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導讀】
大紅袍與紅茶有哪些相似之處,讓不少剛接觸茶葉的茶友們,分不清楚呢?
今天阿福就與大家說說大紅袍與紅茶糾纏不清的那些事。
■ 來自一個『紅』的聯想
大紅袍的兩個『紅』不難讓人聯想到紅茶。
其一是大紅袍名稱中『紅』字,其二是大紅袍與紅茶茶湯相似的『紅』。
『大紅袍』,明末清初就有其名,它的由來有多種傳說,比如秀才趕考說,禦封貢茶說,老婆婆的神茶說……無論哪種傳說,大紅袍的『紅』與紅茶都沒有太大關系的。
然而『紅茶』之名,最早是叫『正山小種』,後因成茶沖泡後呈現紅湯、紅葉,稱為紅茶。
17世紀,紅茶遠漂海外,西方人不懂茶,隻因其外觀呈黑色,便稱之為『black tea』,也因此常常讓人誤以為是黑茶。
大紅袍與紅茶的茶湯均是偏紅色,尤其焙火略高些的大紅袍,更似紅茶茶湯。
它們會有此相似,因其工藝中都有發酵的環節,會產生茶黃素和茶紅素,使得茶湯變得紅亮。
■ 起源武夷山,誰先誰後
大紅袍與紅茶的牽絆從它們的起源就開始了。
武夷巖茶,烏龍茶鼻祖,而大紅袍乃武夷巖茶歷史名叢,現今武夷巖茶的代名詞。
正山小種,世界上最早的紅茶,亦稱紅茶鼻祖,由武夷山桐木村當地茶農機緣之下創制而成。
有意思的是,烏龍茶和紅茶除了起源地相同,創制的時間也相近,均在明末清初之際,但是這期間誰先誰後,至今仍眾說紛紜,無一定論。
■ 有些許相似,亦大有不同
紅茶和大紅袍的幹茶顏色相似,茶湯顏色相似,同起源武夷山,茶樹形態也相似,他們之間有這些許相似,但究其本質,卻大有不同。
■ 生長環境不同
茶樹在不同環境中生長會有不同的個性,就如同人一般,出生於同一個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自會有不同的性格,大紅袍與正山小種便是如此。
大紅袍生長於武夷山風景區內的坑澗之間,帶有獨特的巖骨花香;而正山小種卻是生長在桐木村的高海拔茶山上,獨具高山韻和桂圓香。
飲大紅袍,就如同與智者對話,有著深厚的內涵,多變且豐富的變現力,不是一次就能看透、喝明白其中的韻味;而品飲紅茶則是另一種感受,好似與一位溫婉的江南女子相處,從始至終的溫和,飄散著香甜柔和的氣息,給人舒適自在的感覺。
【坑澗裡的大紅袍】
【高山上的正山小種】
■ 采摘標準不同
從采摘開始,大紅袍與紅茶就不同了。
大紅袍采摘標準是開面采三四葉,鮮葉成熟度較高,內質豐富,所以成茶的香氣和滋味豐富。
而紅茶則以單芽或者一芽一葉、一芽兩葉、一芽三葉為標準,如金駿采摘單芽,普通小種紅茶一芽二三葉。
因此其鮮葉中氨基酸等含量較之大紅袍鮮葉多,所以滋味上更加鮮甜爽口。
【大紅袍開面采三四葉】
【金駿采摘單芽,普通小種紅茶一芽二三葉】
■ 制作工藝不同
大紅袍的制作工藝是所有茶類中工序最多、技術要求最高、最復雜的茶類。
其制法極為精細,基本制作工藝包括:采青→曬青→做青→炒青→揉捻→走水焙→揀剔→初焙→復焙等工序。
紅茶屬全發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芽葉為原料,如正山小種,原料是桐木村的原生種茶樹芽葉,經萎凋→揉捻《切》→發酵→幹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制而成的茶。
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
品質特征不同
大紅袍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其外形條索緊結,較之紅茶更為粗壯,烏褐油潤有光澤,品質最突出之處是具有馥鬱的花果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
紅茶,世界消費量最大的茶類,具有紅湯、紅葉的特點,口感上香甜味醇,深受大眾喜愛。
不僅如此,紅茶亦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它適合東方人的品飲方式,也可融入西方人的喝茶習慣,還可以與各種東西搭配出不同的味道,如奶茶、檸檬紅茶……
【大紅袍幹茶外形緊結粗壯】
【紅茶幹茶外形緊結細秀】
兩種茶都已經各有乾坤了,更何況千張嘴能喝出千種滋味。
說了這麼多關於兩種茶的區別,各位茶友不妨沖泡大紅袍和紅茶,體會一下這同源而不同味的兩款茶吧。
完
———————————–
在公眾號【福聚祥茶莊】中回復【領茶】,即可參與坦洋工夫茶樣試飲、測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