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茶、深夜茶、冷泡茶哪些不能喝?這5點喝茶注意事項,很有用。《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又到中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過中秋,最重要的過節儀式感在於團圓。

不過,以前買上一張票,說走就走。

任憑遠在海角天涯,也能奔赴相逢的日子,漸漸遠了。

過去三年,因大環境特殊,越來越多人感受到團聚的可貴。

佳節團圓,應季豐盛的瓜果、點綴節日氣氛的月餅、一桌適口的家常菜、再加上幾泡好茶,就能帶來格外溫馨的畫面。

中秋期間,和家人們坐下來泡茶,閑話家常。

一人說一句,慢慢閑聊,就忘記蓋碗中的茶湯該趁早倒出來了。

一不留神就悶出一杯濃茶。

這種茶味濃釅的茶湯,在連日大餐的中秋時節,有些茶友倒是很喜歡。

濃茶呀,剛好,能解月餅的油膩啊。

越是味道濃,喝下去越能對抗蓮蓉蛋黃的甜膩,讓嘴巴更清爽。

不曾想,這種做法不過是『以暴制暴』。

喝茶,不宜過濃。

濃茶當中含有的苦澀物質茶味超量,擁有大量咖啡堿和茶多酚。

一杯苦苦的濃茶飲下,雖說能消除油膩,令口腔清爽。

但過多的苦澀茶味,卻會掩蓋茶味本身的美好。

並且,苦茶澀湯還會刺激腸胃,降低飲茶享受體驗。

然,中秋期間值得我們關注的喝茶注意事項,遠非慎喝/少喝/不喝濃茶。

以下這5點,同樣別掉以輕心。

《2》

一、少喝冷泡茶。

秋天是個豐盛的季節,過中秋,從不缺應季美食。

新鮮菜蔬、新鮮魚獲、肥美魚羊,應有盡有。

每到過節,大魚大肉之後,腸胃負擔本身就重。

這時再喝入冷茶刺激腸胃,更不可取。

畢竟,冷泡茶的做法,完全顛覆了傳統。

燒水泡茶,沸水沖泡,能充分激發茶香、茶味。

滾燙沸茶泡出來後,稍微降溫,趁熱小口飲入。

溫暖、甘潤、綿柔的茶湯,裹挾著無比美妙的茶味。

同樣的茶,沸水沖泡時,論落水香、論醇厚程度、論回甘迅猛程度等,表現均會比冷泡茶驚艷。

再說中秋到了,秋意漸漸明朗,早晚間明顯降溫。

飲食貴在潤燥溫養,不再適合吃冰西瓜、冰飲料,以及放進冰箱裡冰鎮過的冷泡茶。

且不說,冷泡茶因水溫不足,不能做到像沸水沖泡那樣,完整激發出好茶的香氣滋味。

單從消食解膩角度看。

過中秋,若想減輕腸胃負擔,冷泡茶萬不可取。

二、別選在深夜喝茶。

不少朋友有喝晚茶的習慣。

晚餐過後,約上一、兩人喝茶。

或是獨自坐在茶桌旁,獨斟獨酌,一人喝茶。

農歷八月中,涼風有信,月涼如水。

吹著晚風,看著夜景,賞著月光,再順手泡上一杯茶,再愜意不過。

但要注意,喝茶時間段盡量別太晚,避免深夜十點、十一點再喝茶。

平日少有飲茶習慣的新茶友,過晚喝茶,容易影響入睡。

之前和朋友們討論過一個話題。

為什麼同樣是晚上喝茶,老茶饕們喝了好幾種茶後,一點沒事,完全不影響入睡,甚至能睡得更香。

但很多新手喝茶後,卻容易輾轉反側失眠,久久難以入睡呢?

是因為各人體質不同。

更準確來說,是各人對咖啡堿的耐受程度不同。

好茶當中,含有令人安神與放松心情的茶氨酸、芳香物質,另外又具備適量能夠提神的咖啡堿。

安神與提神看似矛盾對立,卻能同時出現在一泡好茶身上。

對習慣喝茶的老茶客而言,夜間適量飲茶,不會導致失眠。

但對部分體質特殊,對咖啡堿不耐受的人來說,情況則未必。

穩妥起見,為避免晚上喝茶失眠,有以下對策可解。

盡量選不苦或苦味不明顯,茶味溫和甘潤的茶葉;

適量喝茶,畢竟夜間攝入過多水分後,哪怕沒有咖啡堿影響,也會增加起夜次數;

提早喝茶時間,早點喝茶,才能避開咖啡堿的作用時間,不必再擔心影響睡眠!

