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 ——OOLING TEA
青茶屬於半發酵茶,其品種較多,是中國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
青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
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
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 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
主要產於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
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
青茶的起源
烏龍茶的前身——北苑茶烏龍茶起源於福建,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也是宋代以後最為著名的茶葉,歷史上介紹北苑茶產制和煮飲的著作就有十多種。
北苑是福建建甌鳳凰山周圍的地區,在唐末已產茶。
1725年至1735年之間,青茶由清朝時期由福建安溪縣茶農創新出來的新茶種,到太平天國時期,閩南沿海地區的百姓逃亡到沙縣,有的下海逃亡臺灣,這青茶的制作工藝便被帶到了沙縣和臺灣,所以這兩地很早便有了青茶。
沙縣往北,就是崇安,也有不少難民逃到了沙縣以北的崇安定居,當時的武夷山還是荒地,這些難民便將土地開墾出來,開始種植茶樹,發展茶業,所以武夷山的茶農都是安溪人民,現在大多也是,臺灣的茶農很多也是安溪人,
在清朝咸豐年間,1855年前後,福建的紅茶開始出現生產過剩,不僅品質開始下滑,茶的走量和價格也開始下跌,茶農們苦不堪言。
武夷巖茶就是在這段時間上興起的,當時茶農在安溪青茶制作工藝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最後武夷巖茶的制作工藝與成茶品質都比其他茶好,名氣越來越大,同時,臺灣的包種茶,福建政和的白毫蓮心也相繼出現。
還有另一種說法,青茶是武夷山的僧人創新而出的,青茶的制作工藝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黑茶的成功,有著啟示的作用,先用綠茶的制作工藝,後用紅茶的制作工藝。
機智的古人,想到反其道而行,先用紅茶的制作工藝,再用綠茶的制作工藝,看看最終能出來什麼茶,這一試,青茶就誕生了,古人發現這青茶兼具綠茶清爽刺激和紅茶醇厚香美的優點,還沒有綠茶的苦和紅茶的澀這些缺點,所有茶類中,其實以青茶最精巧,茶質最佳。
青茶的品類
青茶按照產區的不同和工藝上的差別,可以分為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大紅袍鳳凰單從、白雞冠。
武夷巖茶 產於福建武夷山,外形肥美均勻,緊實卷曲,色澤有光澤,背面有蛙形葉。
顏色為綠色、沙綠色、密黃色,葉片底部和邊緣有猩紅色或紅色斑點,中心為淡綠色。
喝這種茶,香氣濃鬱,葉底醇厚,鮮甜,有一種特殊的『巖韻』。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好的。
安溪鐵觀音 產自於福建省安溪縣的半發酵烏龍茶,既是烏龍茶中的代表品種,也是中國十大名茶其中之一,以高揚濃鬱的茶香而受到眾多茶友的喜愛,飲用時連續沖泡七次都仍有茶香,另外鐵觀音茶含有豐富的營養,養生保健的效果極佳。
大紅袍 產自於福建省武夷山茶區,是半發酵烏龍茶的極品茶葉種類,制茶歷史悠久,是中國著名的茶葉種類當中,較為稀少珍貴的茶葉,成品茶葉沖泡飲用時的茶湯滋味醇厚,入口順滑,同樣是中國十大名茶其中之一。
鳳凰單從 主要產自於廣東潮州鳳凰山一帶的烏龍茶,一般在每年清明前後或是谷雨前采摘,按照相關要求采摘好的成品茶葉,嗅聞時有馥鬱的蜜蘭香味,也還會有其他的花果香氣,而且鳳凰單從的品種較多,每一種都有獨特的茶香。
白雞冠 是眾多烏龍茶之中,名稱較為獨特的茶葉,也是產自於福建武夷山茶區唯一的道茶,茶形和茶色較為獨特,為帶有絨毛的淡綠色夾雜著白色,整體茶形類似於雞冠,不過沖泡出的茶湯明亮,有著強勁的氣韻。
青茶-制作傳統工藝
烏龍茶是經過采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
萎凋 分日光萎凋和室內萎凋兩種。
日光萎凋又稱曬青,讓鮮葉散發部分水分,使葉內物質適度轉化,達到適宜的發酵程度;室內萎凋又稱涼青,讓鮮葉在室內自然萎凋,也是烏龍茶萎凋中常見的一種方法。
搖青 是烏龍茶《青茶》做青的關鍵。
將萎凋後的茶葉經過4~5次不等的搖青過程,使鮮葉發生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形成烏龍茶葉底獨特的『綠葉紅鑲邊』特點,以及烏龍茶獨特的芳香。
炒青 以炒青機破壞茶中的茶酵素,防止葉子繼續變紅,使茶中的青味消退,茶香浮現。
揉捻 屬造型步驟,即將茶葉制成球形或條索形,形成烏龍茶的外形結構。
烘焙 即幹燥,去除多餘水分和苦澀味,焙至茶梗手折斷脆,氣味清純,使茶香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