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眼原創 文丨楊冰潔
有根底,有決心,新化紅茶一炮打響,可能隻是時間問題。
11月初在長沙舉辦的2022年第二屆瀟湘茶文化節上,新化茶企連獲四大金獎,受到外界關注。
其中,湘熊茶業旗下熊山霧凇、大熊山古樹白茶,天門香有機茶業旗下寒茶·黃茶、寒茶·紅茶共4大品類,各自斬獲『2022瀟湘杯湖南名優茶評比』金獎。
新化茶葉在第二屆瀟湘茶文化節上連獲金獎,圖源於紅網
不僅如此,此前第七屆亞歐博覽會中,新化紅茶代表湖南紅茶與新疆茶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快融入『一帶一路』步伐;同時還在烏魯木齊打造了新化紅茶運營中心和體驗店、專櫃,以茶為媒推廣這張閃亮的湘茶名片。
在1500多年的歷史浸潤下,紅茶讓新化成為『萬裡茶道』的重要貨源地與起始點,如今站上時代風口,茶產業有望再為新化送來發展東風。
新化茶人采茶,圖源於新化縣人民政府網站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所說:『新化紅茶,歷史文化有底氣、生態環境有靈氣、榮譽品質有名氣、現狀未來展朝氣』
歷史篇:
產量曾居湖南三分之一
新化產茶歷史悠久,源於東晉、興於唐宋、昌於明清、盛於民國與當代。
新化紅茶始制於咸豐四年《1854年》。
據五代《935》毛文錫《茶譜》中記載:『潭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鐵,芳香異常,烹之無滓也』渠江起源於新化縣奉家鎮內,就是現在的渠江源景區所在地。
渠江源景區,圖源於新化縣人民政府網站
到了明代,新化茶葉經歷一個大的發展時期,茶葉種植、生產處於高峰,茶市盛旺,渠江薄片更是被列為貢品,分官階禦賜,滿朝皆以飲之為榮。
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新化寶大隆興紅茶榮獲『名譽獎章』,『新化紅茶』也先後獲得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鼎盛時期,新化紅茶產量曾為湖南省三分之一,全國六分之一,並設有新化茶廠、爐觀茶葉科學研究所兩座茶廠。
新化縣也被列為全國商品茶出口基地,新化紅茶、紅碎茶等暢銷英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上千年的歷史沉淀,賦予了新化獨特的種茶、制茶和飲茶文化。
境內大熊山、天門山、奉家山等產茶片區,也於時光淬煉中滋養了一批世代傳承的老匠人,如李洪玉、王在富等一代老茶匠,成就了『好山好水出好茶』的佳話。
至今,新化縣以『茶』字命名的地方多達51處,境內遺存有400多處古茶亭和古茶樓,260多個茶鋪商號、180多個客棧、40多個茶市及茶歌、茶調、茶聯、毛板船、資水灘歌等茶馬古道、茶馬水道,無不在向後人表白:這裡曾是萬裡茶馬古道的貨源地與始發地。
新化茶馬古道,圖源於新化縣人民政府網站
沐浴著雪峰山脈的雲騰霧繞,聆聽著茶馬古道的悠長蹄聲,新化紅茶在一代又一代茶人的傳承下,始終散發著迷人的芳香,從歷史深處走到了世人面前。
發展篇:
搶占『湖紅之源』先機
2021年對湖南紅茶來說是一個分水嶺。
在此之前,關於『湖紅之源』的討論很是熱烈。
安化、新化作為爭論雙方,各自亮牌,紛紛從紅茶歷史脈絡、文獻記載、遺存現狀、茶俗文化等方面拋出論據,對『湖紅之源』據理力爭。
而2021年以後,雙方不得不各自歇戰,因為官方對『湖紅之源』進行了『拍板』——授予新化『湖紅之源』稱號,正式確定新化紅茶具備湖南紅茶源頭之實。
新化紅茶被授予『湖紅之源』稱號,圖源於紅網
結論一出,心有不服的網友依舊在輿論場吵得不可開交——有人認為,湖紅之源在安化,核心產區是煙溪,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煙溪紅茶同樣斬獲了金獎。
