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香碎銀子普洱茶熟茶,這是什麼『稀奇』的茶葉?《圖+文》

『碎銀子』究竟是什麼東東?

它源自哪裡?

品質怎樣呢?

最早出現這一概念的應是龍園號在2013年生產的一款【碎銀子《精品老茶頭》】,這裡他們借用了在古代茶馬古道上可以代替銀兩作交易用的散碎茶,又因外形精致小巧酷似散碎銀兩,故名碎銀子。

由於當時剛剛推出這一概念,很多人都很陌生,所以在括弧內加註了『精品老茶頭』,還查到龍園號在09年也有此類產品出售,包裝上的名稱為『茶化石』。

估計當時沒多少人知道。

碎銀子本質上屬於普洱熟茶系列,是熟茶老茶頭的再加工成品。

普洱茶在發酵過程中通過人工翻動,茶葉會產生果膠,因為果膠是比較粘稠的,所以有些茶葉就粘在一起變成一團一團的疙瘩,這是老茶頭。

老茶頭有松有緊的,松的老茶頭是翻堆頻率高;而緊結的老茶頭是堆子大,茶葉壓得瓷實,翻堆頻率不高造成的。

碎銀子比茶頭要小些。

在渥堆過程中一些小的茶頭往往是被壓在最下面的,它密度很大,很緊結,從一堆茶頭中將這些小而緊結的挑出,在進行篩選、切削加工,表面油潤有光澤,看外形除了顏色倒和真的『碎銀子』有幾分相像,便稱之為碎銀子或茶化石。

一般渥堆20噸熟茶能產生200-300kg茶頭,而碎銀子隻會有50kg以下。

從外觀上看,常見的老茶頭是紅褐色的,碎銀子表面比老茶頭要黑些。

經品鑒後發現碎銀子普洱茶最大的亮點有三:

一、茶湯紅潤透亮且飽滿,比一般的熟普和老茶頭,碎銀子茶的湯色更透、更紅、更亮,頗具觀賞性。

二、香氣突出,當然這是對於這款有些年份的老料,糯米香濃得恰到好處,配合著十年陳期的陣陣陳香,異常迷人。

三、甜度不錯,剛入口還以為加了糖,

四、耐泡,這是一般老茶頭的特點了,碎銀子出自老茶頭,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二十來泡,那是小菜一碟,如果有耐心,三十多泡也可以,如果煮一下,那味道就更絕了。

缺點:厚重感、和潤度略顯不足。

心得體會:

對於熟茶,很多人喝不慣,特別是沒喝過的朋友,但老茶頭卻往往能得到認可,這與市場上好的熟普不多有些關系,而甜度、香氣和綢滑感都不錯的老茶頭少有堆味、雜味,更為適口,導致現在老茶頭價格甚至超過了熟茶。

碎銀子茶除了具備老茶頭的這些優點外,最出彩的就是它的糯香,對了就是我們小時候喝過的那種糯米香茶《雲南本地的一種綠茶,工藝制作中添加了一種野生草本植物糯米香葉》的糯香,這點更讓人記住和留戀。

【糯米香碎銀子普洱熟茶】:

名稱:原料選用古樹、山泉水發酵,滋味更厚實 湯感也更柔、順、滑 ,用糯米葉隔層窖香,無添加香精!碎銀子茶

渥堆發酵年份:2016年

發酵地點:勐海

香型:糯香

規格:散裝

限時限量

一、名字

第一次聽到碎銀子茶,感覺這名字用在茶上很奇葩的,正如第一次聽到老茶頭這個名字。

老茶頭原來是更難聽的『疙瘩茶』,後來勐海茶廠拼配師李文華發現了它的價值,改名為『老茶頭』。

查了一下資料了解到碎銀子這東西原來有個更奇葩的名字——茶化石!

腦海中立馬閃現出遠古時代的那中巨型恐龍骨架,再看看這杯中的小小顆粒,這種反差太大,著實讓人想不到入口品飲的茶上面去。

也許後來商家也覺得茶化石這名字確實不妥,顧客很難接受,再聯想到這東西酷似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們用來購物的散碎銀子,於是借用這個稍顯『響亮』的名字,這下好聽多了,接受的顧客也多了,最近周邊夥伴們都在談這個碎銀子茶,看來它還有一定的市場了。

二、來歷

關於碎銀子茶的來歷,首先它的前身是老茶頭,是老茶頭的精細化成品,雖然它本質上也是老茶頭的一種,但不能簡單地理解成它是從老茶頭裡邊隨便挑揀出來的,正如老茶頭也不是隨便從熟茶堆中挑揀出來的。

這方面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李文華先生開發老茶頭的經歷:

2005年前,由於團塊茶作為副茶,切碎並不及時,一般都積累到一定量再來處理。

在生產審評中,李文華感到這種團塊茶,內質比較特殊,特別是嫩度高的團塊茶,切碎了做付產茶多可惜,就有了開發一款產品的想法。

但,這種團塊茶,也有諸多缺點,首先不規則,沒辦法使用,體形也不支持與其他條茶拼配。

其次,大團塊裡可能有雜質。

還有的問題是,團塊茶內部厭氧發酵過程長,如果不經過蒸壓《或蒸壓不透》,其微生物超標是可能的。

解決這三個問題,才有了產品的開發思路,

首先精制,通過切塊、篩分、揀剔工序完成,制成幹凈、體形大小勻齊的原料。

傳統的熟茶緊壓茶,原料經過潮水再蒸壓成型的。

這勻齊的團塊茶,潮水是沒辦法做的,怎麼辦呢?

