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令人抓狂的泡茶誤區,專業人士看了直冒火,裡面信息量太大了。《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幾天,有個茶友來問村姑陳:

在明知道對方泡茶手法不對的情況下,該不該直接指出來?

事情是這樣的,這位茶友應邀出去喝茶。

開始後,卻發現主泡人雖然註重茶桌禮儀,但在很多泡茶的細節和手法上,都出現了嚴重的錯誤。

進而導致,當天那泡茶的滋味,不盡如人意。

可畢竟是在別人的地盤,並沒有多說什麼,隻是喝完後便草草結束了。

心中糾結不已,遂來和我閑聊。

這個問題,好回答,也不好回答。

如果是村姑陳和李麻花,倒覺得無所謂,有錯直接指出來就好了,我們又不是不敢承認錯誤的人。

但大家都知道,凡是中國人,都好面子。

無論在哪個公共場合,都不希望自己在別人面前出洋相。

特別是邀請別人來喝茶,反倒被對方指出一大堆缺點和問題,面子肯定是掛不住的。

外界都說,泡茶是件隨性的事情,想怎麼泡,都是個人的自由。

但是,如果站在茶葉的角度來說,泡茶的方法不對,那味道完全變了樣。

那種恨不得奪過蓋碗,親自泡茶的心情,真正愛茶的人,都懂。

從這件事情,引發了靈感。

於是,整理出平時觀察得來的五個泡茶誤區,個個都會讓人抓狂!

《2》

誤區一:不稱重量,隨手投茶

村姑陳發現,有些人泡茶是不稱重量,不講究精準投茶了。

因此,很多朋友都曾經問過:你手邊上的克秤是幹嘛用的?

當聽到是專門用來稱茶的,往往會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

泡茶之前,竟然還要稱茶?

是的,如果你想喝到一款茶最標準,最好的風味,就必須控制好茶水比例。

茶多水少,則湯水太濃,滋味苦澀;茶少水多,又會顯得茶味弱,滋味薄。

可見,投茶量會對湯水的口感產生很大的影響。

不同的茶類,投茶量也有所不同。

以110毫升的標準蓋碗作為泡茶器具,如果是泡白茶,需要稱幹茶5克。

泡紅茶,一般也是5克,而如果是巖茶,則需要8克。

市面上很多紅茶和巖茶,是泡袋包裝,可以省去稱茶的步驟,一次一袋。

另外,所謂的『標準投茶量』,是適合大部分人的口味,能讓一款茶呈現出最佳狀態。

但不可避免,也有些人的喝茶口味重,並不適合這個『標準』。

所以,還可以根據個人的口感,適當增減投茶量,泡出自己滿意的茶湯。

《3》

誤區二:無論泡什麼茶,都要洗茶

在有關泡茶的視頻下方,經常會看到部分朋友的詢問,或者是質疑,為什麼不洗茶?

似乎在他們眼中,洗茶是泡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驟。

如果少了,就是不正常的,不對勁的。

可事實上,『逢茶必洗』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不對的。

首先,對於大多數的茶葉而言,清潔、衛生,是品質過關的最基本要求。

在過去,茶葉的生產加工,確實或多或少存在衛生問題,給人一種臟臟的感覺。

然而,發展到了現在,只要是按照規章制度生長的茶葉,幹凈是底線。

況且,茶葉的保存通常是密封的,進一步阻隔了空氣中的灰塵污染。

退一步說,茶葉如果品質有缺陷,衛生不達標,洗茶也壓根洗不掉什麼臟東西。

因此,與其糾結要不要洗茶,不如認真挑選品質優秀的茶葉。

好茶的頭道茶湯裡,也蘊含著豐富的養分,愛茶之人通常不會舍得倒掉。

看著清澈透亮的湯水,聞著裊裊升起的茶香,誰能忍痛割愛呢?

