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峻:《普洱茶科技探究》,顛覆你的歷史認知。《圖+文》

《普洱茶科技探究》讀書會

11月17日晚,茗師聯萌第44期讀書會在『周重林看見茶文化』直播間舉辦,本期讀書會特邀雲南茶業歷史資料研究室主任,《普洱茶科技探究》《修訂版》副主編,普洱茶以及雲南茶葉資料收藏愛好者李峻先生進行《普洱茶科技探究》一書的分享。

以下為讀書會實錄,因篇幅有限,略有刪減, 可進入『周重林看見茶文化』視頻號觀看直播完整回放。

周重林:歡迎大家來到由貓貓茶書館、茶業復興和小罐茶聯合舉辦的『周重林看見茶文化』直播間。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普洱茶科技探究》一書的副主編李峻先生,這本書搜了很多第一手資料,我認真讀了,收獲很大,推薦給對普洱茶感興趣的茶友都去讀讀,下面的時間,就交給李老師。

李峻,哈尼族,雲南省茶業協會下屬雲南茶業歷史資料研究室主任,《普洱茶科技探究》《修訂版》副主編,普洱茶以及雲南茶葉資料收藏愛好者。

李峻:大家好,我今天分享這幾年看到、學到的東西,今天也帶了很多經典的一手資料,很多是90年代以前的,一會也可以分享給直播間的朋友看看。

我2010年開始學習茶,搜集普洱茶的資料和茶葉。

我搜集的文獻資料有20、30年代的,還有一些是1949以後的資料。

我不僅收集茶的文獻資料,也收藏了很多老茶樣,主要是1958年到今天的一些代表性茶樣,我常和朋友說,我收藏的老茶一天喝一款,10年也喝不完。

我今天的分享有4個主題:再版原因、再版過程、圖書亮點和再版過程。

part1再版原因

這本《普洱茶科技探究》是修訂版,初版是2009年出的,當時隻印了1000本,老版的二手書很貴,現在要200-300元一本。

普洱茶的很多好書現在都很難買到,我們這幾年也眾籌再版了很多好書,比如詹英佩老師的書等等。

這本書是2020開始策劃,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修訂出來。

這本書內容詳實,普及性內容豐富,科學數據又有深度。

相比較同時期出版物更有科學數據做支撐,歷史方面內容比09年以前的出版物梳理的清晰。

修訂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比肩經典:

1.周紅傑老師主編《雲南普洱茶》印刷接近30萬冊

《1》編者團隊強大《王星銀、楊凱等》

《2》史料與茶普結合《有很多會議資料以及1979年吳啟英編寫《雲南普洱茶制造工藝要求》》

2.鄧時海教授著《普洱茶》印刷超過10萬冊

《1》第一本普洱茶完整體系的著作

《2》普洱茶核心價值的梳理《品鑒、越陳越香》

《3》茶譜

完善與超越

1.編者團隊《楊凱、茶科所前輩》

2.史料充分《王星銀、譚自立日記,省公司與各廠生產文件》

Part2再版過程

這本書的修訂是2020年啟動的,這期間,我們采訪了很多老茶人,比如鄒家駒、魏謀成、昌金強、馮炎培等等,我們結合了采訪、老茶人的日記等資料,都是很珍貴的。

這本書裡最好玩的是茶譜圖,第五章的茶品請了專業團隊拍攝,有很多細節,清晰度也高,但因為篇幅限制,在這本書裡面的圖放得比較小,放大了可以看得很清晰的。

Part3圖書亮點

首次出現

合法授權

顛覆認知

一目了然

這本書一共五個章節,書中的很多檔案和資料都是首次出現,而且取得了合法授權。

顛覆你歷史認知的同時,也盡量做到讓你一目了然。

我先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幾個章節:

第一章:普洱茶大記事

對上一版普洱茶大事記的內容做了全面的校正和補充,確保歷史脈絡清晰,文獻資料來源可靠。

這部分的很多資料都是首次出現,我們不是枯燥的羅列歷史,我是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梳理的,我作為一個消費者入了很多坑,我梳理清楚來源脈絡,幫大家避坑。

