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入口常帶苦澀,為何很多茶人並不放心上,老茶人說出大實話。《圖+文》

義芳君說茶 | 第716期原創茶說

1.苦澀乃茶之本味

如果說白茶的鮮醇甘爽,紅茶的甜香甘潤可以讓人毫無違和地快速融入茶世界的話,那麼烏龍茶初入口時的苦澀則讓人真真切切地認識到了茶葉的本色。

何為茶葉本色呢?

兩千多年前的《說文解字》隻寥寥數字便再清楚不過地揭示了茶乃『苦荼也』。

記得以前與家裡長輩們喝茶,每每看到他們沖泡出來的茶湯色澤深濃似藥,苦澀難以入咽,而長輩們卻喝得怡然自得,深感無法理解。

大概長輩們也看出了我的心思,也不多說,隻是意味深長地說了句,這才是茶!

這讓我之於茶的苦澀,有了更深的認識。

誠然,常喝濃茶於身體健康並不可取,但久歷風霜,或許一杯釅釅的濃茶直教人更加懂得生活的本味吧。

2.烏龍茶的苦澀感從何而來?

平常很多人品飲烏龍茶,譬如武夷巖茶、清香鐵觀音時,剛一入口,舌腔內會很靈敏地感知到仿佛有一絲絲的苦澀感。

盡管烏龍茶入口常帶苦澀感,但為何很多老茶人並不放心上呢?

其實,這種苦澀感的存在與否,強與弱,與茶品的品質優劣程度有著顯著的關系。

茶品優質的話,這種苦澀感往往稍瞬即逝,很快便轉化為甘甜生津,並不會有任何不適感;茶品低劣的話,這種苦澀感凝滯不化,令人咂舌。

話說回來,烏龍茶的這種苦澀感究竟從何而來呢?

追根溯源,以下這三個方面不能不知道:茶葉鮮葉本身、工藝特點、沖泡方式。

我們知道,茶湯的苦感主要與茶葉內含的咖啡堿、可可堿、苦味氨基酸等物質有關,而澀感則主要源自茶葉內含的茶多酚、兒茶素等物質。

烏龍茶茶青的采摘標準是一心兩葉。

除了芽心,這兩葉內含的茶多酚、咖啡堿、兒茶素等物質含量是比較高的。

尤其到了夏暑時節,天氣炎熱,氣溫升高,日照時間變長,茶葉中氨基酸、維生素等甜味呈味物質含量減少,而苦味物質則明顯增加,使得滋味滋味顯得更加苦澀。

有些低山茶園,尤其是田青茶,由於海拔低、光照時間長,加上土壤天然肥力不足,茶農們很有可能采取加大施肥量的增產方式。

茶葉雖眼看著長得青蔥可愛,實則茶質可能偏苦澀。

除此之外,烏龍茶精制時茶青走水的控制也十分關鍵。

若烏龍茶入口感覺苦澀味較為明顯,且不易轉化,或與晾青、搖青時,走水不充分有關;也有可能與時間不到就急於下鍋殺青有關系。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發現雨水青制成的茶葉,或搖青比較不充分的消青鐵觀音入口滋味往往偏苦澀,其實根源正在於此。

當然,如果沖泡手法上不加以注意的話,加上茶質一般,也很有可能造成沖泡出來的茶湯看似秀色可餐,實則香韻平平,甚至苦澀凝滯不化。

烏龍茶沖泡最好使用95℃以上的沸水,需注意一次投茶量,以7-8克為常見,特別需要注意出湯時間,遲則生滯,久則生苦澀。

3、降低烏龍茶苦澀感有妙招

說到這裡,不免有些茶友有意見了:『義芳君,您說的道理我都懂,問題是有沒有什麼『妙招』能夠快速改善烏龍茶的苦澀感呢?

您還別說哩,辦法還真有!

首先,我們可以從源頭入手,盡量避免選擇田青茶,或是夏暑茶,最好選購高山茶,或是春秋茶。

因為正常情況下,茶多酚、兒茶素的含量是隨著海拔、氣溫的增加而降低,甜味物質則反之。

其次,烏龍茶的沖泡本身就是一門藝術,通過沖泡手法上的藝術化調整,能夠減少茶多酚等物質過快溢出。

水溫不必是沸水,可稍微降溫後再註水,沖泡手法上則應避免快沖猛沖式的高沖,而是改成溫柔和緩的環圈註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口感偏苦澀的烏龍茶是不適合悶杯泡,最好是快進快出,以求更加柔和舒適的口感。

其實,說到底,一泡烏龍茶的茶湯苦澀感能否快速化開,綿綿生津,首要還在於茶葉內質,其次才是沖泡技法。

況且,茶之苦澀本是通往甘甜的必經之途,誠如人不經風霜怎知歲月靜美的珍貴。

正確認知烏龍茶的苦澀感,方能讓自己更加明白地理解一杯烏龍茶帶給我們的獨特的舌尖記憶。

本文由義芳君原創撰寫,每日分享茶文幹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有問必答!

了解更多精彩深度原創茶知識,快來關注義芳君說茶。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