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逸杯、龍膽壺、保溫杯、玻璃杯、蓋碗,哪個茶具泡茶更實用呢?《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泡茶是比較有儀式感的事。

最基礎的元素,離不開蓋碗、茶壺、公道杯、茶杯。

將完整一套擺在臺面,按自己使用最順手的狀態去擺位。

落座在主泡位後,將茶盤先移近,靠近自己。

茶盤當中,蓋碗與公道杯一左一右擺放。

為避免使用過程中,它們因為挨得太近導致器物碰撞,發出乒乒乓乓聲響,還得稍微保持距離。

左手邊,放置燒水壺。

右手邊,放些茶夾、克秤、茶刀等茶桌小工具。

最後,還可根據審美喜好,擺上綠植裝點。

簡單佈置,就能得出一方泡茶的小天地。

愛喝茶的人,多少會偏好買茶具。

好茶配好器,更相得益彰。

最近有茶友提了:『你平時應該也收了不少茶具,怎麼日常出鏡最高的,隻是簡單的白瓷蓋碗?

這說來話長,弱水三千當中,隻取中一瓢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白瓷蓋碗更百搭實用。

隨便擺上一臺茶具擂臺賽,找出白瓷壺、玻璃蓋碗、飄逸杯、保溫杯、玻璃杯等。

形形色色的茶具花樣雖多,但它們未必能比得過蓋碗!

《2》

一、玻璃杯VS蓋碗。

玻璃杯輸在無法茶水分離。

出門在外,上班期間,許多人會有用玻璃杯泡茶的習慣。

將杯子洗幹凈後,投入一撮適量幹茶。

加入熱水,靜置片刻,不一會兒就能喝到舒心熱茶。

但可惜,玻璃杯泡茶方便有餘,但精致度不足。

玻璃杯不能做到像蓋碗那樣,逐次出湯,逐道品嘗。

對茶味豐富、湯感醇厚、經久耐泡、風味細膩的好茶而言。

隨便用玻璃杯囫圇喝個大概滋味,未免太可惜。

相比下,蓋碗沖泡更能讓你完整認識一泡好茶的風味層次!

