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有講究,這些泡茶習慣,原來都錯了,這樣喝茶才健康營養。

#農技科普大賽# 年初買的茶葉,至今天終於喝完了。

正在考慮購買新茶的事兒,一位從事茶葉加工的老朋友打來電話,向清江鶴推薦茶葉,於是就訂購了幾斤,先償償品質後再多訂購。

#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

這位從事茶葉加工的老朋友姓李,也是50開外的人。

和清江鶴結識於茶葉加工廠。

那時清江鶴剛從學校進入社會『無技可施』就來到了本地的一個茶葉加工廠做『臨時工』《那時還沒有『打工』一說》,老李是這個茶葉加工廠的一個技術骨幹《其實也是沒有編制的合同工》,清江鶴『陰差陽錯』地成了老李的徒弟。

圖片:綠茶與紅茶

遺憾的事兒,這個茶廠沒能撐多久,就破產改制了,老李和我都成了下崗工人。

當然老李回家後,就從事了茶葉種植,後來又買了機械,自己加工茶葉自已銷售,日子還得過寬綽。

清江鶴不喜歡白開水愛喝茶,於是就與茶有了不解之緣。

每年春夏之初,清江鶴都要到老李家去串門,一來購買些新鮮茶,二來好與老李聊聊家常,談些喝茶的趣事。

原來喝茶泡茶都是很有講究的。

在日常的一些生活習慣之中,我們泡茶飲茶的部分習慣是很不科學的,不但不營養,而且還很不健康,但我們仍然『熟視無睹』,仍在『堅持』。

不信讓清江鶴慢慢道來,你自己檢視一下,看看『中招』沒有。

抓大把的茶葉泡濃茶喝起才有味?

喜歡喝濃茶的人,泡茶葉時就是隨手一把,厚厚茶葉沖散以後,可以占滿整個容器的三分之二。

圖片:綠茶與白茶茶湯

當然這樣泡出來的茶水味道是要濃一些,但也有浪費茶葉的行為。

雖然茶香茶味與茶葉的投放量有關,但太多太少的投放量都不合時適。

茶葉放得太少,茶香壓不住水的『泥醒味』。

放得太多,茶溶液『飽和』有浪費現象。

一般情況下,茶《綠茶》與水的比例大致1:50~60。

如果是綠茶評審,150毫升水沖泡的茶葉量隻有3克左右。

因此泡茶時,茶葉的投放要適量,不是赿多赿好。

用保溫杯泡茶,不僅茶葉散得快,而且可防茶香散失?

以前清江鶴就喜歡用保溫杯泡茶。

一來茶葉沖泡以後,可以加蓋,讓緊實的茶葉條索迅速散開,茶湯速即形成。

二來用保溫杯泡茶,可以長時間保持恒溫,方便下鄉攜帶,隨時可以喝到暖溫的熱茶。

圖片:各種式樣的茶具

其實,這也是一種『常識性』的錯誤。

保溫杯泡茶,使茶葉長時間處於一種恒溫環境,茶葉中的維生素等有效成分會受到破壞,影響茶汁的質量。

而且長時間的浸泡,在茶葉中殘存的『有害物質』會慢慢地滲透出來,進入茶溶液,人喝了不利於健康,害處較多。

實際上茶葉最好是用陶瓷杯現泡現飲。

將新鮮茶葉按茶水比1:50投放量現場沖泡3~5分鐘,茶葉慢慢下沉杯底,即可以趁熱慢慢地品飲。

第一杯茶不喝完,留個1/3的量再加水沖泡,直至茶葉沖淡無味而止《約2~3次》。

用滾燙的開水泡茶,加上茶杯蓋?

這是農村老人泡茶的常見現象。

用大瓷缸抓大把的茶葉,沖滾燙的開水,然後蓋上茶杯蓋,悶茶香。

當然,清江鶴在老家居住時,也是習慣於這樣泡茶。

圖片:各種樣式的保溫杯

茶葉在種植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病蟲害,茶農為了抑制茶葉病蟲害獲取豐收,就要給茶葉噴施各種農藥和微肥。

這樣在茶葉的表面或葉的體液中,會殘留農藥或微細雜物。

因此,在泡茶的時候,我們應該用少許溫開水將茶葉簡單沖泡以後倒掉《俗稱『洗茶』》,再重新用80℃~90℃的溫開水沖泡茶葉,這樣泡出來的茶葉喝起才營養健康。

用滾燙的開水泡茶,不僅僅是茶葉中的維生素遭到破壞,而且茶葉中的鞣酸和茶堿也會大量浸出。

既降低茶葉的營養價值,茶湯中的『有害物質』也會大量增加。

茶汁失去芳香不說,還不利於健康。

這就失去了喝茶的意義。

結束語:喝茶有講究,『不規范』地憑感覺泡茶,憑習慣泡茶,既不科學也不營養。

應該用水溫在80℃~90℃的水,按1:50~60的茶水量,現泡現飲。

不喝『洗茶』,不喝冷茶隔夜茶。

現泡現飲,慢慢喝慢慢香。

圖片:優質的茶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