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清、寂、雅、和』。《圖+文》

茶室的清寂

乍一看題目,與日本茶師千利休提倡的『和、敬、清、寂』甚為近似,頗有剽竊嫌疑,其實不然。

千利休的『和、敬、清、寂』僅限於日式茶道,而我的『清、寂、雅、和』融貫了普洱茶從種植、制作、沖泡到品飲。

【清】

古樹普洱茶的茶園處處都顯現出一個『清』字,易武茶園裡的天羊和靈芝,倚邦和莽枝的樹上蘭花,南糯山拔瑪的石斛,景邁山的螃蟹腳,佈朗山那厚厚的苔蘚,適當的季節,飛瀑和雲海是你不可錯過的風景。

當很多茶葉在使用機器制作時,普洱古樹茶依然堅持手工炒茶。

刷鍋、沖水、再刷鍋、再次清洗,每炒一鍋茶,這些工序都是不能馬虎的。

最難忘的一幕是,倚邦的老奶奶用筷子挑黃片的場景。

使一根細而長的自制竹筷,略略抖松茶葉,小心翼翼的夾起黃片,循著茶葉間的縫隙挑起,生怕傷了旁邊的嫩茶似的。

茶室宜清,窗明幾凈,明亮通風,器不宜多,多即顯雜。

茶寵乃俗物,又奪品茗者的注意力,舍!香道,舍!品茗時品茗,聞香時聞香,不可混為一談。

心靜則茶清,茶依然是那片樹葉,當泡者心無染著,飲者便覺茶湯是如此的香、甜。

日曬普洱毛茶

【寂】

驚蟄一過,芽包催出嫩芽,經過一個冬季的休眠,茶樹也開始蘇醒了,你爭我趕的向茶農主人家秀著嫩綠。

山風吹來,隻聽見涮草機的聲音在空氣中回蕩,那是茶農們在為一年春茶的開采做準備工作。

吃過晚飯,初制所裡燈火通明,齊刷刷的一排炒茶鍋,健壯的小夥子們揮動手臂,嫻熟而專註地翻動著鮮葉,落下的鮮葉因有水汽,發出『嗤嗤』聲,偶爾聽到聽到『撤火』、『添材』的指揮聲。

那年,南糯山的桃花山房,泉邊品茗。

主人光頭強取出自家多年的珍藏,用茶針細心的挑起一片一片幹茶,長板桌圍著同學及她的三位閨蜜,空氣靜得隻有撬茶的『唏索』聲和炭爐的沸水聲,這份寂靜是一份期盼,亦是對主人的尊敬,對泡茶人的尊重。

靜,是一種態度

【雅】

勞作時的茶農最優雅,采茶時,韓信點兵的采茶手;炒茶時,翻江倒海的浪青手;揉茶時,太極八卦的推轉手;壓茶時,懷中抱月的團茶手。

前年,網路上瘋傳雲南少數民族老奶奶叼著煙嘴在采茶的圖片,被歲月雕刻出滿臉的皺紋,依然身著艷麗服飾,勞作依然不忘享用自己多年保留下抽煙嘴的習慣。

想體會雲南十八怪中『老太爬樹比猴快』,請到茶山來。

【和】

茶山是最包容的,隻因人起了分別心,生態才被破壞。

多年前,我們提出茶山『頭要戴帽,腳要穿鞋』的種植理念,2003年第一次入茶山就要求茶農不得打草甘膦,不得砍樹,不得矮化茶樹,合理修剪,適度管理,自然生長。

多年後,當茶農得到實際收益,才明白當年的決定是真確的,『和』體現了茶山、人與自然的和諧。

茶葉也是包容的,早期中茶進出口公司的拼配是和諧統一的最好展示,不同等級、不同季節、不同山頭的茶恰到好處的融合,但絕不是『某大師』的茶,凸顯易武、班章、冰島這樣粗暴的拼配。

品茶的環境也是包容的,來自不同行業的人,或三人或五人,同品一壺茶,每人均喝出自己的味道,這就是『君子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