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白毫銀針要不要用茶濾?10個人有9個錯,難怪總是喝不懂好茶。《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網上看到一個新奇泡茶法。

名曰,茶濾直沖法。

看了操作,倒也不難。

取出茶濾後,將其架在公道杯上方,緊接著就是投茶。

注意了,這時的投茶可不是將茶葉放進蓋碗。

而是直接將茶放在茶濾上。

投茶後,註入熱水。

隨著『水沖水流』,幹茶在沸水快速沖淋下,陸續將茶味浸出,匯入公道杯內。

不得不說,這樣的茶濾直沖茶,堪稱是懶人泡茶典范。

不但能省掉主泡茶具《蓋碗或茶壺》,還能免去倒出茶湯的繁瑣。

但在實際泡茶時,這種做法的雞肋處也很明顯。

任沸水直沖直流,茶香飄散,沒法揭蓋聞香。

並且,按這樣做,喝到的茶味肯定會偏淡。

熱水快速沖刷後,片刻都沒有停留就自動過濾而出。

茶葉內在茶味難以得到充足釋放。

等到最後,茶味被泡淡了,也沒法通過坐杯來增加茶味。

綜上,網紅式的『直沖法』看似新奇好玩,實則對飲茶體驗無益。

再說,平日泡白茶,尤其是沖泡白毫銀針時,茶濾的存在感不強。

泡白毫銀針,壓根不需用到茶濾!

《2》

一、白毫銀針較少有碎葉出現。

茶濾,顧名思義,過濾碎茶時才用得著。

如果茶葉不是特別碎,沒有用茶濾的必要。

白茶裡,相較有梗有葉的白牡丹、壽眉而言,白毫銀針產生碎茶的概率要更低。

它的芽頭飽滿,身形精悍,富含養分。

外觀上,壓根不像壽眉散茶那麼梗葉舒展、枝葉蓬松。

從物理角度看,梗葉張揚的壽眉散茶,在包裝、搬運、分裝過程中,更易受到外力影響。

導致梗葉分離、葉片斷裂,生出部分碎茶。

但白毫銀針不一樣,按一旗一槍標準方式采下的白毫銀針,除了緊貼在芽身旁的小葉殼相對幹燥易碎外,芽頭少有發生斷裂破損的可能。

畢竟,白毫銀針的芽頭結構很特別。

像一顆茁壯的春筍,內在是層疊式結構,剝開一層還有一層。

將高山銀針的芽頭剝開,足足能找出5-7層。

更何況,圖中泡的白毫銀針,還是參賽針,芽頭大小勻稱,萼葉被再次撿凈。

泡這樣的茶,不論如何也沒有用茶濾的必要。

二、茶濾會濾掉不少茶毫。

毫香是白茶的代表性茶香。

毫香馥鬱的白毫銀針,更是白茶的門面擔當。

沖泡白毫銀針用網眼細密的茶濾過濾,必然會濾掉不少茶毫。

細細的濾網,將茶毫大量攔截後,茶湯中的白毫數量減少。

端起透明的玻璃公道杯,迎著光看去。

過濾前VS過濾後,茶毫數量壓根不再同一水平!

或許有茶友會覺得,喝茶時,茶湯中的這些毛毛看著很惱人,將其過濾掉,茶湯入口會更順滑。

但大家有所不知,正是得益於這些纖細、不起眼的茶毫,白茶才能擁有獨特的毫香。

若是將其過濾,細啜茶湯時,湯中的毫香、花香等各式芬芳會明顯削弱。

為了喝到完整的原味好茶,不建議貿然過濾。

三、使用茶濾有損白茶的鮮爽清甜茶味。

白茶裡,白毫可是一大寶。

它除了能帶來馥鬱美妙的毫香,還能為茶湯加持清甜口味。

因為在茶毫裡面,茶氨酸的占比很高。

而茶氨酸是可溶於水的基礎茶味物質組成,能夠為茶湯帶來清甜、鮮爽、爽口的茶味體驗。

沖泡白毫銀針,往公道杯上架上茶濾,出湯時過濾掉白毫。

這不僅有損毫香,還會損失白茶的鮮爽風味。

不論怎麼算,這都太虧了。

泡白毫銀針,完全可以放下『逢茶必過濾』的執念。

直接出湯,更加幹脆利落!

