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輕發酵是什麼時候有的?《圖+文》

普洱熟茶是經過渥堆發酵的茶,發酵指微生物參與動植物的分解的過程,屬於外分解的范疇。

發酵可以加速動植物的分解。

傳統意義上的渥堆普洱茶屬於人為制造微生物活動條件讓茶葉重發酵。

 而輕發酵是近年來才開始流行起來的名詞。

輕發酵不用像傳統的渥堆發酵那樣,需要大量的曬青毛茶原料,才能進行發酵,故而很多的輕發酵都是小堆發酵。

輕發酵指因自然或人為的原因提供了微生物在茶葉中活動條件,發生了輕度發酵。

輕發酵可以加速茶葉中物質能量釋放,產生一定程度的外分解活動,因而加速茶葉的變化,如紅化。

但不論何種程度的發酵都會造成普洱茶的快速失香,使普洱茶失去越存越香條件,另外由於發酵就會黴變,因而發酵過程也是一個茶葉變質的過程。

發生過輕發酵的茶,葉底會有軟爛葉或黑硬葉。

有茶商鼓吹普洱熟茶因為是經過完整的渥堆發酵,因此不具備後發酵陳化的條件,而輕發酵卻可以越陳越香,其實不然,經常喝茶的人都知道經過陳化的普洱熟茶的也會比新茶更有品飲價值。

一些茶友納悶,輕發酵是近年來才出現的麼?

其實不是。

最傳統的熟茶成熟度就是輕發酵,輕發酵來源於港粵地區的潑水發酵,而潑水發酵追根溯源則是紅湯普洱。

傳統的普洱茶發酵方式,即紅湯普洱不是渥堆發酵產生,主要由兩種工藝-濕水築茶,緊茶發汗制備而來,詳見范和均和李拂一的記載:

潮茶裝佈袋發汗,《文獻最早見於1910的勐海恒春茶莊》 ,主要應用於緊茶發酵,壓制緊茶前潮水一次《不同於現在的熟茶壓制前潮水》,壓制完畢後不烘幹將緊茶裝佈袋堆積發汗,發酵生黃黴《不知道是什麼黴,藏族人喜歡》,這很可能沿襲至早期的古六大茶山的普洱貢茶技藝。

據清朝歷史資料記載,故宮的普洱茶湯色紅濃,暖胃,有』夏喝龍井,冬喝普洱『的典故。

這就是輕發酵的源頭,但是輕發酵跟後來的熟茶渥堆發酵,其實是有區別的,不能等同!

發酵的初衷,其實是使普洱茶生茶加速轉化、後發酵的進程,以希望盡快領略到普洱茶老茶般的厚、滑、甜、香、氣、韻等,所以很多市場上的輕度發酵普洱茶熟茶,大多是出於這個目的,既想讓你體會到熟普的順滑醇厚,又還想兼具生茶的層次感和刺激性。

輕發酵的優點是提升了葉底的活性度,回甘有增加,可以延長普洱熟茶的生命周期,能迅速的提高回甘生津的強度,後期轉化後會保留一些更具個性化的滋味香氣,但大多掌握不好,缺點也是致命的,苦澀味明顯,略帶雜味,陳香不夠純正,沒有普洱熟茶的純正陳香,造成『四不像』的『半生不熟』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