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風過江南?漢中仙毫茶與龍井茶對沖評測。《圖+文》

說起漢中仙毫,許多人可能會很陌生。

漢中仙毫是地方性公用茶葉品牌,整合了很多同區域的茶葉品種,如午子仙毫等。

寧強的『寧強雀舌』、鎮巴的『秦巴霧毫』、南鄭的『漢水銀梭』、勉縣的『定軍茗眉』、西鄉的『午子仙毫』……20世紀80年代以來,漢中先後研制開發出茶葉品牌20多個,為全市茶產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但同時,茶葉品牌過多過雜、茶葉企業小而散、企業各自為戰、市場整體競爭能力弱等問題也影響著漢中茶產業進一步發展。

為此,漢中從2005年啟動茶葉品牌整合工程,將原有的20多個茶葉品牌初步整合成『午子仙毫』『定軍茗眉』『寧強雀舌』三大品牌,並分縣劃片使用。

2007年,漢中向國家質檢總局申報了『漢中仙毫』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將全市茶葉統一命名為『漢中仙毫』,並作為全市茶葉的公用品牌。

自此,『漢中仙毫』開始嶄露頭角。

漢中仙毫產自漢中,位於陜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嶺、南屏巴山,素有『小江南』之稱。

漢中是中國江北茶區北緣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和漢茶文化發祥地之一。

其茶園多立於竹木繁茂、雨量豐沛的海拔800至1600米大巴山緩坡地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

據東晉常璩所撰《華陽國志·巴志》載:樹有荔枝,蔓有辛蒟,園有芳蒻、香茗。

此說法表明:生活在陜西南部的古代巴人才是中國最早飲茶、種茶的群體,至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

古巴蜀地區是中國茶的搖籃,漢中茶區屬古老的巴蜀茶區的最北緣,是茶葉原生地和優生區,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漢中茶葉始於商周,興於秦漢,盛於唐宋,繁榮於明清,是跨越千年『茶馬互市』的主要基地。

本期我們綠茶對沖在陜西和浙江展開,對比同價位的龍井茶和漢中仙毫的口感。

以其他綠茶為標準價位選取同價位的龍井茶,本次價位在700左右,由此代表龍井茶口感的是盧正浩清茗醇,代表漢中仙毫的是鵬翔漢中仙毫。

盧正浩清茗醇采用明前的原料,機制茶,用料等級為一級料。

產區為錢塘產區。

鵬翔漢中仙毫,明前機制茶,等級為特級,產區為漢中。

下面我們進入評測。

幹茶

龍井:色黃綠,扁平,勻整度很差,碎茶闊條較多。

漢中仙毫:色更顯綠,條形纖瘦,部分顯毫,有清香,勻整度好

第一泡

龍井:香氣較濃有鬱,豆香中有許花香,鮮爽厚醇,生津較快,喉韻生,甜感與回甘好。

漢中仙毫:香氣一般,微苦,苦澀能夠化去。

湯感比較厚實,鮮爽明顯弱許多,香氣為清香,中間略有毫香、栗香。

青味控制得不錯,生津回甘較明顯。

左為龍井

右為漢中仙毫

第二泡

龍井:香氣明顯弱化,苦澀生,茶湯質感變弱,生津四甘更顯,尤以回甘為甜。

回甘出乎意料的好。

漢中仙毫:香氣變化不大,強度上兩款茶相差不大,苦澀明顯上升,湯感受此影響,略有下降。

青味此時稍起,茶氣不錯,生津回甘一般化。

第三泡

龍井:香氣進步衰減,甜感仍好,湯感進一步向下。

喉韻不錯,生津淺出、回甘仍有較好表現。

還能延續一泡。

漢中仙毫:青味開始明顯,苦澀略降,湯感繼續向下,滋味強度弱化,甜感開始凸顯,澀感稍稍難化開,回甘此時較顯,滋味已盡。

茶底

龍井:芽少葉多,勻整度很差,碎料較多,一級不到。

漢中仙毫:單芽以及一芽一葉初展為主,勻整度較好,特級

主要口感指標對比

解析:曲線可見香氣濃度上漢中仙毫是要弱於龍井茶的,香氣類型上,龍井呈現出香氣比漢中仙毫愉悅度更好,漢中仙毫中後段呈現出殺青幹燥溫度不足導致的青味返出。

湯感上兩者差別不大,苦澀控制上漢中仙毫的苦澀度更高,生津回甘上龍井有比較大的優勢。

綜合評價

總體看此價位的兩款綠茶口感對比中,龍井茶占據比較大的優勢,龍井茶在工藝處理上明顯更成熟,顯出的香氣、湯感更協調,尤其是生津回甘更強烈。

漢中仙毫顯然需要在工藝處理等環節作出改進。

相對龍井茶,優勢點在於原料的嫩度以及沖泡時的葉形,雖然說會更有視覺上的愉悅感,但口感上確實要弱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