《4》

誤區三:懸壺高沖,定點註水

相信很多茶友在學泡茶的時候,會提前去網絡上搜索相關視頻。

於是,你就會看到一些茶道表演裡,用懸壺高沖的方式註水。

但根據經驗來看,這種方式的實用性極低。

一來,懸壺高沖需要技巧,且依靠手臂力量,新手掌握不好容易燙傷自己;

二來,懸壺高沖更偏向表演性質,實際上對茶葉的風味並沒有太大的積極作用。

因此,很多茶友在懸壺高沖的時候,常常因為用力過猛,弄得茶桌上狼狽不堪,濕漉漉的一片。

除此之外,定點註水無法在短時間內浸潤幹茶。

固定在一個點註水,幹燥的茶葉大部分會漂浮在水面上,隻有底下接觸到水的那部分茶在釋放物質。

可見,懸壺高沖隻是為了美觀好看,而對於茶湯沒有任何增益作用。

平時泡茶時,更實用且有效的做法,是將壺放低一些,壺嘴湊近蓋碗,直接快速地把水以環壁的方式註完。

這樣做,既能保證茶味物質均勻釋放,又十分適合新手操作。

《5》

誤區四:蓋碗泡茶出湯不及時,刻意悶泡

悶泡,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將茶葉悶在蓋碗裡,讓其長時間浸泡在水中。

有人說,悶泡能把茶葉中最深層次的物質激發出來。

但實踐證明,品質好的茶葉,內質豐厚,更適合快出水。

快出水能讓滋味物質均勻釋放,不過量,不過分,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適宜。

而悶泡,反倒會讓苦澀物質過量析出,令茶湯瞬間變得濃釅苦澀,難以下咽。

最理想的狀態,是從註水到出盡大部分茶湯,時間控制在7-8秒左右。

也就是註水以後,不要停頓,快速出湯,盡量避免茶葉和水過久接觸。

其實,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內質豐厚的茶葉何須靠『激發』?

除非是泡到了七八沖以後,養分已經釋放出去大部分了,適當坐杯以後,又能讓茶湯保持滋味。

為了體驗到喝茶的樂趣,提倡快出水,不無道理。

請別讓一杯又苦又澀的茶湯,影響我們的好心情。

《6》

誤區五:沖泡結束後,揭蓋晾茶

看到過很多人,包括身邊朋友以及茶友發來的圖片、視頻,發現在泡茶結束以後,有揭蓋晾茶的習慣。

也就是把蓋子掀開,搭在碗旁邊,讓蓋碗裡的茶葉完全暴露在空氣中。

美其名曰,透氣。

此行為的初衷,是大家擔心蓋碗裡的茶葉被悶壞,影響後續茶湯的風味。

但是,揭蓋晾茶,並不是泡每種茶葉都普遍適用的。

過去,在鐵觀音盛行的年代,沖泡消青鐵觀音後,確實需要揭蓋,以免高溫將茶葉悶黃,破壞鮮爽感。

可到了其它茶類身上,如白茶、巖茶、紅茶等,則壓根沒必要。

舉例來說,白茶的加工,主要是萎凋和幹燥兩大環節。

制作過程中,必然會經過高溫的考驗,且高山白茶表面的白毫濃密,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是以,連沸水沖泡都不怕,又何須揭蓋呢?

再說到紅茶和巖茶,加工時也會經歷不同程度的高溫,比白茶更『耐造』。

因此,泡茶結束後,蓋碗裡的餘溫根本對它們造不成多大的威脅。

揭蓋晾茶,反而會讓茶香飄散,揮發到空氣中,導致香氣變弱,純屬多此一舉。

《7》

老實說,泡茶是件很私人的事情。

私人到100個人,會有100種泡茶方式,也不足為奇。

但村姑陳還是喜歡按照規律,去泡好一杯茶。

買到好茶,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

而喝茶,則是一件放松和愉快的事情。

既然如此,就不能隨便沖泡,否則不僅傷了好茶,還會給自己的味蕾找虐。

試問,誰喜歡喝一杯苦澀難言,又或者是寡淡如水的茶?

自然是不濃不淡,香氣馥鬱,湯水鮮爽的茶,更招人喜歡。

美好的香氣,美好的湯水,美好的回味,除了依靠茶的品質,也依靠沖泡。

用恰當的方式,泡出一杯平和淡雅的茶湯,何樂而不為呢?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