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紅茶,承載著形,色,香,味等方面。
品鑒一杯紅茶從這四個方面切入,再融與個人親身感悟,你就能初步品味到紅茶的滋味。
世界四大紅茶分別是中國安徽祁門縣的祁門紅茶簡稱祁紅,祁門紅茶,依其品質高低分為17級,是傳統功夫紅茶的珍品。
再有就是印度的大吉嶺紅茶被譽為『紅茶中的香檳』。
大吉嶺紅茶擁有高昂的身份,三四月的一號茶多為青綠色的OP二號茶為金黃顯露的FOP其湯色橙黃,氣息芳香。
另外還有斯裡蘭卡錫蘭高地紅茶,其中以烏沃茶最著名烏沃和印度西南阿薩姆喜馬拉雅山麓的阿薩姆溪谷一帶的阿薩姆紅茶。
紅茶有『八香十味』,喜歡紅茶的你,務必要了解。
紅茶八香
毫香型
凡有白毫鮮葉、嫩度為單芽或一芽一葉,制作正常金毫顯露的幹茶,沖泡時有典型的毫香。
清香型
香氣清純、柔和持久,香雖不高,但緩慢散發,令人有愉快感,是嫩采現制的紅茶所有的香氣。
嫩香型
香高潔細膩,清鮮悅鼻,有似玉米的香氣,鮮葉原料細嫩柔軟,制作良好的名優茶。
火香型
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和鍋巴香。
鮮葉原料較老,含梗較多,制造中幹燥時火工高足,是茶葉含糖類焦糖化形成。
花香型
具有各種類似天然鮮花的香氣。
一些特殊的茶樹品種經過萎凋工藝後會帶有的香氣。
果香型
散發出類似各種水果香氣,如桂圓。
紅茶帶有蘋果香,小種紅茶帶桂圓香(特別是傳統松煙香型的)。
甜香型
包括清甜香,甜花香,棗香,桂圓幹香,蜜糖香等。
適中采鮮葉制成的工夫紅茶有此典型香氣。
松煙香
凡在制造過程中幹燥工序中用松、柏或楓球、黃藤等熏制的茶,如小種紅茶。
對於茶香的鑒賞一般要三聞:
1.聞幹茶的香氣《幹聞》,
2.聞開泡後充分顯示出來的茶的本香《熱聞》,
3.要聞茶香的持久性《冷聞》。
聞香的方式,多采用濕聞,即將沖泡的茶葉,按茶類不同,經1~3分鐘後,將杯送至鼻端,聞茶湯面發出的茶香;若用有蓋的杯泡茶,則可聞蓋香和面香;倘用聞香杯作過渡盛器,還可聞杯香和面香。
另外,隨著茶湯溫度的變化,茶香還有熱聞、溫聞和冷聞之分。
熱聞的重點是辨別香氣的正常與否,香氣的類型如何,以及香氣高低;冷聞則判斷茶葉香氣的持久程度;而溫聞重在鑒別茶香的雅與俗,即優與次。
在茶湯溫度稍降後,即可品嘗茶湯。
這時可以仔細辨別茶湯香味的清濁濃淡及聞聞中溫茶的香氣,更能認識其香氣特質。
等喝完茶湯、茶渣冷卻之後,還可以回過頭來欣賞茶渣的冷香,嗅聞茶杯的杯底香。
如果劣等的茶葉,這個時候香氣已經消失殆盡。
紅茶十味
濃醇型
收斂性和刺激性,次於濃厚《爽》型,回味甜或甘爽,鮮葉嫩度好,制造得法,如優良的大、中味品種加工的工夫紅茶。
醇厚型
味尚濃,帶刺激性,回味略甜或爽,鮮葉內質好,制作過程正常的大部分紅茶。
鮮醇型
味鮮而醇,回味鮮甜而爽口,鮮葉較嫩、新鮮、制造及時,揉捻較輕,或揉捻正常的高級祁紅,宜紅。
甜醇型
包括醇甜、甜和、甜爽,有鮮葉甜厚之感,原料細嫩而新鮮,制造講究,如極品紅茶中的全芽、全眉、小葉種工夫紅茶。
濃強型
味濃厚,內含物豐富,舌頭感覺刺激性大,收斂性強。
鮮葉采摘嫩度合適的良種或大葉種,加工時揉切充分,發酵偏輕的紅碎茶。
濃烈型
有清香或熟板栗香,味濃而不苦,富收斂性而不澀,有甜感。
凡芽肥壯、葉肥厚、嫩度較好的一芽二三葉,內含物豐富,制茶合理的均屬此型。
濃厚型
有較強的刺激性和收斂性,回味甘爽。
原料細嫩,葉片厚實,制造合理,如滇紅工夫。
鮮濃型
包括鮮厚型,味鮮而濃回味爽口,似吃新鮮水果的感覺。
鮮葉嫩度高,葉厚芽壯。
制造及時合理而成。
醇和型
包括醇甜、甜和、甜爽,有鮮甜厚之感,原料細嫩而新鮮,制造講究,如極品紅茶中的全芽、全眉、小葉種工夫紅茶。
平和型
和淡正常,不苦澀,有甜感,欠鮮爽。
原料采摘較粗老,制作正常的低檔紅茶。
品鑒紅茶,可通過手、眼、鼻、口等感官系統進行綜合評判:
1、手抓
用手抓取一把紅茶,感觸紅茶條索的輕重、松緊和粗細。
優質的紅茶,條索緊結、重實,而條索輕飄則為劣質紅茶。
此外,優質的紅茶幹茶一般有刺手感,易折斷,用手指用力揉搓即成粉末。
如果紅茶受潮了,則沒有這個特征。
注意:抓取茶葉的時候,不要大把抓,防止手掌的汗水滲入茶葉中導致茶葉受潮。
2、眼觀
抓取一把幹茶放在白紙或白色瓷盤上,觀察紅茶幹茶的外形、色澤。
優質的紅茶,條索緊結、完整,碎茶極少,色澤烏黑油潤。
而條索粗松,色澤雜亂,碎茶、粉末茶多,甚至還帶雜物的,則為次品紅茶或劣質紅茶。
此外,通過沖泡後看湯色和葉底也能進行紅茶的品鑒。
優質的紅茶,湯色紅艷、清澈,葉底完整展開、勻齊,質感軟嫩。
次品紅茶和劣質紅茶的湯色暗紅、渾濁,葉底不展。
3、鼻嗅
通過嗅覺來品鑒紅茶,優質的紅茶,幹茶甘香,沖泡之後,香氣清醇;次品茶紅和劣質紅茶則夾雜異味。
如果難以鑒別,還可以通過沖泡來品鑒。
4、口嘗
泡飲紅茶,優質的紅茶,滋味主鮮醇、濃厚、回甘。
次品紅茶、劣質紅茶的滋味則濃澀或苦澀,甚至有異味。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