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煮茶、蒸茶,這麼多的喝茶方式,哪一個和冬天更配呢?《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一年冬天,路過朋友的工作室。

那會兒,他剛巧搬了新地址。

店鋪位置選在落地一樓,遠遠望去就能看到招牌。

走到門外,聞到了茶香。

望向透明的玻璃門,看到他在桌子上擺了一壺茶。

電陶爐上,正放著個玻璃壺。

裡面煮著的,應該是老白茶。

因為越走近,越能聞到清晰的藥香、陳香、棗香。

茶香悠揚,特別通竅。

看著這麼一壺咕嚕咕嚕沸騰的暖湯,感覺四周充滿工業設計風的冷感裝修,也添上了一絲暖意。

冬天裡,趕著風寒而來。

落座後,能捧上一杯熱茶,再好不過。

從某種意義上,煮茶是冬天最有詩意的喝茶方式。

不過喝茶的方式多種多樣,冬季喝茶,泡茶、煮茶、蒸茶,哪個會更好呢?

《2》

喝茶,蓋碗沖泡是主旋律。

剛買到手的老白茶,喝茶前,建議優先考慮蓋碗沖泡。

因為,蓋碗試茶最準確。

雙十一期間,收到剛買的老白茶餅,很多茶客的心裡想法都是拆開試試味道再說。

但開箱試茶驗貨時,不推薦煮茶,用白瓷蓋碗沖泡更穩妥。

直接煮茶的話,容易被劣質茶餅蒙混過關。

很多藏有雜味、茶味寡淡的問題老白茶,經過高溫煮茶後,雜亂氣息減弱,大量茶味被煮出來後,茶味入口不至於單薄乏味。

此時,很難看清一款茶的真面目。

換成蓋碗沖泡的話,沸水註入,快速倒出茶湯。

此時先趁熱揭蓋聞葉底,有無雜味異味,立馬就能知道答案。

喝快出水沖泡出來的茶湯,若是茶味飽滿有層次,品質不會差。

即便不是為了試茶,蓋碗沖泡也能真實反映每一道茶湯的風味層次變化。

喝茶聞香時,樂趣多多。

揭蓋聞蓋香,感受老白茶的藥香、陳香、棗香、粽葉香等。

趁熱聞,稍涼一會再聞,體驗前調、中調、尾調不同溫度下的香型變化。

除了聞蓋香外,聞幹茶、聞葉底等,都是煮茶無法帶來的聞香體驗。

品嘗茶味時,蓋碗沖泡出來的茶湯會更醇厚、細膩、有層次。

頭道茶,入口甘潤爽口。

2-5沖,茶味漸入佳境,茶味日愈飽滿醇厚,回甘持久。

6-9沖,隨著茶味逐漸被消耗,進入尾水期的茶湯,別有一分甘甜柔滑。

蓋碗逐次沖泡,逐道品嘗,能讓人領略好茶的完整風情。

類似吃正式宴席,從餐前小菜,到正餐,最後到甜點甜湯收尾。

按部就班,有條不紊,頗有儀式感。

煮茶的話,就像吃一鍋燉菜,所有的滋味都融於一體。

不利於細品個中的細膩層次變化!

