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貨分享】普洱茶加工工藝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殺青。《圖+文》

普洱茶的工藝之殺青

殺青,是制茶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序,而普洱茶的特別之處在殺青環節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對於綠茶,殺青的目的在於停止發酵。

而普洱茶,殺青的目的則是為了抑制酶的活性,減緩發酵速度。

所以普洱茶在殺青過程中鍋溫控制在200℃以上,葉面溫度則控制在60℃—80℃之間,這種殺青方式被稱之為低溫殺青。

殺青的作用

利用高溫殺死一部活性酶,減緩茶葉變化速度,因為活性酶太多,活性太強,茶葉會快速紅變,色、香、味都會與普洱茶不一樣。

高溫雖然會殺死一部分活性酶,但由於鮮葉中茶葉細胞水分的大量存在,可以保留足夠的活性酶來促成普洱茶的變化。

殺青還可以讓茶葉熟化,減少茶葉的生味。

軟化茶葉,讓茶葉既方便揉捻又不易揉碎。

殺青的方式手工炒鍋殺青

過去茶農條件艱苦,經常是一口鍋煮了飯菜,涮涮,又拿來炒茶葉。

如今,隨著普洱茶的發展,在茶山上,都建有經驗豐富 、設備先進的初制所,負責鮮葉的殺青及初加工,為優質產品提供質量穩定的曬青毛茶。

普洱茶的傳統殺青一般使用的是手工炒鍋殺青。

炒茶的灶高度及腰,鐵鍋傾斜30度左右,方便翻炒。

柴火加溫,鍋溫到達150℃以上投入鮮葉,一鍋可投入5-10公斤鮮葉。

殺青的過程中,鍋溫達到200℃,葉面溫度可以一直控制在60—80℃。

此時,酶的活性隻是在殺青的過程中被鈍化,而不是『殺死』。

手工殺青要求制茶者非常有經驗,能夠很好掌握火候,翻炒頻率也必須均勻有序。

有經驗的殺青師傅可以很好地凸顯優質原料的優點。

但同時手工殺青效率低,品質無法均一,即使是同一個師傅,也無法保證兩次殺青的品質能完全一樣,這樣的不足,直接影響到茶品的產量和質量。

機器滾筒殺青

曾經,殺青師傅們那雙技藝高超的雙手在熾熱的鐵鍋中翻騰,茶葉飛舞,茶香滿溢,這是手工制茶時代不可磨滅的印記。

但是,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為了達到高效穩定優質的批量化生產,普洱茶進入機制滾筒殺青成為必然。

滾筒殺青機一般是用電提供能源,也有燒柴火的,需要人為控制溫度,溫度不能太高。

殺青時間約為10分鐘左右,視滾筒大小,一次可投入20-30公斤鮮葉。

標準為葉態幹軟、葉片邊緣起白泡狀、手揉緊後無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氣去盡呈清香味即可。

出青時需快速出盡,特別是最後出鍋要快速,否則易過火變焦,導致碎末較多,俗稱『拉鍋現象』。

殺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溫,後期采用溫火直至出鍋。

殺青機在初次使用或長時未用後,均需將筒內用細砂石和濕茶片清洗幹凈,以防止二次污染。

機器殺青效率高、清潔、環保,溫度可控,升溫降溫及時,模擬手工,燜抖結合,它的高效和穩定性是手工殺青無法比擬的。

機器殺青的出現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使雲南優質普洱茶的批量生產成為可能,真正物美價廉的普洱茶被呈現在消費者面前。

殺青程度

殺青過輕或者過重都會對普洱茶的品質產生致命的影響。

殺青過輕即不能達到茶葉中活性酶的鈍化需求,又不能有效釋放茶葉中的香氣物質,使後期品飲起來青草味過重,對茶品滋味有一定的影響。

即便後期經過轉化,濃重的青味會有所變淡,喝起來滋味仍然欠佳,而用這種毛料去發酵熟茶,由於茶葉中酶等活性物質過度活躍,導致發酵速度變快,發酵程度比較難控制,很容易導致發酵過度,使其品質低下。

殺青過重會使得普洱茶內含物質和微生物遭到嚴重破壞,後期陳放過程中,因內含物質稀少,茶品的轉化空間會很小,同時茶葉中的香氣物質無法長久留存。

隻有殺青恰到好處的茶才是上品,無論是品飲口感,還是後續存儲,都具備較大的優勢。

所以說,殺青是普洱茶加工工藝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稍有差池都會影響一款茶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