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易說茶:喝會普洱茶,不被言論迷惑,茶界應吸取什麼教訓?《圖+文》

喝茶,您是打算糊糊塗塗喝一生?

還是花三個月時間,清清楚楚養生一輩子?

這個重要麼?

那得看您對自己身體負不負責

憑什麼信任我?

我說你的茶,你自己和我視頻泡,拍照片看茶。

能評出什麼?

古樹,天然,有機,生態,農殘,拼配,純料,是否傳統曬青工藝,能否越陳越香,準確度70%

行不行?

——茶說話。

一石激起千層浪,近日,一本背景及其深厚,由中科院主管與國際權威科普刊物Newton合作的知名雜志《科學世界》,突然發表《方舟子爆料:普洱茶致癌》一文,批評茶界多位知名專家學者顛倒是非,引發了茶界軒然大波。

究竟是文不對題?

還是因為用標題吸引眼球?

普洱茶從明清到民國都是流行的。

在外交上,送外國領導的茶禮就有普洱茶。

普洱茶在歐洲市場有些地方是藥房出售的。

這些數據網上比比皆是,也是有確認的。

來看看鄒家駒前輩微信裡發的海外普洱茶市場。

綜上所述,懷疑方舟子本人不會喝茶,試問有黴味的普洱茶就沒有黴味的其他茶?

在我們實踐中,黴味並不隻一種味道哦。

細想一下,小時候方舟子喝的是天然茶?

農家田園茶?

化肥茶?

還是農藥茶?

還是農藥化肥茶?

化肥茶,農藥茶,農藥化肥茶,喝了會致癌麼?

我們並不知道。

QS每過一段實踐都會調整吧。

媒體茶業復興認為茶界應該從這次事件吸取什麼教訓?

普洱茶行業今年的各種爭論很多,業內歸結於『亂象叢生』,似乎行業有不祥之兆,隻不過方舟子事件又加了一把火,知名普洱茶學者周重林深夜發表觀點認為:

近期有人炒作方是民的文章,並不是好事,首先方舟子並不能成為檢驗普洱茶的標準了?

把方舟子替換成其他『專家』也一樣。

一些公眾號,諸如某茶文摘這種指名道姓說陳宗懋,已經超出方文范疇。

對於偷梁換柱的人生攻擊,應該由律師從法律層面給予解決方案。

這次引發的討論,已經介入生物學,醫學范疇的討論,有相應專業能力的人為何不介入討論?

值得行業深思!

仁易說茶認為:

會喝普洱茶的人明白,茶多酚是天然的強抗氧化劑,而普洱茶致癌大多是由於二次污染,方舟子說小時候喝的普洱茶有黴味,推測他當時喝的茶基本是二次污染的。

會喝普洱茶的人明白,普洱茶香氣芬芳優雅,好的新茶不是以香氣滋味為主,隻有年份到一定時期,他才有出現陳香,不會是黴味。

會喝普洱茶的人明白,好的普洱茶,新茶都有花果香,香氣沉入湯中,讓人時刻感到美好,回甘持久,滋潤,苦澀化得快或者沒有,耐泡,茶湯飽滿有勁度,敏感的人會感覺茶湯有生命力,有筋,有骨,有肉,有神,有意識,等等。

用傳統的說法仁易說茶認為這才是『釅』的真正標準。

會喝普洱茶的人明白,普洱茶不是用來裝逼的,普洱茶是拿來實用的,從先民到今天,普洱茶一直表達的是藥食同源的理念。

會喝普洱茶的人明白,茶從草,從木,或從草木是有共通性的,成品品質的好壞與存儲的保質期是大有關系的,六大茶類都一樣,小時候我們喝的龍井,最好的保質期有五年,除了老普洱茶,曾經還有老六堡茶,老鐵,老巖茶,老紅茶,老六安,老白茶等等,但普洱茶最具代表性。

為什麼今天的六大茶類隻有白茶與黑茶可以保存時間久?

最終以上都是扯淡,跟我們與喝茶人沒啥關系,會喝普洱茶的人明白,普洱茶是融入生活,是美好,不隻是普洱茶,六大茶類都是,喝才是最接地氣的,味美好是美好的體驗之一,是養生的基礎。

此話怎麼理解?

老子說過五味令人口爽,告誡人們適可而止,一味的在乎香氣,滋味,久而久之味道喝重了,口腔也就容易麻痹,五味對應了身體五臟六腑,相應的器官敏感度降低,敏感度也就下降,遇到有害的物質,身體怎麼給你警示?

陳芝麻爛谷子的事不多說了,茶是喝的,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茶性人性,喝會了,他幫助自己健康成長,領悟學而時習之的真正意義,這些才是對你最有價值的。

跟著仁易說茶喝會茶,喝好茶,會選真正意義的中國茶。

希望更多的人正確傳播茶葉知識,讓更多的人喝到美好,簡單喝茶,為身體負責。

仁易說茶微信號:prt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