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又一款珠型炒青繼續對壘龍井,湧溪火青與龍井茶對沖評測。

湧溪火青起源於明朝。

古時湧溪一位名叫劉金的秀才,一年春天在湧溪彎頭山發現一株『金銀茶』《半邊黃葉半邊白葉的茶樹》,便采回細嫩芽葉創制成『湧溪火青』,後時貢皇帝,火青隨之廣為傳名。

涇縣茶園

另據《涇縣志》記載:順治二年《公元1646年》『由磨盤山南起至湧溪,廣闊三十餘裡,多產美茶並杉木』可見三百多年前,湧溪茶就相當有名了。

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火青年產量有百餘擔,為火青生產的最盛時期。

有人推斷,『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綠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術發展創制而成。

湧溪火青茶形

湧溪火青屬綠茶類。

是安徽地區少有的珠形綠茶,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產地位於安徽省涇縣城東70公裡陰山底的豐坑、盤坑、石井坑、龍爪塢、灣頭山一帶。

這裡終年雲霧繚繞,細雨濛濛,濕度大,日照短,漫射光多,蔭蔽和煦,符合茶樹喜溫,喜潮、喜蔭的特性。

湧溪火青的外形呈現為顆粒狀,屬於圓炒青的類型,與同省黃山的松蘿茶類似同屬珠型炒青。

今天我們將對沖同價位的湧溪火青與龍井茶,通過直接對比看看這兩種炒青各自的特點與差異。

以其他綠茶味標準價位選取同價位的龍井茶,本次價位在700左右,由此代表龍井茶口感的是此階段所有龍井品牌表現最好的貢牌高山龍井,代表湧溪火青的是湧溪火青牌明前湧溪火青茶。

幹茶

貢牌:條索黃綠扁平,均整度還行,有大小不一的葉片,香氣濃鬱。

湧溪火青:條形為珠形,色澤青綠,茶毫少,勻整度不錯,有較濃鬱的清香。

左為龍井右為湧溪火青

第一泡

左為龍井

右為湧溪火青

貢牌:香氣濃度中等,鮮爽甘醇,稍有苦底,生津較快,湯感協調,喉韻出。

回甘強度一般。

湧溪火青:厚度較好,茶湯清冽爽滑,微有苦澀,香氣為清香與豆香混合類型,湯感清爽,生津與回甘比較明顯,微有澀感留存。

香氣上強度類似但龍井香氣類型更討喜,層次上有優勢,湯感上各有特點,龍井更醇厚,湧溪火青更清冽。

第二泡

貢牌:香氣變化不大,湯感更厚潤,生津累積向上,回甘甜感稍弱,喉韻茶氣持持續。

湧溪火青:香氣略升,苦澀變強,澀感稍有難化,茶湯凈度明顯趨弱,甜感一般,均衡性受影響。

茶湯依舊清冽,生津回甘明顯,茶氣凸現。

兩者香氣濃度依舊差別不大,但在湯感上拉開差距,龍井茶有一定上升,而湧溪火青則向下明顯。

第三泡

貢牌:香氣向下明顯,湯感稍弱,甜感開始明顯,回甘變甜,苦澀稍高,生津留存仍不錯。

湧溪火青:香氣明顯向下,湯感有所回升,滋味柔和,顯協調,甘爽感依舊好,甜意顯。

生津回甘稍褪,回甘較持久。

尾水

貢牌:香氣已盡,澀感又起,茶湯依舊甜潤,生津回甘尚有延續,飲畢有明顯回甘。

湧溪火青:滋味仍有,湯感仍存,甘爽餘味,結束。

茶底

龍井茶底

湧溪火青茶底

貢牌:少量一芽一葉多為一芽二葉:葉少量碎硬,用料不到特級。

湧溪火青:一芽二三葉為主,少量一芽一葉,用料較粗,勻整度一般。

主要口感指標

解析:曲線可見香氣濃度上,兩者基本類似,龍井在香氣上以豆香為主,而湧溪火青清香更重,龍井熟感更討喜。

湯感上兩者有較明顯差異,龍井茶表現更穩定,醇厚度上龍井也稍好,甘爽上是湧溪火青更強。

苦澀控制上,龍井更好,湧溪火青尾澀更顯一點。

生津上看,龍井茶要占據一定優勢,整體強度更好。

同時龍井茶的也更顯甜,回甘留存上湧溪火青表現更佳。

綜合評價

綜合看。

同等價位下的龍井茶表現要好於湧溪火青,體現在湯感的穩定性以及生津回甘的強度上,同時在苦澀控制上龍井表現也更好。

香氣上兩者各有特點,龍井茶香氣特點更鮮明,雖說都為炒青,兩者在香氣熟度上同樣有明顯有差異,龍井茶炒制更偏熟,這點和之前與松蘿茶對比相同。

兩者同樣為炒青,但在用料與口感上同價位的龍井茶要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