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種曬青茶接種產毒黃曲黴進行模擬普洱茶發酵試驗結果來了。

大葉種曬青茶接種產毒黃曲黴進行模擬普洱茶發酵試驗結果來了。

茶葉科學2014,34(5):435~441發表的論文《普洱茶發酵過程中外源接種黃曲黴產毒研究》顯示,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接種產毒黃曲黴進行模擬普洱茶發酵試驗並在發酵結束時通過LC-MS/MS法對茶樣進行黃曲黴毒素檢測,研究晉洱茶發酵過程中黃曲每的生長及產毒情況。

結果表明,在普洱茶發酵過程中,接種的黃曲黴能在茶葉中生長繁殖,初期生長較快,但隨發酵時間的延長,黃曲黴在茶葉中的生長明顯受到抑制,其數量逐漸下降。

發酵終止時,未在茶樣中檢測出黃曲黴毒素。

茶葉科學2017,37(5):513~522發表的《外源接種黃曲黴污染普洱茶安全性研究》顯示,以雲南普洱茶為實驗材料外源接種黃曲黴(Aspergillusflavus)菌株於普洱茶原料及成品中,設未接種菌株普洱茶為對照,分別置於室溫,濕度80%、溫度30℃,濕度90%、溫度30℃的恒溫恒濕箱條件下存放,在第 7天、14 天、21 天、28 天分別取樣以LC-MS/MS檢測法進行黃曲黴毒素檢測。

檢測結果表明,所有受試茶樣中均未檢測到黃曲黴毒素B1、B2、G1、G2,檢出率為0

說明無論是室溫還是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被黃曲黴污染的普洱茶,經存放後,不會產黃曲黴毒素,就這一點而言普洱茶具有較高的飲用安全性

《茶葉科學》創刊於1964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茶葉學會主辦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茶葉學術期刊。

據2020年3月31日《茶葉科學》官網顯示,《茶葉科學》第八屆編輯委員會有成員46人。

據2020年3月31日中國知網顯示,《茶葉科學》共出版文獻量2357篇,總下載次數693366次、總被引次數40021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1.762、《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371。

據2020年3月3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茶葉科學》文獻量為1540篇、基金論文量為1050篇,被引量為33818次、下載量為146178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2017年影響因子為1.53。

1964年8月,《茶葉科學》經中宣部批準創刊,刊名由朱德委員長題字,當時為季刊,16開本。

2014年,入選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名單。

《茶葉科學》主要報道最新茶葉科技成果,內容包括茶樹栽培、育種、病蟲害防治、茶葉加工、生化、機械、技術經濟、綜合利用及醫用保健等。

《茶葉科學》主要讀者對象是茶葉科研人員﹑大專院校師生﹑茶葉技術人員﹑茶業管理者及決策者。

附:論文全文

《普洱茶發酵過程中外源接種黃曲黴產毒研究》

《外源接種黃曲黴污染普洱茶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