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拼配』,玩的就是『混搭』?《圖+文》

導讀:說到茶的拼配,總讓人聯想到『以次充好』,真是這樣嗎?

『純料、一口料、古樹茶、無撒面』,剛接觸普洱茶的人看到這些詞語時也許總是一陣莫名的激動。

而相比『純料』詞義的簡單直接,人們對『拼配』的誤解實在太多。

拼配的含義

作為普洱茶的傳統加工工藝,拼配大致可分為不同茶山、不同品種、不同級別、不同季節、不同年份、不同發酵程度的茶葉拼配六大類。

普洱茶拼配的出發點是不同茶葉之間的『優勢互補』。

雲南大葉種產茶區范圍較廣,不同區域所產的茶葉內含物質、營養成分等均有所不同,加工等人為因素又會造成不同茶葉口感的巨大差異。

如果采用合理的拼配工藝,不僅能賦予普洱茶更豐富的層次感,更能全面提升普洱茶的綜合品質。

雖然無法給出關於『拼配技術』的完整定義,但不可否認的是,每一種高超的拼配技術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人們對普洱茶的認識不斷加深和反復拼配實踐的基礎之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因為多種成熟拼配工藝的存在,才讓更多愛茶的人喝到了普洱茶。

拼配的目的

中國采用渥堆方法生產普洱茶的最早探索、研究、重要的實踐者之一——鄒炳良先生。

其《普洱茶的拼配目的》一文中指出,拼配目的可歸納為12個字:『揚長避短,顯優隱次,高低平衡』

揚長避短:主要是指發揮雲南大葉種粗壯肥實、苗鋒完整的風格特點。

例如:從總體來說,春茶生產出來的精制茶身骨重實,滋味濃醇;而夏、秋茶生產出來的精制茶身骨輕,凈度差,滋味欠濃。

加上不同茶區的香氣、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拼配前要把各茶區春、夏、秋茶的再制品分開,根據產品的特點,盡量發揮長處,克服短處,以長蓋短,突出產品的風格。

顯優隱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質的『優』、『次』調劑。

半成品都是單機篩號茶,由於原料的地區、級差、季節、山區、發酵程度輕重等存在差異,而各篩號茶又有大小、長短、粗細、輕重之別,其品質有高有低,有優有次。

如就其中某一篩號茶來說,用茶葉審評八項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幾項因子較好,具有這幾項因子的優勢,另幾項因子較次,成為劣勢,拼配時要盡量把篩號茶的優勢顯現出來。

高低平衡:以標準樣或貿易樣、成交樣為依據,把品質高的調低,低的調高,使之平衡。

由於茶區、季節、山頭、揀剔凈度等不同,從而導致茶的品質也參差不齊,故需要平衡。

如普洱茶的初制《渥堆》環節中,在發酵過程尚未用儀器、電腦控制的今天,受溫度、濕度、空氣、海拔、水質、茶葉含水量及原料儲存時間長短的影響,發酵程度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忽輕忽重,品質忽好忽次,香氣、滋味、湯色、葉底一批與一批不一樣的情況,有的會造成滋味上的幹差萬別,更需要平衡。

高低平衡貫穿整個拼配的始終,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相對穩定。

『拼配』就像廚師做菜

正如廚師做菜一樣,普洱茶的拼配也是如此,除了考慮原料的地區、級差、季節、山區、發酵程度輕重等存在差異,還要考慮成品茶的量,拼配好的茶還要經過很多人的口,來確定它是否適合品飲,再加大拼配的量,沒考慮全面可能試過的都要重新再來。

一道美味的菜肴,除了不同的食材,還要加上各種佐料,偶爾會加香料,再是刀工、火候等的輔佐,才會出一道好吃的菜,就如同茶一樣,完完全全用一棵樹同一時間采摘的原葉制成茶,再用合適的水、水溫、沖泡方式等,才可能喝到一杯好茶。

至於那些不法廠商為了謀取利益,運用拼配技術在劣質茶表面鋪一層好茶,以次充好的種種行為就不是我們所推崇的『拼配』技術了。

我要點贊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