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茶是如何煉成的?類龍井的炒青有哪些?《圖+文》

茶葉,是一片區域地理環境的風向標。

『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江南地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造就了品種豐富的江南名茶。

自1915年起,中國十大名茶已歷經5次官方評比,江南地區的西湖龍井《浙江杭州》、洞庭碧螺春《江蘇蘇州》、黃山毛峰《安徽黃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祁門紅茶《安徽祁門》曾多次入選。

◎ 杭州龍井村翁家山茶場

中國十大名茶 · 西湖龍井

類別:綠茶

采收地點:浙江省杭州市,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

以及龍塢等二級產區。

采摘時間:『玉髓晨烹谷雨前,春茶此品最新鮮』,一般在清明前和谷雨前兩個時期采摘。

西湖龍井具有1200多年歷史,『西湖龍井』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

蘇東坡也曾寫下『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之句贊美西湖龍井茶。

外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

◎ 院外風荷西子笑,明前龍井女兒紅

龍井茶是典型的炒青綠茶。

茶青經過高溫炒制,香氣高揚,有一種炒豆香。

這種香氣很有辨識度,聞茶底也會有明顯的谷物香,喜歡高香爽朗的人最是喜愛。

它的外形也很特別,通過工藝中的造型,幹茶呈現的是扁平狀,很是獨特。

在顏值上占盡上風。

中國的茶葉命名方式,大多以地名為主。

像西湖龍井,就是因為產於浙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而得名。

由於西湖龍井實在太出名,而產量又實在太少了,所以歷史上乃至現在都有很多其他地區的茶冒充西湖龍井。

那到底哪裡產的龍井才真正屬於地理標識內的西湖龍井呢?

龍井茶因其產地不同,分為西湖龍井、大佛龍井、錢塘龍井、越州龍井四種。

除了西湖產區一百多平方千米的茶區內所產的茶葉叫作西湖龍井外,浙江境內其他產地出產的龍井稱為浙江龍井。

正宗西湖龍井以浙江省杭州市內產出為范圍,並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

其中以『獅峰龍井』為最佳,有『天下名茶數龍井,龍井上品在獅峰』之說。

而這獅峰龍井產區又包括『翁、龍、滿、楊』四個村,也就是翁家山、龍井、滿覺隴、楊梅嶺,這翁家山則算得上西湖龍井產區核心中的核心。

2004年杭州市人民政府為翁家山村立的『西湖龍井茶基地一級保護區』石碑,可見翁家山村獅峰龍井在西湖龍井中的地位。

茶樹

就像紅酒一樣,不同的葡萄釀制,風味會有千差萬別。

對西湖龍井來說,諸如龍井群體種龍井43龍井長葉等都是適宜加工龍井茶的茶樹良種。

龍井群體種是西湖龍井最早的品種,就是當地人稱的『老品種』或者『老樹龍井』,是目前認為品質最好的。

它的特點是發芽較晚,如果天氣冷一點的話可能清明後才能采摘,產量也非常少。

名詞解釋:群體種

在茶領域,這個詞比較常見,也很難理解。

茶樹的繁殖,過去常常是有性繁殖,即茶花授粉結果,掉在土裡,或是人工用茶果種植的。

這就像父母生出的孩子,有父母的基因,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長相和身體。

群體種就是這樣,一片茶園都是有性繁殖出來的,每一棵茶樹長的看似一樣,其實內質都有些許的差別。

這也就形成了這個產區獨特的茶葉品質,別的地方即使用一樣的工藝,也是無法復制的。

龍井43龍井長葉,都是中國農科院茶科所從群體種裡選育出的優良品種,有發芽時間稍早、芽頭整齊、抗寒、抗病蟲害等特點。

其中龍井43也是目前西湖龍井茶種植最普遍、產量最高的品種。

工藝

就像一句古話說的:玉不琢不成器

像西湖龍井這樣的好茶,更加需要精工細作,才能有品味的基礎。

西湖龍井的制作工序,包括攤晾、青鍋、輝鍋等,關鍵的工序都在炒茶的鍋中進行。

傳說中的『龍井茶十大炒茶手法』,有抖、挺、扣、抓、壓、磨、搭、捺、拓、甩等十大手法。

操作時變化多端,令人叫絕,需要極有經驗的師傅才能夠熟練掌握。

從學徒到能夠獨立炒茶,最起碼得經3年青鍋、5年輝鍋。

『青鍋時』鍋溫在180到220℃,常人碰到鍋就燙出水泡,十幾年下來,炒茶師傅手比正常人都要粗糙很多。

所謂『青鍋』,就是殺青,將鮮葉炒成七八成幹,並且初步定型。

之後要放在陰涼處攤晾,讓葉片裡的水分分佈均勻,防止幹濕不均。

所謂『輝鍋』,就是將茶葉在70~80℃的鍋溫下炒至足幹,並且通過抓、磨、壓、推等手法,讓茶葉脫毫,完全定型。

輝鍋時,對炒茶師父的技術要求很高,要通過十大手法交替進行,隻有時間、火候、手法都恰到好處,才能炒出品質上佳的龍井,所以即便在杭州,也是『山中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

上品的西湖龍井茶經過這樣的細致制作,才能色香味俱全。

龍井茶的兄弟姐妹們

炒熱殺青的綠茶,按最終幹燥方式的不同,又可細分為:炒幹《手工鍋炒或機械滾炒》、烘幹《炭火或烘幹機烘幹》和曬幹《用日光曬》,分別稱為炒青、烘青和曬青茶

龍井作為扁形炒青茶,非常獨特,有茶友會問有沒有類似的茶類呢?

