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去茶店買茶的朋友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在店裡茶藝師泡的茶特別好喝,滋味口感各方面都達到了心理預期。
於是買了一些回家,結果在家裡自己泡茶,茶葉比在店裡喝差了很多,懷疑是無良茶商偷偷換了差的茶葉給我,心裡想著再也不去他們家買茶了。
其實不一定是商家的錯,也有可能是你自己沖泡出了問題。
我們喝茶,說白了就是在喝茶葉的浸出物質。
茶葉的浸出物太少,這杯茶太淡,回甘不夠,索然無味;茶葉的浸出物太多,這杯茶太濃,過苦過澀,難以下咽。
所以如何讓茶葉浸出物的多少符合我們的口味,也就決定了我們泡茶的水平。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因素影響茶葉的浸出呢?
一、 沖泡的水溫
中國人的傳統喝茶方式是清飲,即用熱水沖泡飲用。
茶葉沖泡時,溫度越高,茶葉浸出物的量也越大,因為溫度高加快了分子間的熱運動,茶葉內質的浸出率升高《高中化學在這裡派上了用場》。
所以茶葉沖泡時,水溫是一個關鍵。
有的人說『好茶不怕開水燙』,只要是好茶都可以用100℃開水沖泡。
這裡實在是不能茍同了,的確,好茶一般內含物豐富,開水沖泡後茶葉浸出物多,口感飽滿、滋味豐富。
但是對於一些茶葉《如名優綠茶、金駿眉等芽頭茶》來說,他們原料幼嫩,開水會破壞其鮮爽的口感,白白浪費一壺好茶。
推薦泡茶水溫:
綠茶、白茶、黃茶:70-75℃
紅茶:80-85℃
烏龍茶、黑茶:95-100℃
冷泡法:
冷泡法現在在年輕人群體中十分流行,顧名思義,就是將茶葉放置在冷水或者冰水中,讓茶葉的內含物質慢慢浸出,減少高溫對內含物質的破壞,也能得到清爽不苦澀的茶湯口感。
為什麼冷泡法會盛行呢?
因為冷泡茶的『酚氨比』比傳統熱泡要低很多。
換句話說就是冷泡時,表現為澀味的茶多酚浸出速度慢,表現為鮮味的茶氨酸浸出速度快。
所以冷泡茶的口味苦澀味減少,鮮爽度提高。
二、 茶葉與水的比例
每次泡茶要投多少克茶葉?
你是不是也常常被這個問題糾結。
的確,『茶水比』可以說是對茶葉的浸出物影響最大的因素了。
畢竟茶葉的量越多,能浸出的基礎就越大。
一般來說,我們常見的茶水比是1:30到1:50,不同的茶類會有所區別。
我們以常見的200ml的蓋碗為例,綠茶、白茶、紅茶的投茶量一般在4克左右;烏龍茶的投茶量一般在8克左右;黑茶的投茶量一般在10克左右。
個人口味濃淡,自由做調整。
三、 沖泡時間
水溫、茶水比和沖泡時間被稱為泡茶的三要素。
隨著沖泡時間《茶葉浸潤時間》的增加,茶葉的浸出物質不斷增加,直到達到最大值。
如果茶湯內浸出物質太多,這杯茶就太濃太苦了。
所以把握沖泡時間《出湯時間》也是很重要的。
這裡分享幾款茶葉的出湯時間表:
鐵觀音:2123原則:第一泡20s、第二泡10s、第三泡20s、第四泡30s;
武夷巖茶:5512不忘初心:第一泡5s《留到最後喝,回味茶》、第二泡5s、第三泡10s、第四泡20s。
四、 沖泡次數
茶葉沖泡次數,表現出來就是我們常說的耐不耐泡。
我們這道茶準備扔掉換茶的時候,一般也就是茶葉的浸出物質消耗殆盡的時候了。
有研究表明,不管是哪種茶類,第一泡茶湯中的茶多酚含量是最高的。
同時茶氨酸、可溶性糖、咖啡堿等含量也很高。
所以可以的話,第一泡茶湯也可以飲用,或者洗茶的時間盡可能短。
不同茶類因為茶樹品種和工藝不同,可沖泡的次數也不盡相同。
綠茶選用南方小葉種,采摘標準大多比較幼嫩,所以茶葉的內含物質較其他茶類少,一般200ml蓋碗沖泡3道即可換茶;
紅茶、烏龍茶雖然也是小葉種制作,但是采摘標準一般在一芽兩葉以上,內含物質相對較多,可沖泡5-8道;
雲南大葉種制作而成的黑茶特別耐泡,采摘也是選用成熟大葉片,沖泡10道以上沒什麼問題。
五、 水質
泡茶的水質,簡單來說可分為軟水和硬水。
硬水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和茶湯中的多酚類物質絡合反應,降低茶多酚的含量,會讓茶湯的顏色發暗、滋味變得苦澀、香氣減少,所以硬水並不適合用來泡茶。
所以在家泡茶時盡量不要使用礦物質水、井水等,常見的礦泉水和自來水都是可以的,如果能有幹凈的山泉水,那就再好不過了。
想要泡好一壺茶,有好的茶葉其實是遠遠不夠的。
水溫、茶水比、沖泡時間、沖泡次數和水質這5個因素都是很重要的。
另外,還需要有平和淡定的心境,或是三五好友的閑適。
畢竟,喝一壺茶,讓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