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秘密,不僅僅是時間概念!。《圖+文》

普洱茶的『越陳越香』是普洱茶內含的兩大秘密之一。

普洱茶的『越陳』是時間概念,『越香』是物質概念。

『越陳越香』實際涉及了普洱茶三方面最有價值的核心內容:

一是時間

這是普洱茶的核心問題之一,也是目前包括雲南茶業界爭論最多的一個問題。

很多人認為,任何物質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可能無限期發展。

其焦點就在於品飲的最佳點位(時間),也就是說:普洱茶的『越陳』到底是多長時間,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還是一百年,乃至更長,目前沒有一個科學定論,因為它與原料的好壞、工藝的優劣及貯藏條件都有直接的關系。

但也絕不象某些人認為的二、三十年。

『越陳』這一時間概念不僅是普洱茶與綠茶等茶類的最大區別,同時它也是普洱茶核心價值之一,沒有『越陳』就不是普洱茶了。

反過來,『越陳』這一時間的延長,也為普洱茶內在物質的持續降解與轉化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

二是物質的轉化(既如何理解『越香』)

以普洱茶芳香類物質為例(即表現出的香氣),新加工出的普洱茶(生餅)其芳香類物質約有四、五十種,雜氣很重。

但對存放五十年的普洱茶進行檢測,其芳香類物質卻隻有七至九種。

而且,在普洱茶的後發酵中,它的香氣的演變有向單一化方向轉化的趨勢。

這其中逐漸占主導地位的芳香類物質,是氧化沉香醇(英文名稱Linalool.oxide,分子式:C10H18O2),它屬於具有特殊香型的芳香類物質,也常常被稱為香氣典雅,有通關開竅之說。

或許正是因為它的通關開竅,極易在人的大腦中樞神經中產生記憶。

這就使得很多茶客在品飲普洱茶的過程中一旦暫停,哪怕是僅僅幾天,再次品飲普洱時,會立刻有久別重逢之感。

這種奇特的香型會使人記憶深刻,具有極強的排它性。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陳香』—-更準確地說應當是『沉香』。

這類物質是普洱茶在漫長的時間中,由茶多酚、茶皂甙、咖啡堿等多種物質在酶的作用下緩慢絡合與轉化所得。

是普洱茶真正意義的『越陳越香』。

三是營養物質及藥用價值

很多人一談茶,就是茶多酚,什麼抗氧化劑、去除人體的自由基等等。

但茶多酚相對茶葉化學而言,是個大概念。

畢竟茶多酚內含物質太多,至今還有大量物質未被發現與證實。

茶多酚不是藥,隻有茶多酚在被適當的降解與轉化後而產生新的衍生物,這類衍生物才可能產生藥用機能。

而這個過程恰巧屬於生物科技的范疇。

普洱茶的『越陳越香』,就是典型的生物過程與結果的一種表述。

生物的降解與轉化需要時間,是『越陳』的過程,而『越香』不僅僅代表某種特殊的香氣,更多地賦予品質的概念。

沒有好的品質,也不可能出來好的香氣。

普洱茶另一個秘密,是『厭氧發酵的機理』

我們仔細觀察中國出品的各種茶葉,因原料、加工工藝的不同,其後期的演變方式也不同。

基本可出現三種演化結果:

一是黴變的過程,如綠茶類;過了保質期的綠茶是很難入口的,其營養物也基本喪失怠盡,失掉了品飲價值。

因此好的綠茶一定是新茶的概念。

二是碳化的過程,如烏龍茶類,紅茶類等。

它們在超過三至五年後,絕大部分會出現木質化或碳化現象,外觀看起來還是茶,但沖泡會出現色澤發暗、渾濁,仍不具備品飲價值。

三是膏化的過程,如普洱茶中的團、餅、沱、磚。

當將普洱茶的毛料壓制成團、餅、沱、磚後,茶葉自身的纖維系酶與果膠酶及加工現場空氣中存在的各種微生物菌群的叁與,造成普洱茶在完成加工之後,仍會出現後面持續發酵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後發酵』。

這種後發酵的結果直接導致茶葉的『膏化』現象。

這一過程是非常緩慢的,需要長時期的等待。

這也就直接認證了雲南為什麼自古就有『爺爺制茶,孫子賣茶』的說法。

一個好的普洱茶(戓團、戓餅、或沱、或磚),在好的貯藏條件下存放五十年以上,就是茶膏。

如剝離三克茶將其沖泡,其湯色為寶石紅,沉香味更為獨特,也被稱為『無味之味』。

在連續沖飲七、泡之後,茶底隻留有一些大米粒大小的殘渣,絕大部分已被溶解。

對其水浸出物進行化驗,你會發現其果膠、皂甙及咖啡堿等營養物質非常豐富,品飲後會對人體產生非常好的藥用機能。

這裡附帶一個對目前市場上出現諸多『老茶』的看法,很多人包括雲南茶葉界的部分專家對『老茶』的概念采取否定態度,認為『老茶』根本不具備品飲價值。

這似乎顯得偏頗。

『老茶』實際上也是一個時間概念,只要不是假老茶,它的品飲價值以及文化價值一定很高,是非常難得一遇的。

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普洱茶更是體現了這一方面,正所謂『好酒不怕巷子深』,而好茶同樣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關注『隻見普洱』公眾號 了解更多關於如何收藏、保存普洱茶,讓它經得住時間考驗而又不失其價值!一切盡在『隻見普洱』。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