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泡茶,需要高沖註水、刮茶、洗茶嗎?一次性跟你說清楚。《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無意間,逛到一個直播間。

宣傳茶文化的,場景佈置很是古風古韻,蠻有味道的。

主播在介紹到泡茶時,鏡頭切近。

看到主播塗滿丹寇的雙手後,頓覺大煞風景。

倒不是說,對方的手不美。

相反面前的這雙手,秀窄修長,豐潤白皙。

堪稱手若柔夷,玉指纖纖。

隻可惜,這雙塗滿指甲油的手,不適合出現在和茶有關的鏡頭裡。

尤其是面對大眾,教學泡茶時,這更非是良好典范。

因為,塗著顏色鮮艷的指甲油泡茶,難免會讓人產生不美妙的聯想。

萬一在泡茶過程中,這些塗料碎屑不小心掉進茶湯裡面,該怎麼辦……

這樣一想,喝茶心境難免會受幹擾。

泡茶喝,不需要太過復雜的裝扮佈置。

比起盛裝出席,洗幹凈雙手,將指甲修剪齊整。

確保雙手潔凈,才更重要。

泡茶喝,茶桌上的儀式感如果是形式大於實用,才是對好茶的辜負。

《2》

一、穿著寬袖茶服泡茶。

網上見過不少同行,他們對『懂茶』二字的理解存在歧義。

認為隻有穿上長袍,盤上手串,才能貼近茶人形象。

殊不知,這樣的想法太膚淺。

不過提到穿長袍。

挑茶服時要注意,千萬別選寬袖子的。

在外面喝茶,曾親眼目睹過這樣尷尬的一幕。

當時,鄰桌上有位女性茶藝師在泡茶。

在她面前是一個長桌,邊上坐著好幾個客人。

因為桌子比較寬,客人坐得又比較分散。

於是在分茶時,她需要微微站起身,才能給面前的客人分湯。

讓人萬萬想不到的是,剛給前一位客人倒了茶,再往前身上,準備給下一位分湯。

不湊巧的是,那位茶藝師的寬袖一拂而過,將客人面前的杯子拂倒了。

頓時間,瓷杯摔倒在桌面,發出清脆聲響,吸引了全場目光。

這場面,光是想想就覺得尷尬。

寬袍大袖類的衣服,美則美矣,但不適合當茶服。

若是穿著寬袖茶服,泡茶動作會處處受限。

一不留神,容易出現與上文類似的狀況。

為避免這樣的尷尬,盡量選袖子帶有收口的衣服泡茶待客。

即便當天的衣著,袖口較寬,在起身分茶時也要增加『挽袖』動作。

一手挽住袖口,一手分茶,動作更顯優雅。

《2》

二、高沖式註水。

某個泡茶視頻裡,看到這樣的講解。

『要想茶香凸出,註水動作也有‘小心機’,采用旋沖註水更好』

旋沖註水?