《3》

煮茶,是冬日暖心之舉。

雖然從喝茶完整體驗看,煮茶不如蓋碗沖泡來得好。

但煮茶也有獨到優勢。

首先,煮茶和沖泡之間並不矛盾,可以兼容。

用蓋碗泡老白茶,泡了6-7沖左右,茶味慢慢轉淡,需要適時悶泡才能泡出飽滿茶味時。

可以選擇悶一悶, 繼續泡出幾沖茶味甘潤的尾水。

也可以將蓋碗內剩下的全部葉底,放入壺內。

註入清水,開火加熱,等到煮沸後倒出飲用。

先沖泡,後煮茶,一點兒也不浪費。

這種煮葉底的法子,除了適合老白茶外。

平日在泡足火巖茶時,也可借鑒。

類似一魚兩吃,將泡茶與煮茶結合在一起,能最大化提高茶味利用效率。

其次,煮茶能解放『泡茶』的雙手。

對零基礎的新手來說,練習蓋碗沖泡需要一定的耐心與技巧,不宜心急求成。

當你剛開始用蓋碗泡茶,倒出茶湯時,手上動作不由自主地發抖,出湯過程不連貫,證明還得再慢慢練。

對不擅長蓋碗沖泡的茶客來說,煮茶喝也是不錯的代替。

再過不久進入臘月後,沒有供暖的室內,冷颼颼的,能將人凍成『寒號鳥』。

再伸手出來,燙壺溫杯、註水沖泡、倒茶分湯,難免會讓人感到凍手。

煮茶則例外,煮茶的操作比較簡單,放在電陶爐上加熱的茶湯,只要在一旁看著火候就行。

年底了,家庭聚會偏多。

趕上親戚朋友來訪,多人在場喝茶時,主人家若是一邊陪話,一邊泡茶招待,容易手忙腳亂。

超過7、8人同場飲茶,單用蓋碗沖泡,會應接不暇。

泡出來的茶水,不夠往每人杯中勻分七分滿,得不斷連續沖泡。

選擇煮茶,煮好一壺熱茶後讓眾人自助式喝茶,待客過程會更從容!

最後,煮茶別有一番風雅意境。

冬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歡煮茶。

從應季的角度看,冬季氣溫低,泡出來的熱茶若是沒能喝完。

沒等一會兒,茶水溫度就徹底涼透了,讓人提不起喝茶的興趣。

煮茶則不同,煮好的茶湯,可以放在爐子上保溫。

想喝的時候,隨時倒出一杯享用。

屋外寒風呼呼,屋內暖香縈繞。

煮上一壺茶,翻一本閑書,這種慢節奏的冬日生活,再好不過!

《4》

蒸茶喝,略微冷門。

冬日喝茶,從飲茶推薦指數看。

蓋碗沖泡,五顆星。

直接煮茶,四顆星。

而蒸茶喝,隻有三顆星。

和煮茶相比,蒸茶隻適合偶爾嘗試,不建議長期使用。

這得從煮茶、蒸茶的區別說起。

煮與蒸是兩種常見的烹飪方式。

煮粥、煮面、煮玉米等,食材浸在熱水裡,很快就能煮熟。

但蒸饅頭、蒸包子、蒸玉米、蒸山藥,則是利用水蒸氣加熱。

再回到煮茶與蒸茶的對比,蒸茶期間,茶味浸出效率實在太低。

當你打算蒸一壺茶時,網上有不少配套茶具。

最簡單的做法是在普通的玻璃煮茶壺上,再添加一個蒸茶配件。

這個配件,造型很別致。

上方是放置幹茶的平臺,下方類似蒸籠架那樣抬高於水面,中間是連接水蒸氣的通道。

蒸茶時,得先將水燒沸。

一壺水燒到滾沸後,才能產生大量水蒸氣。

水蒸氣不斷滲透進入幹茶內部,才能帶動茶味釋放。

循環往復,才能讓底部的湯水達到適飲的茶味濃度,不至於過分清淡。

煮茶喝,連茶帶湯一起煮沸,便可飲用。

而蒸茶喝,將水燒沸隻是開端。

後期起碼得蒸十來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喝到蒸出來的茶味。

並且蒸茶期間,為了防止底部幹燒,還得視情況少量加水。

單純是為了喝茶,用不著這麼繁瑣的方式。

但從消磨時間角度看,蒸茶的過程,的確能讓人平心靜氣,專註下來。

伴隨著大量水蒸氣帶動,縷縷茶香被不斷『蒸出』,四周空氣裡盈滿香氣,聞起來十分安神。

隻可惜,蒸茶時間太長,茶香大量流失到空氣裡。

會出現蒸茶時,滿屋子都聞著很香,但茶湯喝入口,香氣保留很有限的狀況。

《5》

立冬剛過,接下來還要面臨長達九十天的冬日。

從初冬到深冬,跨越三九天,才能迎來開春。

即便開春過後,早春時節的天氣,依舊乍暖還寒,春寒料峭。

為此,從深秋到冬天,再到初春。

低溫天氣下,都是煮茶的好時節。

天氣越冷,越能感受一杯暖湯的可貴。

煮茶喝,適合陪伴寒冷的冬日,打發悠閑時間。

不過,泡茶的運用范圍更廣泛。

新白茶、老白茶。

輕火巖茶、足火巖茶。

正山小種、坦洋工夫等。

白瓷蓋碗的沖泡業務更廣泛,百搭實用。

如果擔心冬天泡出來的茶湯,沒一會就涼下來。

建議現喝現泡,泡出一道熱茶後,及時飲用。

及時欣賞,才不會錯過藏在茶湯當中的茶香、茶味風景!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