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普洱茶那些『久嚼不爛』的老梗。《圖+文》

雲南普洱茶是雲南獨有大葉種茶樹所產的茶,是中國名茶中最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的茶類。

普洱茶依外型來看就有分好多種,有緊茶、散茶、沱茶等,而這些茶一眼看上去都像沒有茶梗一樣。

由於茶梗影響了茶葉的美觀,於是人們往往忽視了茶梗的優點,茶梗對茶葉的品質有多重要。

1、後發酵梗

也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就有大師提出『普洱茶後發酵理論』,說普洱茶越陳越香就是因為具有獨特又神奇的『後發酵過程』,藉以區別其他茶類膚淺平庸的『前發酵制程。

後發酵其實不過是『氧化作用』的代名詞。

換言之,任何茶放老了都會氧化,都會後發酵,都會變成老茶,差別在於茶底和滋味不同罷了。

普洱茶因為底氣足,茶質夠,特別經得起放(特別耐氧化),轉得出老而彌堅的風味,如此而已。

2、菌種說

有人反駁我說:普洱茶具有後發酵特色是因為茶體中含有特殊菌種,含有好菌就會產生好的陳化效果,含有爛菌就會產生爛的陳化效果。

天才!我承認普洱茶在兩個地方需要微生物的參與:1.熟茶握堆時。

2.入濕倉時。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微生物雖然無所不在,但要產生繁殖擴散的穩定效果必須要在極濕的環境下才行。

生茶,尤其是乾倉生茶的陳化,沒有菌的參與(就算是有,效果也極為有限),大多是氧化作用的結果!

3、茶氣梗

關於這個梗我其實是樂觀其成的,因為它確實是個無可取代的中文形容詞(茶氣,外國人翻譯為chachi,無同義英文可翻,可見其無可取代的地位也)。

畢竟,沒有神一般隔山打牛的玄妙氣功,武俠小說還有啥麼可看性?

4、大樹山頭梗

我不否認老樹比較好喝些,過分強調就不必了,尤其是把大樹和小樹的價格拉的太遠就另有目的了,須知,臺地茶園裡面也許不會有大樹,但是大樹茶園裡面一定會有小樹,而且小樹的產量通常會比大樹還來的多(小樹生命力強,為了快快長大要努力發芽長葉,所以單位產量會比大樹還多很多),現實中所謂的大樹茶指的是從『大樹茶園』裡面采出來的茶,可別指望茶農會幫你自動分類。

5、濕倉梗

人類真是個矛盾的動物,一天到晚說乾倉好乾倉妙乾倉瓜瓜叫,若聽到有人要請喝紅印,100個人有100個人圍過去討一杯紅印喝,喝完之後都還不忘豎起大拇指說紅印的茶氣好!奇怪了,紅印不就是大濕倉茶?

豈止是紅印,目前市場上叫的出名號的超貴老茶(號級茶/印級茶/70年代/80年代),大部分不是濕倉茶?

不過喝普人天生就有邏輯『分裂』的大本事,症狀如下:

喝著濕倉罵濕倉(不知道自己喝的是濕倉茶,還以為這迷人茶湯是純幹倉轉化來的)

喝著濕倉贊幹倉(一邊享用著濕倉茶,一邊大嘆這茶如果再幹一點,肯定會更好些)

喝著幹倉罵濕倉(沒錢買濕倉老茶,幹脆一耙推翻濕倉茶,把濕倉茶打到歷史黑洞)

喝著幹倉罵幹倉(有些賣新茶的不僅批評濕倉茶,還批評乾倉老茶,說普洱茶就是要新鮮喝,過期的茶喝了會中毒。

病很重)

呵呵,樂一樂吧!有個友人和我論茶,我最後說了一句,歷史不容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