當然有,除了與西湖龍井茶類似的大佛龍井外,還有其他省份類似的茶。

下面我們來看看。

頂谷大方茶

大方茶可追溯到五代十國,《舊五代史》有『唐乾化元年《911》十二月,兩浙進貢大方茶兩萬斤』的記載。

大方茶有許多好聽的名稱。

因大方茶在初制時有『拷扁』的工藝操作,所以稱它為『拷方』;也因大方茶色似鑄鐵,形如竹葉,故又稱『鐵色大方』或『竹葉大方』;又因大方茶產自歙縣老竹鋪,所以又名『老竹大方』;還因大方茶吸香性好,窨制成花茶後頗有特色,故被戲稱為『花大方』。

然名符其實的名稱是『頂谷大方』。

緣由是茶產於山之頂、谷之巔,又是大方和尚所創制;為了突出茶的產地、特征和品質,也為了感謝大方和尚制茶,教茶之恩,就有了『頂谷大方』這個大氣的名稱……。

以至於有人稱贊說『作為一種綠茶,頂谷大方這名字聽起來著實透著一股大氣,如同《爨寶子碑》裡閑閑一記中鋒運筆,老到、精純,卻又大樸大拙,天真厚重……』。

宜良寶洪茶

這款茶是雲南宜良地區的小葉種茶,原產於宜良縣的寶洪山,以香高味濃而著稱,鮮葉采下1-2小時後便會散發出怡人的香氣。

屬於扁形綠茶,它與昆明東郊金馬鎮所產的『十裡香』和西山所產的『太華茶』共同被譽為『歷史名茶三姊妹』。

這款茶始源於唐代,從明朝嘉靖36年《1557年》開始被列為貢茶,後來經歷過『武夷茶罷貢』的風波後,最終在咸豐1861年,終結貢茶史。

寶洪茶對采摘的要求高,素稱有開采早、采期短、采得嫩三大特點。

每年春分後清明前開始采摘,清明時采摘結束。

采回的鮮葉攤晾在大竹簸箕內,放上3–5小時散發部分水分後,才開始炒制。

炒制方法的酷似龍井茶,所以也曾有人叫它宜良龍井。

主要工藝分殺青、攤涼回潮、輝鍋三道工序。

抖、擄、抓、扣、撳、壓、推、磨是八大炒制手法。

其中輝鍋是做形和幹燥的關鍵一環,隻有熟練的炒茶師傅才能掌握好火侯將茶葉壓扁、磨光,炒至扁平光滑,茸毛脫落。

在雲南這方以大葉種茶唱主角的戲臺上,寶洪茶算是個性獨特的異類。

關於它的來歷也有頗多的說法。

有的說,是福建來的和尚懷念家鄉水土茶味專門帶來了茶籽種植下的;有的說,是老和尚圓寂後從他的墳頭自己長出來的;還有人說寶洪茶是從龍井茶的故鄉浙江傳過來的;而專門從事研究雲南茶葉的專家斷言,寶洪茶不是外來茶種,它就是雲南本土茶。

寶洪茶曾經在1932年被送到美國芝加哥參加評選,最終獲得『茶類土特產』金獎。

可惜的是茶園種植面積少,產量也低,現在已經難以滿足大眾的需求。

炒青鼻祖-休寧松蘿

從中國茶葉歷史的進程來看,最早的綠茶為曬青,後來發展為蒸青,直到明朝,才出現炒制綠茶的工藝,炒青才正式面世。

產於安徽休寧的松蘿茶最早開啟了用炒鍋來完成殺青工藝做成綠茶的時代,並流行至今。

所以松蘿茶又被稱為『炒青鼻祖』。

明萬歷年間曾在徽州任職知府的龍膺曾經親眼見過制作松蘿,印象深刻:『予理新安時,人松蘿,親見之,為書茶僧卷。

其制法用鐺磨擦光凈,以幹松枝為薪,炊熱候微炙手,將嫩茶握置鐺中,札札有聲,急手炒勻,出之箕上。

箕用細篾為之,薄攤箕內,用扇摘冷。

略加揉捻,再略炒,另人鐺文火焙幹,色如翡翠』

鄭板橋詩雲:『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可見當時松蘿茶的聞名程度。

現在的休寧松蘿茶屬於恢復性歷史名茶,即恢復原有茶名,但制茶工藝、品質風格與歷史上還是一定區別。

以上幾款茶均為我在寫龍井評測文,評論區茶友留言方才得知的地方性炒青,後期會分別與龍井對比口感。

虎山行評茶32款龍井春茶評測2022大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