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怎樣蒸青茶餅?宋代怎樣制作龍鳳團茶?《圖+文》

007唐代怎樣蒸青茶餅?

唐代以前,制茶多用曬或烘的方式制成茶餅。

但是,這種初步加工的茶餅,仍有很濃的青澀之味。

經過反復的實踐,唐代出現了完善的『蒸青法』。

蒸青是利用蒸氣來破壞鮮葉中的酶活性,形成的幹茶具有色澤深綠、茶湯淺綠、茶底青綠的『三綠』特征,香氣帶著一股青氣,是一種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天然風味茶。

陸羽在《茶經·三之造》一篇中,詳細記載了這種制茶工藝:『晴,采之。

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在2〜4月間的晴天,在向陽的茶林中摘取鮮嫩茶葉。

將這些茶的鮮葉用蒸的方法,使鮮葉萎凋脫水,然後搗碎成末,以模具拍壓成團餅之形,再烘焙幹燥,之後在餅茶上穿孔,以繩索穿起來,加以封存。

008宋代怎樣制作龍鳳團茶?

由於宋朝皇室飲茶之風較唐代更盛,極大地刺激了貢茶的發展。

真宗時,丁謂至福建任轉運使,精心監造禦茶,進貢龍鳳團茶。

慶歷中,蔡襄任轉運使,創制小龍團茶,其品精絕,二十餅重500克,每餅值金二兩!神宗時,福建轉運使賈青又創制密雲龍茶,雲紋更加精細,由於皇親國戚們乞賜不斷,皇帝甚至下令不許再造。

龍鳳團茶的制造工藝,據宋代趙汝勵《北苑別錄》記述,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過黃、烘茶。

茶芽采回後,先浸泡水中,挑選勻整芽葉進行蒸青,蒸後冷水清洗,然後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後置瓦盆內兌水研細,再入龍鳳模壓餅、烘幹。

圖說

『龍鳳團茶』是北宋的貢茶,因茶餅上印有龍鳳形的紋飾而得名,由於制作耗時費工、成本驚人,後逐漸消亡。

圖為『龍鳳團茶』模影。

註:文章摘錄於翁良《圖說中國茶:鑒茶·泡茶·茶療一本全》,部分照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望聯系作者刪除

我是雲南茶區的一個小茶農,特別喜歡茶,也因茶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茶葉愛好者,這也是人生難得的一份茶緣。

喜歡喝普洱茶或滇紅茶的朋友,可加我個人微信交流:sfy407(長按復制) 邵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