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喝茶的茶友對於普洱茶肯定都不陌生,但是對於怎麼喝懂普洱茶,不一定所有茶友都知道。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談談喝普洱茶的七步曲。
第一步:看普洱茶
成熟的制作工藝穩定,制成的餅茶外形均衡統一,薄厚外緣規整緊實。
自從有了靜電除塵的機器,普洱茶衛生當今正規廠家的產品中不會出現其它雜物,而04年以前靜電除塵的機器還未大量應用,老茶的雜質靠人工篩選,可能會在餅茶中出現雜質的現象。
色澤區別生、熟普洱茶,熟普洱茶色澤黑褐,生普洱茶根據年份由墨綠色(年份短)→棕褐色(年份長)
條索松散→結實單薄→壯碩發幹→油潤
第二步:摸普洱茶
摸摸緊實度茶體疏松,根據同等儲藏條件則陳化速度較快,茶體緊實,則陳化速度稍慢。
撬茶看內外灑面指茶體表面撒上一些等級較高的茶葉,賣相更好,一口料指整個緊壓茶都是一種等級的茶葉,並非金玉其外,可能敗絮其中。
第三步:聞幹普洱茶
聞顧名思義,用鼻子細細聞感覺。
普洱茶越陳越香,但如果存儲不當,如將普洱茶與其它一些雜物胡亂堆放在一起,就會串味,吸附有其它異雜味,如產生的水悶味、草席味,煙熏味、黴味,調料產生的各種刺激性味道等等。
當然,普洱茶在制作的過程中工藝發生失誤也會產生各種異味。
總之,有異味的普洱茶絕不是好喝的茶!喝這樣有異味的茶會令你產生不愉快的感覺。
第四步:開湯聞香
取茶6-8克,洗茶1-2泡,公道杯倒出茶湯後,聞杯底香。
有的茶杯底無香味,有的若有若無,有的香氣飄散,有的直澈肺腑即為高銳。
比如景邁的古樹茶香氣彰顯,持久飄逸,冰島的古樹茶淡雅清香悠遠如絲,隻能品味而無香感。
有的香氣則是制作中出現失誤導致的,比如青草味是因為采摘的鮮葉炒得很不熟導致的,而采摘的鮮葉炒時欠火候則顯現生青味。
調侃一句,不排除有些茶友就喜歡這樣的香氣,隻是要買到這樣的茶葉恐怕也很難。
第五步:開湯觀色
普洱熟茶紅褐色,全發酵的產物。
普洱生茶依陳期變化繁復,觀之養眼。
色澤黃綠→酒紅1~2年湯色黃綠,如兒童稚氣未消→3年左右湯色金黃→3~5年湯色橙黃→5~8年湯色橙紅→8~15年湯色石榴紅→15~30年湯色寶石紅→30年以上是為酒紅,有如佳偶天成。
透明度渾濁→晶瑩剔透渾濁(湯體猶如山洪之水,懸浮物明顯可見,臺地茶多如此)→不清晰(湯體有如黃河之水,懸浮物不明顯)→清晰(湯體有如6月長江之水,1米可見遊魚嬉戲)→透明(湯體猶如滇池之水,水生萬物一覽無餘)→透明發亮(湯體有如雲南墨江雙胞井之水,凜冽且身著光彩)→晶瑩剔透(湯體猶如九寨溪流之水,精致之極巧奪天工)
稠度流水→粘稠流水(就是自來水樣)→油狀(有絲滑感覺)→粘稠(稠密極富質感)
第六步:開湯品氣味
品異開湯品嘗,異雜味盈口,肯定有問題。
一般異雜味有煙味(工藝中炒或者烘幹時柴火的生煙襲擾)、糊味(工藝中弄糊了)、炒青味(曬青毛茶是炒幹的而非曬幹)、烘青味(曬青毛茶是烘幹的而非曬幹)、紅茶味(新摘鮮葉沒來及曬幹,捂了造成葉梗發紅)、水悶味(工藝中被雨水淋濕)、黴味(儲藏不好產生發黴現象)。
品熟不成熟→成熟清香(曬青毛茶未進入發酵的新茶)→花香(氧化程度淺)→果香(氧化比較充分)→蜜香(經過一定的發酵時間了)→松脂香(茶樹保護好,采摘次數較少的葉片經過一定時間發酵)→陳香(長時間發酵產生的芳香醇的香氣)→樟香(這個香氣可不是一定會有的,此特殊香氣有如淡淡樟木氣息,肯定自然發酵時間長才能產生,當然不排除有人會為了利益弄虛作假)→藥香(芳香醇長時間發酵產生的特殊香氣,也不是所有的老茶都會有的,老茶之所以更多能體現出則是首先得感謝那些老茶控們選料之初就傾註了心血,根據經驗首先判定將來會出現樟香或藥香並精心保存,判定失誤則隻會出現陳香而非樟香、藥香了)
品層次香量由單一→變化單一(隻有一種單薄的香氣)→豐富(有多種香氣)→有層次(同泡茶湯由熱至冷產生多種不同的香氣)→變化(不同泡茶湯產生不同的香氣)
香感下沉→高揚下沉(香氣含蓄不張揚)→內斂(香氣豐富而且協調持久)→高揚(香氣尖銳且持久)
第七步:開湯品味道
苦澀普洱茶的基本味道,俗稱『不苦不澀不是普洱』。
酸味(加工失誤會產生)→苦澀(基準味道,品飲苦或澀感化得開否,快不快)→鮮甜(不同茶區茶葉品種)
湯感指茶湯含於口中的感覺。
貧乏(湯質如若無物)→薄(湯質些許感覺)→厚(湯質厚重)→飽滿(湯質充盈)
水路茶湯由口吞咽至胃中的感覺。
粗糙(舌面感覺有毛刺)→滑(舌面感覺柔順)→絲滑(舌面感覺溜順,難以挽留)
喉感發幹(喉部有幹燥感覺)→甘甜(回甜)→潤(如雨露滋潤,甘甜猶在)
回味無→短暫→持久
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普洱茶更是體現了這一方面,正所謂『好酒不怕巷子深』,而好茶同樣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關注『隻見普洱』公眾號了解更多關於如何收藏、保存普洱茶,讓它經得住時間考驗而又不失其價值!一切盡在『隻見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