四、茶濾的使用較繁瑣。

市面上的茶濾造型,五花八門。

但不論如何,使用茶濾時都少不了這樣的配套——茶濾架。

就像練毛筆字,筆頭沾了墨水後,濕漉漉的。

這時肯定不能隨意亂放,而是得將毛筆放在專門的『筆擱』上方,不然會將烏黑的墨水沾得到處都是。

茶濾亦如此,泡茶過濾之後,底部會留有不少茶水。

剛拿起,個別零星茶水會滴答順流而下,會弄濕臺面。

再說,如果隨手將茶濾亂放,一旦將底部弄臟。

再用茶濾去近距離接觸過濾茶水,也會有不衛生之嫌。

五、茶濾的清洗難度大。

一眾茶具裡,最喜歡用的是白瓷蓋碗。

因為蓋碗好清洗,保養省心,不容易留下衛生死角。

反觀那些壺嘴細長狹窄的,直筒深腹的茶具,清洗起來很是費勁。

當然,也有人說了,可以用專門的茶垢清洗劑啊。

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角度看,比起用清洗劑,不如先在挑選茶具時,減少洗茶具的工作量。

平日泡茶,茶席佈置不需過於繁瑣。

能簡則簡,保持臺面清爽更重要。

反觀茶濾,它的使用頻率不高,清洗起來又很麻煩。

有些濾網無法拆卸的茶濾,用上一段時間後,裡面會佈滿陳垢茶漬。

用這樣的茶濾去泡白毫銀針,無疑是有損好茶的鮮香醇爽!

六、碎成渣沫的茶葉,沖泡難度大。

不知道,茶友們有沒有見過這樣的『箱底茶』?

完整一箱4、5斤的茶葉喝到最後,剩在箱底的茶葉往往渣沫較多。

這是正常現象,幹茶屬於幹制品,幹燥酥脆。

再加上,多次取茶過程中,受到外力影響,難免會發生個別葉片斷裂。

隨後,因為碎茶身形小,會自動落入箱底。

輕輕抖動裝茶的紙箱/鐵罐/密封袋,上方茶葉相對完整,而最底部難免會有『碎底』。

這些最底部剩下來的茶葉,碎是碎了些,但只要保存到位,沒有跑氣,茶味表現也不會差。

隻不過沖泡難度會比較高。

將碎茶投茶蓋碗後,合蓋倒出茶湯,會連茶帶湯一塊倒出。

一兩沖之後,茶濾裡就堆滿了碎茶。

放任不管,任碎茶不斷流失,泡不了幾沖茶味就要快速『斷崖』,茶味變淡。

但將碎茶夾回蓋碗後,上述的狀況還是會重復出現。

可見遇到特別碎的茶,就算用上茶濾,也未必能一勞永逸。

從經驗看,更建議買點茶包袋回來,將適量碎茶裝入其中。

直接用碎茶包泡茶,哪怕隻用普通的飲水杯,也能喝到舒適茶味。

七、公道杯能靜置碎茶。

太碎的茶葉渣沫,比起用茶濾,不如用茶包袋。

而不太碎的幹茶,又沒有用茶濾的必要。

將茶湯從蓋碗倒出公道杯後,即便湯中帶有零星碎茶,通過靜置片刻後,也會自動沉底。

當你拿起公道杯,舉杯遙望,觀察湯色時。

稍加留心,你會發現,茶湯中的葉片碎屑正在做自由落體。

用不了多久,就會自動沉底。

當你用公道杯分茶時,碎茶不會輕易流出。

分完一圈茶後,剩餘在最底部的、藏有碎葉片的茶水,大可舍棄不要。

有了公道杯的靜置沉淀,茶濾的過濾功能顯然很雞肋!

《3》

茶桌上,茶濾的存在感不高。

和蓋碗、公道杯、茶杯等主角相比,茶濾僅是配角。

戲份有限,能用到的機會並不多。

撬碎的茶餅、條索大量斷裂的巖茶與紅茶等。

適當用上茶濾,無可厚非。

但對白毫銀針而言,它本身碎葉有限,並且白毫數量豐富。

這時再用茶濾過濾,著實是暴殄天物。

因勢順導,順勢而為,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泡茶喝,沒有必要不分場合,盲目使用茶濾的道理!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