體形小的經過稍長的蒸壓後,可以柔制餅茶,這就是後來的老茶頭餅,而顆粒大的,想到用壓磚茶的機器,實驗後顆粒飽滿,特點突出,十分欣慰,這才定了250克磚茶的方案。

同樣,碎銀子從老茶頭中『剝離』出來,但不是簡單的挑揀,而是熟茶老茶頭經特殊切割工藝,反復篩選後精制而成。

據龍園茶業資深技術人員統計,一般渥一堆熟茶10噸,能稱之為『茶化石』的部分,僅有100至200千克。

三、開湯

普洱茶江湖傳言:『未曾品過‘茶化石’,怎敢輕言懂普洱?

』好吧我知道它來之不易,但滋味口感如何,得試了才知道。

【茶樣】:2006年,勐海料、勐海發酵、勐海制作而成,勐海昆明兩地存放至今。

【外形】:散碎狀,大小如飯粒,均勻,堅硬緊結,原來以前的碎銀子是這個樣子。

顏色比老茶頭更深、更黑。

【準備】:

A投茶:老茶頭本就比一般的熟茶經泡、耐泡,這東西比老茶頭還緊結,想來更不容易泡開,通常泡8.5克,那就投茶10克。

B茶具:頭一次沖泡,為了更客觀地進行測評,選擇用120CC白瓷蓋碗。

C選水:泡茶用水選用珍茗金龍天然凈化山泉水《這水tds值適中,平常泡茶用這水表現中規中矩,不算作弊噢》。

D水溫:肯定要燒開,但昆明海拔1800m,實際溫度肯定到不了100℃,隻好將就點,取隨手泡水沸騰時的97℃,但這裡有個微調要說明,即每沖一泡均保證在97℃的沸水,不惜每泡均加熱一次。

E沖泡時間:每一泡盡量控制在30秒出湯,直到湯色非常明顯變淡時再臨時延長沖泡時間。

【開湯】:其實細節都已交待清楚,真相和結論,請看圖圖:

凡熟茶洗茶兩道這已是不成文的規矩了,照例兩道洗茶出湯:公道杯中湯色不錯,品杯中已偏黃,比我料想之中『洗茶紅湯都可能見不著』好多了!洗茶過程之中糯香陣陣,這在熟茶系的茶中很少見,先就對它有了些好感。

洗茶水到第5泡茶湯對照《每一泡包括公道杯和品杯》

第6泡到第11泡茶湯對照《每一泡包括公道杯和品杯》

第12泡到第17泡茶湯對照《每一泡包括公道杯和品杯》

第18泡到第23泡茶湯對照《每一泡包括公道杯和品杯》

這是從洗茶水、第一泡、、、至第23泡出湯對照圖,從湯色上看第一泡到第17泡公道杯中由紅變黃的現象不明顯,品杯中雖已變黃,但品鑒中1-22泡香氣滋味口感基本不變,這也是我將1-23泡對照湯圖列出的原因。

每一泡的滋味:香和甜是主題,香是糯米香,伴隨陣陣十年陳香,非常討喜。

甜是密甜,品友形容如同加了糖又不膩的那種甜。

和好多老茶頭一樣,沒有堆味、倉味、雜味,很純凈的一款熟茶。

在第22泡已感到滋味開始變淡,於是在23泡將沖泡時間延長到60秒,發現效果不明顯,在第24泡中再延長到5分鐘,利用這點時間抓緊抽支煙。

時間到,結果紅了、紅了、紅了!這說明碎銀子到此時隻是中場休息,只要在延長沖泡時間或者用壺來煮,還有充分展示其內質的餘地。

還能不能泡,看看葉底就知道:

既耐泡又耐看的碎銀子葉底,沒有散開跡象,均勻、幹凈、清爽,無任何黑點、雜物。

葉底放大

幹茶和葉底對照

將剩餘葉底放入公道杯中,加入開水長泡一小時,看湯色,證實了我的猜想:

四:結論

開湯之前,我最最關心的問題有兩個:

1、滋味與老茶頭相比如何?

2、耐泡否?

如果確實耐泡但每一泡出湯都慢的話也是沒多大價值。

開湯之後,結論如下:

1、香和甜是最大的亮點。

很多茶友對熟茶普遍有一種說不出什麼味的感覺。

說不出什麼味,那這種味不管是好還是不好,對你的吸引力就不會太大。

不管別品出了醇滑厚的湯感還是陳、藥、樟的香氣,如果你品不出來,就不會輕易認可,熟茶滋味多樣而又非常挑人,茶友口味不一也就非常挑它了。

而碎銀子茶卻保持了老茶頭無雜味堆味容易入口的特點,還有討喜的糯香和迷人的密甜這個亮點,更容易讓大多茶友接受。

2、確實耐泡。

比熟茶耐泡、比老茶頭耐泡,可貴的是出湯沒有想象中的慢,無需動不動就拿來煮。

1-22泡,每泡的出湯均是30秒,期間沒有刻意延長,相信這個時間大家還是可以忍耐的吧?

3、香氣滋味恒定持久。

碎銀子不像其它茶類香在頭泡甜在尾水,它的香和甜可以從第一泡持續到第22泡,而且每一泡香和甜的程度基本核定,這也是一絕了。

4、沖泡容易。

喝普洱茶的一大難點就在於沖泡不易掌握,原因在於普洱茶復雜多樣的形式的種類,茶性很難了解全面,沖泡起來肯定難度大。

而碎銀子茶,隻需沖泡一次,便能輕易掌握它的茶性特點,下一次沖泡便能得心應手地呈現出每一泡的最佳滋味。

提醒:自從碎銀子這一概念出現,市面上大量出現各種價格高低不一,品質良莠不齊的類似產品,茶友選購請注意:

1、產品來源渠道是否可靠;

2、必須要有一定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