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普洱茶市場『炒風』死灰復燃。《圖+文》

4月19日,2018春茶周發佈會組委會首次發佈了雲南省60個熱門山頭的春茶價格指數。

相對於2017年的價格,除部分產量低的山頭價格上漲超過30%外,其它大部分山頭上漲15%左右。

而引領市場風向標的老班章古樹茶已經被冰島取而代之,冰島老寨老樹毛茶報價更是達到了4.2萬元/公斤,據說這還是客商進山的搶購價。

普洱茶市場在經歷了長達10餘年的低迷之後,市場回暖甚至變火當然是好事,但炒作虛高甚至炒風四起就值得警惕了。

在很多茶友看來,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越陳越醇』的特點賦予了它既可飲用又可收藏的雙重屬性。

然而,很多人卻對普洱茶的投資價值存在一定的誤解。

十餘年間,普洱茶經歷了大起大落的過山車行情。

2005年3月,後來改稱普洱市的思茅市,發起『馬幫茶道·瑞貢京城』活動,茶商們披蓑戴笠、牽馬馱垛,扮成馬鍋頭,牽著120匹騾馬馱著6噸優質普洱茶,沿著舊時馬幫進京的路線一路北上,當年10月抵達北京,轟動全國。

普洱茶聲名大振,價格由此走高。

2007年3月,『大益7542』從2006年的4000多元/件很快升至22000元/件,甚至一日三次提價,買者如過江之鯽。

然而好景不長,2007年下半年,大崩盤開始,普洱茶毛茶價格從2007年4月的每噸6萬多元跌到2008年的1萬多元。

業內人士估算,此輪價格『雪崩』式滑落,至少使國內的普洱茶市場蒸發超過150億元。

2007年的普洱茶崩盤,使得無數從業者損失慘重。

這是市場極度混亂的惡果,卻也從另一個層面促成普洱茶國家標準的出臺,使得市場激濁揚清,由混亂向秩序化邁進,擠幹泡沫後於2013年開始築底回升。

但是,山頭茶的炒作之風又起,動輒上萬元的山頭茶,讓『每一片茶葉背後都能嗅到黃金的味道』。

伴隨著山頭概念的熱炒,知名寨子與非知名寨子的茶價迅速拉開差距。

班章、冰島等『頂級』山頭的毛茶收購價每公斤能達到三四萬元,沒有名氣的寨子卻仍在每公斤幾十元的價位徘徊。

2013年以來,以山頭、古樹等概念為主導的普洱茶炒作潮逐步達到頂峰,原料價創歷史高位,但當出現『面粉比面包貴』的狀況時,距山頭茶的窮途末路也就為時不遠了。

在許多茶人看來,山頭概念的盛行有害無益,人為炒作不僅推高了原料價格,也直接導致摻雜造假之風愈演愈烈,所謂『純料』隻能是一廂情願的臆想,老實做茶的品牌廠商和不明就裡的消費者都深受其害,最終隻能讓整個市場行情的驟然降溫來埋單。

縱觀兩次市場炒作形成的價格曲線不難發現,單純依靠市場的自凈能力和自我修復重建遠遠不夠,市場環節仍然有待於『壯士斷腕』的重拳整治,才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和巨大的『染缸效應』。

近年來,隨著茶價持續回暖,一些茶商制造各種噱頭炒作,動輒叫價一公斤數萬元乃至數十萬元。

貼個標簽就身價倍增、『講個故事』就敢賣『天價』……這顯然是一種不誠信經營行為,直接傷害的固然是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但背後侵蝕的卻是普洱茶價值64.10億元的品牌形象。

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需要地方政府等有關職能部門依法依規對一些市場經營者的違規行為進行打擊,凈化市場風氣,營造良好的茶市場發展氛圍;其次,也需要有關方面盡早對茶葉的生產出臺相對明確的標準,並加快茶葉產地溯源的落地,鏟除『天價茶葉』虛假違規經營的土壤。

去年,雲南省提出了『千億雲茶』的宏偉藍圖。

一杯小小的普洱茶,既寄托了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產業雄心,又關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產業扶貧乃至鄉村振興計劃。

『千億雲茶』唯有靠無數杯紮紮實實飄香的好茶來實現,最終才能贏得消費者的芳心和市場認可的信心。

藍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