綠茶是這麼分類的。《圖+文》

綠茶屬不發酵茶,基本的制作流程分殺青、揉捻、幹燥三步。

按殺青方法不同分為加熱殺青和熱蒸汽殺青。

加熱殺青即俗稱的『炒青』,熱蒸汽殺青即『蒸青』。

殺青後按幹燥方式的不同分為:炒青《即直接炒幹》、烘青《即烘幹》和曬青《即曬幹》。

綠茶分類炒青綠茶:眉茶《長炒青》、珠茶《圓炒青》、龍井、碧螺春、雨花茶、六安瓜片、老竹大方、信陽毛尖、廬山雲霧、峨眉竹葉青《以上全屬細嫩炒青》等。

烘青綠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敬亭綠雪、華頂雲霧、南糯白毫等。

曬青綠茶:滇青、陜青、川青。

《曬青綠茶由於大多不是名種,歷史上主要用來做成緊壓茶銷往邊疆地區,所以中原地區不出名,這類也算是茶馬古道上重要的品類了。》蒸青綠茶:恩施玉露、宜興陽羨茶、日本的玉露茶,煎茶,碾茶也是蒸青綠茶。

所以,分辨綠茶種類簡單來說就是看茶葉裡的酶是怎麼死的,如果是蒸死的,就是蒸青;如果是炒死的,就看主要最後怎麼變幹的,還是炒幹的就是炒青,烘幹的叫烘青,曬幹的叫曬青。

為什麼要有這麼多方式?

除了歷史原因和產地所限制以外,主要是每一個茶種經過幾百至上千年的嘗試,都有最適合它,味道達到最好的制作方式。

比如說,龍井當然也可以不炒幹,直接曬幹變成曬青茶,但是曬幹的龍井香味大減,沒有炒幹的香氣《且春天的江浙地區多雨潮濕,不宜用曬。》近年來其實也有許多制茶人有新嘗試,混用不同的方式來作,比如有一些半烘半炒來殺青的,味道會和純炒的不同,這個就不細說了。

任何一種茶只要按照綠茶的制作工藝來制做,就是綠茶,與本身的茶種無關,但是有些不適合的茶種做出來成本高,品質低。

所以理論上其實可以拿大紅袍的樹種來做綠茶,但實際上不可能進行這樣的商業化生產,又貴又難喝,不會有人要。

《我自己試過用鳳凰單叢做成綠茶和紅茶,紅茶的味道還行,綠茶就實在是差了,又苦又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