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綠茶更耐泡?《圖+文》

綠茶好喝的前提有很多,比如原料好、工藝好,那麼制作出來的綠茶就一定會很不錯。

通常來講,明前綠茶是受人喜愛的,因為此時大多數綠茶是嬌嫩的、新鮮的。

綠茶是以嫩度來衡量等級《之一》,越嫩的茶說明采摘時間越早,越嫩的茶越好。

基本上大多數茶葉都是芽茶價格大過葉茶,芽茶比葉茶來得好喝。

我們再來看看綠茶耐泡度,在六大茶類中,綠茶的整體耐泡度是不怎麼高的。

影響耐泡度的因素有4個,第一看發酵程度,第二看茶多酚咖啡堿含量,第三看茶葉粗細,第四看內物質析出速度。

通常情況下,發酵程度越高的茶就比較耐泡。

綠茶是不發酵茶,工藝為殺青、揉捻和幹燥,而殺青會讓酶的活性鈍化,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

而其他茶類經過一個發酵反應,不管是人工還是後期自然而成的,在酶的作用下,產生很多氧化產物,比如茶黃素、茶紅素等,主要表現在湯色和滋味上。

綠茶氨基酸含量較高,茶多酚咖啡堿含量較低,所以綠茶主要以鮮爽為主,而其他茶類,比如像普洱茶這種采用雲南大葉茶制成的,茶多酚含量較多,所以普洱生茶很苦澀,但比較耐泡。

往往越細嫩、嬌嫩的綠茶不怎麼耐泡。

嬌嫩的高檔綠茶,氨基酸較多,卻不耐泡。

葉子較多的中低檔綠茶茶多酚咖啡堿較多,比較耐泡。

基本上經過揉捻的茶葉,內物質析出速度都不慢。

六大茶類中,除了白茶外,其他茶葉多多少少都經過揉捻,破壞茶葉細胞壁,所以內物質會比較容易析出。

白茶隻經過萎凋與幹燥,不炒不揉,茶葉細胞壁保存較好,因而比較耐泡。

從白茶身上我們是否可以看出,揉捻程度少則不易析出內物質,比較耐泡。

反之則不耐泡。

經過揉捻的茶葉外形大多是奇形怪狀的,比如有卷曲形、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

形狀怪異則說明揉捻的程度較大,與茶葉自然形態保持一致的則說明揉捻程度不大。

那麼卷曲形的綠茶析出內物質速度會比針形、扁平形的綠茶來得快。

此外,內物質析出速度也與水溫、浸泡時間有關,用沸水泡且泡得很久,那麼內質就會較快地析出,反之則析出較慢。

綜上所述,原料好、工藝好的綠茶比較好喝,揉捻程度大且粗梗葉大的綠茶比較耐泡。

也就是說,好喝的綠茶往往沒有那麼耐泡。

喝綠茶就是追求它的鮮爽,而耐泡的綠茶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滋味雖厚,卻並不是最佳的體驗。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