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市場九種假冒現象。《圖+文》

這裡說的假冒,主要是指通過假冒樹種、工藝、山頭、品牌、時間等。

一、假冒品牌

假冒品牌就是非品牌企業冒充名牌企業,小廠冒充大廠,家庭作坊冒充熱銷知名品牌等。

目前市場上假冒品牌的普洱茶占有一定的份額,一些二、三線小廠生產出的普洱產品,在包裝、內飛、防偽等方面都與名牌企業熱銷產品一模一樣,很難分辨。

但並非所有假冒品牌普洱的茶品都很差,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品質較好的,甚至不比正牌的差。

對於茶客喝茶而言,只要好喝就是好茶,無需分辨是正牌還是冒牌。

而對於藏家則不同,是否假冒卻顯得很重要。

二、假冒老茶

假冒老茶的唯一辦法,就是新茶做舊。

做舊通常有兩種,一是茶做舊,二是包裝做舊。

因老茶難求,經濟價值客觀,現在做舊已經很專業了,不喝難以區分。

假冒老茶湯色、葉相幾乎亂真,但唯一的一點做舊做不出的就是陳香老韻,所以,辨別『高品質』的假冒老茶隻有通過試喝才能分辨。

現在,假冒老茶有一定的市場,主要是見過、喝過真正老茶的少之又少,分辨時缺乏鑒賞標準。

至於包裝做舊,名堂更多,如同書畫做舊,沒有非凡的水準難以鑒別。

包裝做舊的祖師爺出自臺灣、香港,現在到處都有高手,連韓國人都會。

所以,做舊老茶令人難以防范,除非對老茶情有獨鐘,否則還是遠離的好。

三、假冒原料

假冒普洱的原料主要來自廣西、湖南、貴州、四川的小葉種原料,無論是按官方的標準還是茶友的說法,小葉種原料從本質上來說就不是普洱茶。

一般情況下,這種茶相對分辨較易。

這種茶有股酸味,不論是泡得濃還是淡,都無法去除。

但這種茶看上去很漂亮,細芽細葉,精致玲瓏,有的連芽帶葉隻有3、4毫米,與雲南普洱的葉形極不吻合。

又因湯色不錯,很容易迷惑人,令人上當。

四、假冒工藝

為迎合、迷惑茶客,在加工工藝上采用烘青工藝、紅茶工藝制作普洱,使得茶變得香味濃鬱,湯色紅亮,增加了賣相。

采用這種工藝加工制作出來的茶,不一定都是品質很差的茶。

采用烘青制作出來的茶,不能長時間存儲,新茶喝起來很香,過幾年就會變得很難喝。

采用部分紅茶工藝,即鮮葉采摘後並不正常時間殺青,待葉梗葉片有些大面積發紅才殺青,這種茶湯色非常漂亮,但香氣、口感的轉化明顯不如普洱傳統工藝所制之茶,且時間越長,問題越明顯。

鑒別這類比較簡單,只要茶香得不同尋常,那定是烘青。

如果茶泡開後出現大面積的紅葉紅梗,便是紅茶工藝了。

傳統普洱茶葉也會出現一些紅色,那是正常采摘時茶梗端頭因指壓變紅,或因疏忽偶爾出現紅邊,與紅葉紅梗是不一樣的。

五、假冒古樹

假冒古樹茶,非常普遍,可以說是比比皆是。

假冒的方式,就是以臺地茶冒充古樹茶,實質上是以次充好。

但對於臺地茶與古樹茶的鑒別,是非常麻煩的,不是眼觀鼻聞口喝就能區分的。

六、假冒名山

假冒名山,就是以普通茶來冒充,本質上也是以次充好。

這種茶市面上與假冒古樹茶一樣,泛濫成災,班章、易武、冰島、景邁被假冒最多。

鑒別這些也並非一般茶客可行。

七、假冒純料

假冒純料通常都是以拼配茶來冒充,與假冒古樹、假冒名山如出一轍,但並非拼配茶就一定不是好茶。

拼配作為一種手段,其目的是使茶的表現、口感更加完美。

所謂純料指的是古樹純料,其價格自然昂貴,追求純料其實就是追求風格。

拼配之茶,適合規模化、標準化、大眾消費的工業產品;純料之茶,適合茶友們個性化、多元化、更把普洱茶當成精神享受的文化產品。

八、假冒手工

機制茶與手工茶,如同紫砂壺裡的模具壺與手工壺一樣,都是一個生產方式的問題,對於紫砂壺而言,是模具還是手工,有著天壤之別,機制茶與手工茶也是同樣道理。

普洱生茶機械化生產與傳統手工制作的主要區別在於殺青、揉捻、幹燥三道程序,這三道工序會給口感、滋味及隨後的變化帶來不同的影響。

至於是否石磨壓制,是否筍殼篾框,不是主要問題,它更多的是體現一種對傳統的態度、對工藝蘊含的人文美的追求,與品飲茶本身感官效果關系不大。

用機制茶冒充手工茶,市面上很多,只要不是機器殺青烘幹,僅僅是揉捻和壓制用機器,對茶的品質影響不大,無須過於苛求。

九、假冒春茶

最多的就是用臺地夏茶來冒充,在口感和體感上有著本質的差別,鑒別起來相對容易。

最根本的就是通過體感來判斷茶的真偽及優劣,凡喝後令人神清氣爽、生津回甘者,未必很好,但肯定不壞。

至於普洱茶的美,實質在於其健康、文化及收藏價值,而並非種種山寨,只要茶好,不必在乎是不是哪個寨,哪個山頭,甚至哪棵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