三、別再舍不得隔夜茶。

隔夜茶的話題,在茶圈內已是老生常談。

不論怎麼看,隔夜茶本身即便沒變質,沒生出雜味,但茶湯滋味也會下降,變得不新鮮,不推薦再喝。

近期看到有人補充。

前一天晚上泡開的肉桂,才泡了三沖,茶味還沒泡完。

第二天早上再打開,葉底依舊聞不出什麼怪味。

用沸水重新將隔夜茶沖洗一遍,茶湯依舊湯色清亮、茶味醇厚,倒掉不喝太可惜了。

對方的描述有一定道理,但再怎麼說,隔夜茶的味道就是不如『現喝現泡』好。

如果覺得隔夜菜倒掉不喝太浪費,可以改成煮茶葉蛋。

又或者在喝茶時,喝多少泡多少,盡量及時喝完,才能避免浪費。

另外, 平時也看到過這樣的留言,認為超市裡的瓶裝茶飲料不知隔了多少夜,照樣能喝,為什麼自己泡的茶隔夜後就要扔掉?

自己在家泡茶和瓶裝茶飲料,屬於兩個概念。

後者經過流水線規范化生產後,經歷了專門的消菌處理,並且在液體入瓶後,嚴格密封包裝,保質期自然會比較長。

而在家泡茶時,剛泡出來的熱茶得及時喝。

考慮到熱茶的最佳適飲時機有限,如果泡開後沒有及時喝掉,而是撂在一旁。

過了三、兩個小時後,人走茶涼。

茶湯內的香氣一早就飄散,茶味的香滑程度大為受損,風味遠不如『現喝現泡』!

四、別啜燙茶。

啜茶這一舉動,在喝巖茶時很常見。

許多不明真相的新人,或許會感到奇怪。

哎,喝茶而已,幹嘛要啜這麼大聲,這也太不雅了吧。

其實,啜茶是為了更完整地感受茶味。

將『啜』這個動作,稍加進行拆解。

先將適量茶水啜吸入口,像吸溜吃面條那樣。

啜茶入口,茶水觸碰到唇齒,產生激烈碰撞。

借用舌頭去推動茶湯,讓茶水在口腔內均勻分佈,以便更好地調動味蕾感知細胞,感受茶味層次。

最後,讓茶水在口中停留片刻後,再吞咽入喉。

啜茶要訣,在於別大口喝茶,小口飲入,才能留下一定回旋餘地。

如果實在不好意思啜出聲,喝茶時盡量多用舌頭去推動、攪動茶湯,充分感知茶味。

細品慢啜,將品茶節奏放慢些,不要囫圇而入。

啜茶本是件好事,能有利於細品茶味。

但也有些老茶客,會選擇比較極端的啜茶方式。

沸水剛剛泡出來的滾燙熱茶,還沒等到降溫,就著急啜茶。

端起熱茶後,吹一吹,啜一口。

再輕吹湯面,再啜入一大口。

在不知不覺間會飲下不少燙茶,溫度起碼在70℃左右。

此舉不可效仿,因為茶湯不能喝太燙。

心急吃了熱豆腐,長期啜入燙茶,高溫滾燙的熱茶會燙傷口腔黏膜。

不僅有損健康,也會影響完整品味。

口腔黏膜被燙傷後,味蕾感知會陷入麻木狀態,難以靈敏捕捉細膩的茶味層次!

五、空腹慎喝茶。

對大多數人來說,空腹喝茶是生活中的常態。

如果放在平時,只要不是感覺太餓,適量喝點紅茶、老白茶、熟普、巖茶等相對溫和的茶葉,對身體影響不是很大。

身邊就有不少老茶客,早上起來先去鍛煉。

跑上一圈後,喝一杯茶清醒放松,再去吃早餐。

但節假日期間,情況不同。

難得放假,難得過節,許多人一到節假日,作息會徹底紊亂。

走親訪友,出門遊玩,吃飯喝酒,搓麻打牌,熬夜看劇等,屬於主旋律。

在做這些事的時候,難免會忘了時間,等到深夜再去入睡。

等到第二天早起,睡到九點、十點甚至更遲,更是常態。

然而,一旦睡到這麼遲才起來,昨天夜裡攝入的食物已經消耗得差不多,早已肚內空空。

如果再泡一杯茶,先喝個七八沖再去吃飯,就十分不妥了。

純粹是和自己的腸胃過不去。

還是先吃點餅幹、面包,墊一下肚子。

再去泡茶喝,會更加穩妥。

《3》

中秋月,遠比平日圓。

一年當中,共有十二度月圓。

但中秋月總是特別的,遠比其它月份更皎潔、圓潤。

舊時大家都堅信,天圓地方。

地是方的,天是圓的。

天邊的月,它總是在變化,不固定在某一特定狀態。

慢慢從虧到盈,達到終極圓融狀態。

每到中秋,守著天邊圓潤的月亮。

月光普照之處,都能讓人生出一股心安之感。

就像飲茶的狀態,講究求靜。

耐心細品、慢慢品嘗、細細體會。

為了喝好杯中的茶,要注意周全之道。

適量喝、及時喝、不喝隔夜茶、不喝燙茶。

將這些細枝末節關照到位,更能享受好茶給唇舌帶來的美妙體貼!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