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幹茶、聞香氣、品滋味,3個角度撥開一款『貼牌』的白毫銀針!。《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熱得地面幾乎要烤焦的午後,坐在窗臺邊,喝一杯茶。

李麻花翻櫃子,翻出幾泡早先包好的茶來。

有白茶有巖茶有紅茶,她問,喝哪個?

這是我們的習慣,喝茶就像翻牌子,翻到誰就是誰。

我看了看,那櫃子的角落,還擺放著一泡茶,遂伸手取出來,呀,是茶友寄來的。

寄來請我幫忙試試的。

好久了,居然早已經忘記了它,讓它塵封在此。

羞愧,辜負了茶友的信任。

於是,取出來,泡了喝。

《2》

先看了看幹茶。

喝茶之前,必定是要先看的。

如果不看,盲目喝進去,有可能會把一些不能喝、不該喝的茶喝下肚去,這可不太好。

故而,建議列位看官,不管喝什麼茶,先看,看過,觀察過再喝,這才是對自己負責任。

茶友寄來的這款茶,我也細看了一下。

先是感覺芽頭有點瘦小,不過這個因素可以先放一邊,畢竟,有一些特殊的年份,福鼎白茶的芽頭瘦小些,也算正常。

第二感覺,是芽頭上的白毫,有點掉。

有點脫毫的感覺。

這不太正常。

正常情況下,新白毫銀針上的白毫,應該多,應該密,應該緊實,應該像白雪覆蓋一般,白茫茫一片。

哪怕到了陳年白毫銀針的階段,甚或到了老白毫銀針的階段,白毫略有脫落,這『脫發』量也應該有限,比如掉落三分之一,等等。

除非這款老銀針或者陳年銀針,受到各種折騰——裝在靜電的鋁袋裡四處旅行,在靜電的作用下,這茶上的白毫受電力的作用大量掉落;或者這款銀針被當成了樣品,天天被圍觀,被捧起來察看,被手捏掌搓,被各種端詳,各種聞嗅,甚至還用茶則裝出來,放在桌面上,展示個半天……

遭遇這些『滿清十大酷刑』之後,這白毫銀針上原先濃密緊實的白毫,才會一點點脫落,從一個滿披白毫的發量大王,變成一個班禿全禿的可憐『小老頭』,顏值不在,風華不再。

《3》

接著是聞。

千萬別小看了聞這個步驟。

這個步驟也是極重要的。

中醫講望聞問切,烹飪講究色香味,不管哪行哪業,氣味,嗅覺,都十分重要。

這個在我們刑偵上是極有實踐性的。

比如某犯罪嫌疑人,化妝技術爐火純青,偽裝得極為巧妙,連經驗豐富的刑偵人員都被騙過了,但是,放心,他騙不過狗狗。

精心伺養和訓練出來的警犬,能通過嗅覺,把這隱藏頗深的嫌疑人,從千萬人之中,給聞出來,不給他逍遙法外的機會。

對待茶葉也是一樣。

有一些茶,隱藏頗深,有一些茶,外表看上去沒問題,但一聞,滿鼻子怪味道,一下子就能把人熏暈。

還有一些茶,初聞沒什麼事,湊上去細細聞,多聞一會兒,那陣子巧克力味,就飄揚出來了。

故而,喝茶之前,幹茶,一定要聞氣味。

如果有不好的氣味,那就果斷別喝了。

免得喝到沒有存好的茶,傷身傷心。

茶友的這款銀針,我便是從中聞到了一股子細細的,巧克力味。

很淡,很淺,但是一聞便能聞得出來。

有些人聞了,可能不知道這就是巧克力味,以為是白毫銀針的固有氣味,便大膽喝下去了。

而有些人聞了,但聞不出這股細幽至極的氣味,忽略了它,便也就囫圇喝下去了。

可見,喝茶必定要細心些。

才可以喝到精髓所在。

《4》

當然最後,我還是沖泡了茶友的這款茶。

雖然明知道這款茶有問題,雖然它掉毫又有巧克力味,想來應該是在一個極通風的地方呆了比較久,還被各種展示過,在各色人等的手中轉來轉去過,就像陳圓圓說自己,就是一件器物,誰有能力誰就能搶走。

但,茶友的信任勝於一切,硬著頭皮,村姑陳還是泡了喝一次。

不喝,怎麼能完整地說出對這款白毫銀針的感受呢?

單看外觀,畢竟隻是表層的觀感,要想探察到更深層次的東西,還得喝。

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喝。

沸水泡了它。

蓋香是巧克力味,濃濃的。

但可能沒有喝過真正的福鼎白茶、沒有喝過真正的福鼎白毫銀針的、沒有喝過儲存良好的老白毫銀針的茶友,不會辨識得出它是巧克力味,隻會覺得,這是老銀針的味道。

一聲嘆息。

看來,老銀針的科普之路,還任重而道遠。

其實,要想把一款銀針存出巧克力味來,很簡單——拿一罐子白毫銀針,隨便放在桌上,時不時打開,讓它通風,兩三個月之後,這銀針就是妥妥的巧克力味了,都不必等上三年五年那麼久——含水量超標的白毫銀針,自然過度發酵,自然就生成巧克力味了。

不信?

測一測這銀針的含水量便知。

除了巧克力味,蓋香上還有清淡的毫香(一股幹竹葉的香氣),以及淡淡的藥香。

可見年份也不一定淺,並沒有做舊,隻是,沒存好含水量過高了而已。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當時做茶的時候,這銀針就沒有做到幹度達標(舊國標規定含水量要低於7%,新國標規定含水量要低於8.5%),故而存放時間一長,自身水分與空氣中水分大量結合,便生成巧克力味了。

《5》

巧克力味的銀針,湯水是寡淡的。

當然,前提是必須得喝過真正的老白毫銀針,有對比,才知道稠和淡的區分。

就像喝酒,必須得喝過真茅臺,才能一口就把假茅臺給辨別出來。

如果喝了二十年,都在喝假茅臺,那麼,就算喝到一瓶真貨,也會一口咬定是假的——跟我喝了這麼多年的茅臺味道不一樣嘛。

可見,能懂茶,懂辨茶,前提便是,一定要喝過真貨,喝過高貨,喝過好茶。

有了這些好茶打底,劣質茶一喝,才會辨識得出。

認識了李逵,見到李鬼,才能一巴掌拍死他。

【後記】

真誠地跟茶友反饋了喝這款銀針的感受。

包括對年份的認識,對品質的認知,對產區的認識。

是福鼎的大致是沒錯了,年份大約在2018前後,含水量嘛,肯定是超標的,如果不是沒存好,便是做的時候水沒做幹透。

另外,在外展示的時間過久,掉毫厲害,養分嘛,也損耗了大半。

茶友關心的是,還能喝嗎?

其實,我個人是肯定不願意喝的,但茶友畢竟是真金白銀買回來的,不喝豈不更傷心?

隻能委婉建議,可以喝,但少喝為宜。

實在想喝,就煮吧。

不建議存了,含水量超標的銀針,沒有太大的陳化價值。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