第二章:雲南茶種質資源

我們在品種方面做了很多補充,放了很多圖片,可以讓大家一目了然。

最近幾年,古樹茶火了,最大優勢的是在於群體種,它是自然、天然的拼配。

品種是有一定經濟價值、品種特性的,加工過程要可控,雲抗、南糯白毫很多人覺得不喜歡,這些品種是從群體種中挑選出來的,其實是很穩定。

群體種豐富,但不穩定,比如易武綠芽茶是群體種,加工過程其實是不穩定的。

第三章:普洱茶制作加工

這本書中有很多加工方面的知識,都可以顛覆大家的認知。

我們梳理了發酵茶的脈絡、搜集整理了很多珍貴的史料。

第四章:成品普洱茶的探究

這部分主要總結普洱茶的保健功效,闡述普洱茶化學成分和品質之間的關系,也講解了普洱茶的陳化、審評和檢驗等知識點。

舉個例子,幹倉茶和濕倉茶我都喝,我認風味,不認倉儲。

以我喝茶的經驗而言,濕倉偏苦是為什麼?

這本書裡也回答了。

第五章:茶譜

在推廣普洱茶的過程中,產品圖是最能一目了然。

修訂版新增茶品涵蓋餅茶、邊銷緊茶、沱茶、圓茶、迷你茶、樣茶、普洱熟茶磚、小包裝等產品的昆明倉儲代表樣,茶品從印級茶到小包裝,時間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我們還拍攝到了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博物館以及諸多普洱藏家手中的真實普洱茶茶品。

我們上傳的每一張圖都是可考的,爭議比較少。

我把產品的加工工藝也做了整理,加工工藝是通過一些生產檔案、老茶人的日記中整理出的,可以說我整理的加工工藝來自生產。

每一章節我都放了圖,讓大家可以看到普洱茶微觀的美。

對普洱熟茶產生過程的梳理,可以很好的說明這本書的亮點。

關於普洱熟茶的產生,有幾種說法:和廣東學習、和香港學習、雲南人自己摸索等等。

我們這本書,對普洱茶的發展進行了深度梳理,通過新發現的文獻資料,將普洱熟茶回溯到民國時期的紅湯茶,為普洱熟茶梳理出了一條完整的發展脈絡,提出了普洱熟茶的出現和民國時期的普洱茶形態及邊銷茶有極大的內在關系,在技術上有極大的相似性,基於史料,我們提出了全新觀點。

書中收錄了大量民國時期的普洱茶相關史料,從文獻資料的角度去還原真實的普洱茶歷史,同時結合雲南茶葉進出口公司高級工程師譚自立筆記對普洱茶的加工工藝作了全面梳理。

這張圖是吳啟英的回憶筆記,回憶中記錄了普洱熟茶茶加工的點滴,如何試制、如何去廣州學習、熱發酵、冷發酵等等,這些資料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細節。

通過對資料、檔案的梳理,我們還根據根據譚自立的日記做了補充,梳理清楚了普洱熟茶確定冷水發酵的過程。

譚自立是復旦本科生,是中茶雲南公司的第一個制茶高級工程師。

分享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吳啟英的高級工程師推薦信是譚自立寫的,譚先生還在推薦信中寫了吳啟英英語不好,應該要加強英語學習。

我們總結出了普洱熟茶工藝的改變和定型過程,普洱熟茶參考了廣西六堡茶、雅安黑茶、安化黑茶、香港發酵工藝等等,學習各方經驗後確定了雲南的冷水發酵工藝以及一些普洱茶的技術參數。

很多人迷信某一個茶廠的熟茶,其實當時要怎麼生產、怎麼拼配,都是總公司說了算,各茶廠隻是按要求生產。

而且在工藝形成初期,各大茶廠不是很穩定,下關茶廠、勐海茶廠都不穩定,昆明茶廠的相對穩定。

1981年進行了優化調整之後,下關、勐海、昆明茶廠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針對各自的銷區。

很多人說要做傳統工藝,我們想說的是,討論傳統的框架,你要清楚傳統是什麼,也要想清楚目的。

Part4再版目的

正本清源

歷史脈絡經典茶品一目了然

種質資源一看就懂

理化分析解釋品質優勢成因

本文內容根據嘉賓發言整理,未經嘉賓審校,解釋權歸嘉賓所有。

或點擊『閱讀原文』直接購買

下期讀書會預告

12月1日直播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