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斟茶時,分茶僅需七分滿的道理,茶圈內人人熟知。
但去年底和一位外地朋友喝茶時,談起這個分茶細節。
茶,為什麼只要斟七、八分滿?
很多人會想到,這是老一輩傳下來的說法。
茶滿欺客,酒滿敬客。
久而久之,就成了茶桌上心照不宣、約定俗成的做法。
但從實用主義角度看,也不難理解。
因為,茶和酒不同。
喝酒呢,大口喝入,一杯飲盡,可以視為豪爽。
但飲茶貴在一個『品』字,像二師兄吃人參果那樣,囫圇而入,狼吞虎咽, 那就太浪費好茶了。
小口細啜,慢慢品嘗下,斟茶不需過滿。
再說,茶水在剛沖泡出來時,非常滾燙,要是斟茶過滿,熱茶直接溢出來。
會讓客人感到難堪,因為,當你準備舉杯喝茶時,根本無從入手……
不論怎麼拿,都是燙手的。
並且,一不留神,還會將茶水灑落在茶席上,弄濕臺面,當眾出糗,太尷尬了。
聊到這茬,那位朋友聽完後,和善地一笑。
稱,他們當地的分茶禮俗,道理可和我們不一樣。
用他們當地的說法,茶湯分太滿,暗含有對方是『渴死鬼』之意,這樣做不禮貌。
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
倒茶分湯這件事,看似簡單,實則藏有不少細節。
從實用角度看,當你用公道杯給客人分茶時,除了要留意『茶斟七分滿』外,這些細節也不容忽視。
《2》
一、茶湯要盡量勻分
公道杯是蓋碗泡茶時的黃金搭檔,不可或缺。
因為可以盛放茶水,公道杯又別稱茶海。
用公道杯分茶,『公道』二字含有平均分配的含義。
分茶時,要將茶湯盡量勻分。
要不然,四、五人同時在場喝茶時,倒茶分湯厚此薄彼,未免招待不周。
為了確保勻分,在分茶前要在心裡提前預估。
若是在場喝茶人數多,而一沖泡出來的茶湯,數量又比較有限。
那麼,千萬不能隻顧著前面一兩人,往他們的杯中倒滿茶後,剩下來的茶湯根本不夠分,那就太尷尬了。
寧願每人杯中少分一些茶,隻倒『五分滿』,也要確保均分。
老話裡說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多人在場喝茶時,為避免茶湯不夠分配的尷尬,也有不少對策可解。
首先,品茗杯的容量別選太大。
與選主人杯不同,客人所用的茶杯,容量選小一些更妥當。
不然,茶杯容量太大,接近80-100毫升時。
按照勻分的做法,每人杯中隻能得到淺淺一層茶水,場面上不大好看。
其次,喝茶人數多,可采用『兩沖並一水』。
假設在場喝茶人數多,超過七、八人,用標準110毫升蓋碗泡出來的一沖茶湯,數量有限。
這時可以選容量稍大一些的公道杯,連泡兩沖茶湯後,再去分茶。
比如,將第一沖、第二沖茶湯合並再去分湯。
最後,分茶時,先客後主。
即,先給客人分茶,確保勻分。
最後剩餘在公道杯內的茶湯,再留給自己。
公道杯在靜置盛放茶湯時,湯中的個別碎茶會自動沉底。
分茶時,先往客人的杯中分茶,能避免將碎葉倒入杯中的尷尬!
《3》
二、分茶時不能越位
正式宴請場合,餐桌上有主位、主陪等座次講究。
那請客喝茶呢,要不要考慮座次安排?