乍一聽,這樣的泡茶招數很有高級感。

但看下來,也就這麼一回事,操作分三個步驟。

首先,選一把壺嘴細長的燒水壺,類似手沖咖啡壺那樣。

其次,將燒水壺故意抬高,從高處將沸水直沖往下。

最後,從9點鐘方向,一路切到12點、3點,繞一個圈,在中心處收尾。

蓋碗內的幹茶,就會旋轉跳躍起來。

客觀來看,這種註水方式看似新奇,實質一點也不神秘,不過是高沖註水的翻版。

這種高沖、旋沖做法,水流控制得很細。

註水時,細如銀線的水柱,飛快躍下蓋碗。

看起來,類似騰空拉扯一根細面條。

從經驗看,這是茶藝派表演泡茶慣用的方式。

日常喝茶,實用性不高。

零基礎的新人,在拿捏不準尺度時,更不推薦照搬。

好比讓一個剛學兩天拉面的學徒工,當面給客人表演拉面工夫。

一旦演砸了,將面團甩到客人臉上,那就太難堪了。

當你從高處註入沸水時,水流很急促。

稍微手滑,沒能拿穩燒水壺,註水時容易打偏方向。

將茶盤打濕,倒是其次。

怕的是,這些滾燙的沸水飛濺出來,燙到人就不妥了。

另外,這種不停切換角度的註水方法會耽誤時間,影響快出水泡茶。

比起高沖旋沖註水,蓋碗泡茶時,一手持燒水壺,一手持蓋《輕靠在蓋碗邊上》。

將燒水壺放低,讓壺嘴靠近蓋碗。

快速打圈,往裡註水,豈不更幹凈利落?

更能快速將幹茶打濕,將一沖茶湯的完整滋味浸泡出來!

《4》

三、習慣性刮茶。

國慶時,有位朋友過來喝茶,拿出了今年的白毫銀針招待他。

泡茶期間,他好奇地問:『怎麼沒見你刮茶呀?

給新茶友們簡單解釋下,刮茶的含義。

刮茶,即刮拂湯面。

註水完成後,有些茶客會習慣在合蓋前,左刮右撥一番,調整茶葉位置。

但在我們看來,這著實沒必要。

除非茶湯表面的茶沫特別多,厚厚地浮起一層,有礙觀瞻,將這些茶沫快速順手撇去外。

大多數情況下,註水一結束,應該立刻合蓋倒出茶湯。

不然,會影響泡茶效果。

前幾沖泡茶,茶味浸出速度最是高效。

短短數秒內,能浸出大量茶味物質。

為避免茶味提前過多浸出,出湯動作要快。

沖泡之前,先擺正上文提到的手勢。

一手持壺,一手持蓋,類似做眼保健操之前的預備動作。

泡茶之前,要提前瞄準合蓋開口大小。

隻待註水動作一結束,另一手趕緊跟上。

合上蓋,倒出並瀝幹茶湯。

蓋碗泡茶,不建議隨便撥弄茶葉。

即便要刮茶,也不急於一時。

等到茶水分離後,再規整蓋碗內的葉底,尚且不遲!

《5》

四、逢茶必洗茶。

洗茶始終是茶圈內的熱門話題。

到外面的茶葉店喝茶,見過很多次茶藝師們在泡茶時,默認洗茶的做法。

不論泡什麼茶,逢泡茶,必洗茶。

見狀,隻感覺太浪費好茶了。

之前,和武夷山開店的朋友討論過這個話題。

你在培訓店員泡茶時,會讓她們洗茶嗎?

朋友的說法是,看客人需要來定。

反正,顧客才是上帝。

客人說洗茶,我們就洗。

客人說不洗,我們就將頭道茶分來喝,順道還能留下一小杯還魂湯。

如果是特別名貴的好茶,還會和客人解釋一下。

像牛欄坑肉桂,慧苑老叢水仙等,洗茶倒掉頭道茶湯,那就太可惜了。

聽完朋友的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泡茶喝,洗茶不是必備要素,沒必要所有的茶都盲目去洗茶。

將背後的道理,明明白白解釋給客人,待客才更顯周到!

《6》

喝茶,品質信得過的好茶,不必洗茶。

像老祖宗留下的那句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品質出色、無可指摘的優質茶,不洗也能放心喝。

而怪異多多,幹茶聞著有異味的劣質茶,洗茶再多遍,也不能讓人安心喝茶,不如敬而遠之為好!

泡茶這件事,不建議大家盲目跟風洗茶、刮茶、高沖等舉動。

實際對比過/感受過/體驗過,自然會知道答案。

那些炫技式的泡茶方法,很多隻是花架子。

好看是好看,可惜隻是表面工夫。

對茶味的實際展現,並無用處。

慢吞吞地註水,慢悠悠地合蓋,慢條斯理地刮茶……

一番操作下來,泡出來的熱茶一早就悶濃,溫度下降。

實際喝起來,反而有損好茶的香氣滋味!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