二、快客杯VS白瓷蓋碗。

快客杯也被稱為手抓壺。

論本質,它有些接近蓋碗與茶壺的綜合體。

和茶壺相比,快客杯不設壺把,不設壺嘴,通過鷹嘴出水口倒出茶湯。

和蓋碗相比,快客杯的杯身兩側又專門加了防燙手的抓握處。

因快客杯的使用難度低,也有人將其評價成『適合新手入門第一套茶具』

但之前做過專門測評,發現快客杯的局限性不小。

和蓋碗比,它的出湯開口沒法自由調整。

茶水通過鷹嘴出水口,依然是柱狀式出湯。

而蓋碗泡茶,茶水能順著合蓋縫隙,飛瀉而出,呈現瀑佈狀快出水。

論茶水倒出速度,快客杯不如蓋碗。

再說,只要選對碗沿略寬,大小適中的蓋碗,快客杯所謂的防燙手屬性,也不值一提。

最後,圖中這類細高型、顏色偏深的快客杯。

不便於聞蓋香,底部茶水難瀝幹,不便於觀察葉底。

綜上來看,泡茶時,還是白瓷蓋碗更實用。

三、提梁瓷壺VS白瓷蓋碗。

這個提梁壺是朋友送來的,圖案很精致,有著『柿柿如意』的寓意。

但實際用起來,卻有不少問題。

金屬提梁雖說能讓整體造型更古樸別致,但纖細鐵質提梁穿孔而過,穩定性不高。

壺嘴是半開放式的,下方還有過濾孔,能防止泡開的茶葉將壺嘴堵塞,但出水並不順暢。

當你往壺內加入七、八分滿熱水後,合上蓋,提壺出湯。

個別茶水會從壺蓋與壺口的連接處流出,並不是規規矩矩的順著壺嘴出湯。

最後,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底部茶水難瀝幹。

用這樣的精致提梁壺,可以泡上不怕悶苦的玫瑰花茶、羅漢果茶等。

但提到泡白茶、泡巖茶等,不推薦使用。

四、小龍膽瓷壺VS白瓷蓋碗。

龍膽壺的造型很奇特,去掉壺嘴和把手,看著就像圓潤的恐龍蛋。

圓潤、小巧、器型婀娜。

但泡茶時,卻有不少地方值得注意。

先看壺嘴,它的壺嘴要比前面的提梁壺、快客杯狹窄細長多了。

壺嘴窄,水流慢,茶湯不能及時倒出。

同時,窄道內壁也容易積累茶漬茶垢,留下衛生死角。

最後,它的壺口太窄,不具包容性。

遇到梗葉蓬松的壽眉散茶,條索相對粗獷的老叢紅茶、老叢水仙時,還會遇到『放不下』的困擾。

再說,這麼窄的壺口,往裡註水時僅限定點註水。

用慣了敞口的白瓷蓋碗後,再遇到這樣的『小龍膽』。

著實覺得不習慣、不好用、不方便。

五、飄逸杯VS白瓷蓋碗。

飄逸杯算是新興茶具的代表。

它和蓋碗一樣,也屬於分離式茶具。

有杯、有泡茶內膽、也有蓋子。

並且,內膽設計自帶濾網,能做到自動過濾茶水。

往內膽加入茶葉後,註入熱水,浸泡片刻,摁下蓋子上方凸起的開關。

茶水就能從內膽正式『開閘』,自動過濾,匯入杯中。

論操作方便程度,飄逸杯的確很省心。

另一方面,飄逸杯的局限性也很多。

塑料材質制成的飄逸杯,檔次不高,容易老化。

內膽底部的濾網沒有辦法拆卸更換,清洗過程很費勁,用上一段時間後會顯得臟兮兮的。

飄逸杯的內膽實際泡茶空間有限,要是投茶過多,非常容易將茶味泡濃泡苦。

辦公場合若是泡茶條件有限,不方便用蓋碗泡茶時,個人更建議用玻璃杯。

另外找一個帶有過濾功能的公道杯,比如小宋壺等,泡出一大杯熱茶後,再分入小茶杯內,同樣能有儀式感的喝茶!

六、玻璃蓋碗VS白瓷蓋碗。

玻璃杯、玻璃壺等茶具,在圈子裡很常見。

唯獨在蓋碗方面,玻璃材質制成的蓋碗,略顯冷門。

因為玻璃本身的導熱性很快。

經實測,用玻璃蓋碗泡茶時,往裡註入沸水後,立刻合蓋倒出茶湯。

當你按照往常的蓋碗泡茶習慣,用三指握碗法握向兩側碗沿時,已經感覺到明顯熱量。

若動作稍一遲疑,熱量徹底蔓延到碗沿上。

整個玻璃蓋碗會變成一座火焰山,任憑怎麼拿,都很燙手。

再說,玻璃本身比較光滑,合蓋後穩定性不高。

上一回嘗試用玻璃蓋碗泡茶時,就發現了這一點。

合蓋之後,玻璃蓋碗的合蓋開口容易打滑。

倒出茶湯時,出湯口猛然間變大。

遇到這樣的突發狀況,非常難駕馭。

且不說,茶葉會順著水流倒出,單是燙手風險也增加了不少。

所以,玻璃蓋碗美則美矣,但蓋碗還是選白瓷的更好用。

七、保溫杯VS白瓷蓋碗。

秋冬季出門時,不少茶客偏好用保溫杯泡茶。

但和其它茶具相比,保溫杯的泡茶短板很明顯。

直筒型的保溫杯,內壁難清洗;

長時間高溫悶泡,容易將茶味悶濃泡苦;

個別保溫杯,湊近去聞會有難聞的金屬味,會幹擾茶味……

泡茶時,若是是其它選擇,用蓋碗、茶壺、玻璃杯遠比保溫杯好用。

但出門在外時,若想喝到熱茶,其實不必局限在保溫杯泡茶這一點。

選對食品級不銹鋼保溫杯後,臨出門前,連續用蓋碗沖泡。

將熱茶灌入杯中,擰上蓋保溫。

既能順利喝到熱茶,又能避免茶味被泡濃,一舉兩得!

《3》

這些年,一直在用圖中的白瓷蓋碗。

它是扁的,闊口的,看起來敦厚,包容性強。

因口寬肚大,不論散茶餅茶,都能裝得下。

投茶進入後,像白牡丹、壽眉、肉桂、水仙等,還能輕松做到轉身。

另外,這種口大的器型,出水很利落。

合蓋出湯時,茶水能以優美的弧線,落入公道杯內。

大小適中,高度適中,碗沿適中的設計,還能讓它在泡茶時不會燙手。

用大拇指和中指抓握在兩側碗沿,輕松兩步,就能穩穩抓起。

最後,純凈的素白是極佳背景色,便於觀看葉底。

比起那些富麗堂皇的茶具,這個素顏的蓋碗,反而能百看不厭、百搭使用!

這些年,不論走到何處,茶桌上總會擺上這樣的蓋碗。

用習慣了,也就不願再換。

就像一位自己熟稔多年的老友,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而茶具嘛,還是選熟悉的、趁手的為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