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烏龍茶,鳳凰單叢有幾百種香型,是不是普遍比巖茶香?《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今年福州的夏天不大熱,一直雨水漣漣。

但網上已經開始熱火朝天分享起冷泡茶的做法。

這天看到一條冷泡烏龍茶的視頻。

對方稱,烏龍茶裡只要是清香型的茶,都適合冷泡。

如果巖茶焙火太重,茶味太濃,還是熱水泡茶比較好。

這番話乍一聽,中規中矩,沒啥問題。

但隨著話鋒一轉,情形悄然變了。

按照那位博主的觀點,冷泡茶要選香味濃一些的茶,烏龍茶以香出名,普遍適合冷泡。

不過,他更建議冷泡單叢茶。

理由是鳳凰單叢有幾百種香型,普遍要比巖茶香。

不得不說,前面的這番話,實在太外行了。

《2》

一、什麼樣的烏龍茶適合冷泡?

按麻花的個人建議,夏天還是少喝冷泡茶。

道理嘛,就跟『多喝熱水』那樣,多喝熱茶才更舒服。

隨著氣溫升高,偶爾喝點冷飲確實很暢快冰爽,但冷泡茶給人的印象,更接近於喝茶飲料,而不是茶葉本身。

從泡茶角度看,泡好茶,鐵定是離不開沸水的。

平日在沖泡建議上,也有反復提醒,泡茶要用沸水。

沖泡經過焙火的巖茶,水溫更是不能低。

燒水泡茶喝,要是你在連續泡過4、5沖茶湯後,家裡的燒水壺沒有保溫功能,那可別嫌麻煩,還是摁下加熱鍵,重新將水燒沸後再去泡茶比較好。

畢竟,一連泡過數沖後,茶葉內部剩餘茶味數量保留有限,本就離不開高溫沸水去激發。

一旦水溫不足,下降到70、80攝氏度後,泡出來的茶湯不論是香氣、還是茶味,層次表現都會稍有不足。

溫水泡茶,尚且如此,更何談冷泡?

對正巖好茶來說,要是趕時髦一把,采用冷泡的方式,未免太浪費好茶。

傳統茶領域不推薦大家跟風進行冷泡,至於在新茶飲的賽道,情況則另說。

之前去朋友的設計所時,她給我們泡的茶就是網上很火的某牌蜜桃烏龍,經過調味加工的,茶包裡還能看到白桃幹。

按朋友的說法,這種調味新式茶,冷泡著喝味道更清爽,也是近些年很流行的辦公室下午茶喝法……

但有一說一,這種經過二次加工的調味茶,按照茶葉分類,已經不是純粹的烏龍茶,歸入為『再加工茶』才更妥帖。

《3》

二、烏龍茶是不是以香出名?

進入正題之前,先讓麻花賣一下關子。

新手在剛開始喝茶時,容易面臨『詞窮』困擾,哪怕喝到一款特別中意的茶,也形容不出所以然來。

掛在嘴邊的高頻語錄,繞來繞去繞不開『真香』、『真好喝』、『好香』等。

而茶圈老江湖們,早已經洞若觀火,能點評得頭頭是道。

從落水香輕飄,到茶湯隱有青味,再到回甘沒有花香,都了如指掌。

再回過來看,當你覺得烏龍茶以香出名時,未免太片面。

借用一句爛熟的話,很多老一輩茶人在形容烏龍茶時,會稱其既有綠茶之清香,又有紅茶之醇味。

但客觀看,優質烏龍茶應該是香、水、韻綜合的,不會隻有香氣。

像鐵觀音,早些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清香型鐵觀音,造型是一粒粒的,看著顏色是綠綠的。

聞起來蘭花香清新鮮銳,而喝起來也是茶味清清爽爽的。

但好的鐵觀音,按道理講,那是得喝出『觀音韻』的,湯感醇厚,茶味沉穩,喝完茶後嘴巴裡能久久回味,非常關鍵。

喝巖茶,更是如此。

空有高香,湯感輕薄的巖茶,在巖茶圈內根本表現不入流。

一流的巖茶,香醇味厚,茶湯醇厚感明顯,甚至茶湯喝起來有著突出漿感。

喝茶時就跟喝米湯那樣,稠稠的,滑滑的,舌感特別美妙。

武夷巖茶裡,時常會提『重水求香』概念,其實這個標準放在烏龍茶裡,算是通用的。

要說烏龍茶是『走香』為主,根本不現實!

《4》

三、鳳凰單叢有幾百種香型,普遍比巖茶香?

這樣想是錯的。

鳳凰單叢和武夷巖茶之間,各有千秋,並非是誰比誰更香。

何況前面已經提了,在烏龍茶的風味PK裡,茶香未必是主角。

像不少巖茶的審評鬥茶裡,茶香比分隻占總分的30%。

很多新茶客之所以覺得,單叢茶普遍很香,那與它們的香型命名有關。

單叢茶在長時間繁殖與選育過程中,形成了不少自然香型。

市面上普及率較廣的, 有十大香型的說法。

包括黃枝香、芝蘭香、蜜蘭香、桂花香、玉蘭香、薑花香、夜來香、茉莉花香、杏仁香、肉桂香等。

除此外,還有十五種香型、十八種香型等分類,不盡相同。

曾經在文章裡,看到過黃枝香的命名來源。

據說是茶農們在茶葉成品上,感受出梔子花香,所以取名『黃梔香』,而後取其發音,慢慢演化成更加易寫的『黃枝香』。

但這種以香型來定名的方法,僅是粗略篩分,不能準確定類。

因為具有『黃枝香』特征的單叢,分類眾多。

潮州當地茶農還會按地名、按葉片形態、按葉片大小再次細分。

比如,竹葉黃枝香。

比如,大烏葉黃枝香……

這種以香定名的分類,容易讓不少新茶客誤以為,鳳凰單叢的香氣更出色。

其實不然,廣東烏龍也好,閩北烏龍也罷,所有的烏龍茶都一樣,重水求香都是王道!

《5》

巖茶的分類,並不像鳳凰單叢那樣,以香定名。

畢竟,巖茶品種眾多,彼此之間風味不盡相同。

帶有梔子花香的品種,包括有金牡丹、黃觀音等。

帶有梅花香的品種,涵蓋有梅占、向天梅、水金龜、嶺上梅等。

帶有蘭花香的品種,除了當家品種水仙外,還有奇蘭、春蘭等。

單以香型分類,難以精準定位出具體品種!

從穩妥、全面、綜合角度起見,烏龍茶的茶香體系不外如下。

地域香《巖茶裡稱山場香》,著重茶樹生長環境對茶香的影響。

工藝香,強調制茶工藝對茶香成型的改變。

巖茶裡經過高溫焙火後,茶葉內部植物蛋白在高溫下轉化出來的焦糖香、烤堅果香等,屬於典型的工藝香代表。

品種香,茶樹品種先天自帶的獨特茶香特征,一茶一味,各不相同。

樹齡香,對個別小喬木型的茶樹而言,達到一定樹齡要求後,能產生獨特風味,最典型的非老叢水仙的叢香莫屬。

在烏龍茶裡,地域香、工藝香、品種香等基礎分類是通用的。

比起隻認單一香型,按照這樣的分類,更能完整識別一款好茶的香氣魅力!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