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從市場角度理性看待古樹普洱茶。《圖+文》

普洱中國網:當下的茶市場風雲不改,首先是中樞力量的生茶遇冷,然後是白黑雙茶的混戰,新茶市場的方向不明,一波三折的老茶江湖再次陷入迷霧重重。

上周在柳州一茶莊舉辦的交流會上,柳州一眾茶人分享了品茶心得,在關於普洱的生熟茶之爭、古樹茶如何看待等問題上上,一些犀利的觀點值得茶友們參考。

永恒話題生熟之爭

首先是健康的茶品,應該是『二成生八成熟』,而當下普洱茶市場似乎為『七成生三成熟』,每年留下的茶品存倉,約為年產量的六七成,過量茶品的囤積是普洱茶市場的一大隱憂,多數茶人認為,《普洱茶續》中明確提出的『喝熟茶、存生茶、品老茶』的觀點應該讓更多喜歡普洱茶的朋友借鑒。

熟茶雖沒有生茶的口感豐富,但適飲人群較廣泛,其調整性功能亦明顯。

適合新接觸普洱茶的消費者。

熟茶,暖胃、生津、消食,乍一聽起來這好處可不少,加上其綿滑的口感市場接受度那應該是極高的,可不知何時開始,熟茶卻似乎成了不少茶友心頭的忌諱詞。

在收藏最狂熱的幾年,熟茶的品飲價值被一些古純派貶低甚至踐踏。

在這些所謂的『專業茶人』看來,喝既不衛生又不好喝的熟茶是沒品位的表現。

他們的口頭禪是,『好料都去做生茶了,熟茶都是用大量施放農藥、化肥的臺地茶做的,是低檔劣質茶的代名詞』。

這些偏頗的觀點,源於熟茶傳統家庭作坊式的制作工藝。

以熟茶作為口糧茶其實是很多茶友的選擇,但因為怕說沒品位,都是『偷偷喝』。

這是完全是曲解了普洱本身的意思。

縱觀熟茶四十餘年的發展史,其從1975年試制成功,1984年工藝成熟,一直到現在,都是在傳統的邏輯裡打轉,最近幾年,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走高端化道路,由過去的粗制工藝轉變為精細化制程,但這隻是應對市場需求改變的產物。

合理佈局普洱茶市場格局,讓普洱茶市場生熟配比逐漸合理化,還需要茶友們觀念的改變,從而推動普洱茶市場良性循環發展。

近兩年的有些低迷,大家各有看法。

有柳州茶人認為,對於這樣的局面要理性地對待,關鍵是怎麼看熟茶,理解好熟茶的意義和內涵,如果現在做出來的茶80%被留存下來,這樣的行為不符合商業流通的原則。

如果80%的普洱茶被喝掉被消費掉,那樣的普洱茶價格市場才會穩定,換句話說就是更多的熟茶被認知才是市場的正常發展。

理性看待古樹茶

從2012年開始,很多老茶客都發現以往幾十元一百多元就能喝到的竟然都消失不見了。

但凡口感較好,品質能夠保證的古樹茶,基本都要500元每片,往上走甚至更高。

估計很多茶客都會這樣想:這一定是商家的惡意炒作,通過抬高古樹茶的價格來榨取茶友們手中的鈔票。

在有了這樣的想法後,喝老茶看新茶,等到價格合適再入手成了很多老茶客的選擇。

關於的暴漲,有一部分炒作的因素在裡面。

但更多的還是因為飲用普洱茶人群的增多所帶來整體消費的激增。

有茶人分享了一些茶炒家的心理:真正的炒家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資金被套牢。

如果從金融角度來看普洱茶,普洱茶完全是一種用時間換金錢的投資產品。

這對於職業炒家來說,這是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情。

古樹茶的價格高低完全取決於同山頭老茶的口感,一般來說古樹茶要真正上市交易至少需要5年的陳化期。

就是真正炒古樹茶的人一般都是炒原料,通過做多的手法,把毛茶價格推高,去榨取茶商的利潤。

縱觀近十年的普洱茶,是投資收藏市場熱,是古茶山熱,其在盡量減少人工幹預的自然主義統治下,幹的是大自然搬運工的活,雖然有『原料是基礎、工藝是核心、倉儲是升華』之說,但市場更多強調的是資源,占有名山名寨的好料,似乎就能在茶江湖上揚名立萬。

有觀點認為真正讓暴增的原因還是普洱茶飲用人群的暴增。

在2010年,飲用普洱茶和收藏普洱茶的人群還主要集中在廣東珠三角地區。

至少是在2014年,消費古樹茶的人群由廣東、雲南兩地,擴散到大部分中國東部以及南部地區。

熱錢的加入,也使得古樹茶市場行情一路走高,龐大的市場需求拉動了古樹茶整體的價格。

不過,隨著普洱茶人群增速的減緩,也會在未來兩三年內趨於穩定。

同時,由於拼配古樹茶在市場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古樹茶的產量會進一步增大。

等到遊資從毛茶炒作領域退出的時候,古樹茶價格會有一定的回落。

更多關於普洱茶歷史文化信息,請到普洱中國門戶網《》查詢,買好茶,夠好茶,就到普洱中國商城網《》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puerchaquan,了解更多關於普洱茶知識、普洱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