這需要看場合來決定。
請朋友喝茶一般是自由落座,放松隨意即可,不需要特意安排座位。
但是,當客人落座後,分茶的先後順序頗有講究。
前文有提到,分茶時,一般先倒給客人,再留給自己。
但多人在場喝茶,分茶的次序還有先後之別。
給客人斟茶,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倒也無妨。
但千萬要注意,分茶時不能越位。
比如,越過中間一、兩位客人,直接給後者分茶。
尤其當A、B、C三人並排落座時,分茶給A之後,直接越過中間,給C斟茶。
從茶桌禮節看,按照越位式分茶的做法,未免考慮不周。
《4》
三、公道杯分茶的位置不宜過高/過低
蓋碗泡茶出湯後,先趁熱揭蓋聞香。
聞香之後,再看湯色。
通過透明的玻璃公道杯,能清楚直觀看到好茶的清澈透亮好氣色。
接著,正式進入分茶環節。
不過在拿起公道杯,正準備分茶時,位置別太高。
不然處於高位的公道杯,稍一傾斜,茶湯急遽而下。
等到滾燙的熱茶落入下方的茶杯時,容易因為飛流直下,往四周濺出一圈水花。
將席面弄濕,顯得並不雅觀。
而且這種『高高在上』的斟茶方式,從肢體行為看略帶幾分傲慢,並不可取!
另一方面,倒茶時位置也不能太低。
若是一味將公道杯湊近茶杯,甚至於,公道杯的出湯口碰到客人的杯子。
這不僅會顯得不衛生,還會因為茶桌上的器物碰撞,發出嘈雜聲響,影響喝茶心境。
穩妥起見,用公道杯分茶時,舉至茶杯上方後分茶即可。
注意了,倒茶時可參考倒酒的做法,盡量『杯壁下流』,往下倒茶。
要是對準中間分茶,會激蕩出明顯的水流倒出聲響,不夠文雅。
《5》
四、其他分茶注意事項
泡茶喝,若隻有自己一人喝茶,那大可隨意。
甚至於,為了省事,還可以不用公道杯,找一個容量稍大些的主人杯,就可直接喝茶。
平日上班喝茶時,還可以在茶水間用蓋碗泡茶,將茶湯一次性泡出,裝入馬克杯後再慢慢喝。
但待客喝茶不同,有不少細枝末節,需要一再留心。
比如,分茶前,用茶巾將公道杯底部稍加擦拭。
蓋碗泡茶時,考慮在註水、沖泡、出湯過程中,茶盤上或多或少會灑出一些水。
當你在沖出一道茶湯後,公道杯的底部會沾上明顯水漬。
拿起公道杯分茶,底部的水漬會零零星星灑落出來,甚至流在客人杯子旁,看著並不美觀。
所以,分茶前先將底部擦一擦,很有必要。
比如,穿著寬袖衣服時,分茶過程要『挽袖』。
不然隨手一揮,袖子立刻拂倒茶桌上的小茶杯、擺件、花瓶,那就太失禮了。
再比如,分茶有左手、右手之分。
三五人圍坐在一塊喝茶時,分茶大可隨意,直接按順序勻分即可。
但要是茶桌比較長、比較寬,那麼,在分茶時,可不是『一手以內』的范圍就可解決。
長桌式喝茶,當你坐在主泡位分茶時,通常是用左手持公道杯,分給坐在左手位的客人。
而坐在右側的客人,需要再換一個手,用右手持公道杯分湯。
不然會出現『夠不著』,得專門站起身才能分茶的尷尬!
《6》
待客喝茶,處處都需要顧全周到。
單是分茶,就能展開不少細節。
倒茶與斟茶,並非隻有茶斟七分滿那麼容易。
除了前文提到的內容外,在分茶之前,還有不少準備工作。
準備茶具擺放時,若是發現茶杯有缺口、磕裂等,應該立刻換掉。
已經出現殘缺的品茗杯,不適合再擺上桌待客。
分茶前,要是發現茶湯渾濁,湯中有雜質沉淀,湯色不清亮。
說明茶葉品質不佳,不適合再倒給客人,而是另外換一款茶為好。
點點滴滴,零零星星,以小窺大,處處皆學問!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