當然,網友的爭論不無道理。
據了解,早在隋唐年間,安化煙溪茶便開始生產,自明朝初始,煙溪紅茶就開始經資江運至廣州,馳名中外。
鼎盛時期,煙溪鎮300多家茶行盛行,形成了『茶市斯為盛,人煙兩岸稠』的繁華景象。
但不管『安化』亮出多少底牌,新化手裡『湖紅之源』的招牌依然立得住、叫得響。
因為據官方消息,新化紅茶從時間維度的歷史性、空間尺度的關聯性、產能量度的主導性等三大維度上,都有作為『湖紅之源』的底氣與實力。
茶葉產業已成為新化『一縣一特』、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圖源於紅網
展開來說,按照時間順序,在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上,有新化紅茶的印跡;民國時期的文獻中,可以看到新化紅茶的相關記載;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茶業公司設立了新化茶廠。
這些信息足以表明,新化是個老茶區。
隻不過,因為各種原因,新化茶經歷了曲折,現在要重新出發。
其次得益於新化得天獨厚的種植環境——境內群峰疊翠、氣候濕潤、土壤富硒,特別是獨特的『南風灌頂』小氣候環境,共同造就新化紅茶獨特的『烏油緊實、蜜香悠長、甘鮮醇爽、橙黃透亮』天然品質。
同時,新化紅茶還是一杯來自世界雙遺產地的紅茶,新化紫鵲界是中國唯一一處擁有全球農業文化和灌溉工程雙遺產頭銜的農耕寶地,是湖南紅茶發祥地之一、茶馬古道起點之一。
可以這麼定論:中國名茶產地當中,新化必占一席。
新化紫鵲界,圖源於新化縣人民政府網站
再者,新化擁有的古老茶種為制作優質紅茶提供了原料基礎。
如今,新化仍然有近2萬餘畝全球罕見的原生態復合型古茶園。
古老茶種、傳統工藝、古法沖泡成就了新化紅茶香高味醇、湯色濃透的優異品質,其豐富的茶黃素含量更是位居中國紅茶之首,享有『健康茶黃素,地道新化紅』『一克茶黃素,十兩軟黃金』的美譽。
新化紅茶湯色紅艷明亮,圖源於湖南日報
技術人才也成為新化茶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近五年來,新化縣聯手湖南省茶科所啟動『新化茶產業人才精準培養計劃』,並在紫金茶業、月光茶業、蒙洱茶業等10餘個茶企建立實訓基地,累計為新化縣培養茶葉技術骨幹300餘人,評茶員及茶藝師1000餘人。
手握『湖紅之源』的產業底氣,新化在打造區域公共品牌上同樣動作頻頻。
瀟湘眼發現,在抖音、知乎等社交平臺上,關於新化紅茶的話題熱度一直遠高於安化紅茶。
一方面反映出網友對於新化紅茶的高關切度,另一方面這也是新化在打造紅茶公共品牌上密集發聲的成果——力求建立起大眾對新化紅茶的品牌認知,以及潛移默化將這一公共品牌推廣開來。
在抖音上搜索『新化紅茶』與『安化紅茶』話題,圖源於瀟湘眼
目前,以『新化紅茶』區域公用品牌為依托,新化縣已註冊紅茶商標達32個,形成了天門寒紅、渠江紅、月光紅和蚩尤古茶等四大品牌,其中『月光紅』被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展示;也制訂了新化紅茶、工夫茶加工技術和新化紅茶溯源品牌追蹤信息規程,共有6家企業獲得有機食品認證和轉換期認證,12家企業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月光紅』紅茶,圖源於湖南日報
但也要看到,新化的短板同樣明顯——產茶歷史悠久但整體體量不大,截至目前新化茶園面積10萬畝,茶葉綜合產值10億元,帶動從業人員8萬多人。
橫比安化茶產業,2021年安化縣茶園面積36萬畝、茶葉綜合產值230億元,帶動全縣10萬貧困人口脫貧。
可見,在茶產業發展上,新化與安化尚有一段距離,新化亟需尋求一條切合自身而又能快速發展的道路。
未來篇:
用『新紅』振興『湖紅』
安化已把黑茶做成兩百億產業,新化正欲仿效之成為紅茶霸主,盡管目前新化紅茶的綜合產值不足安化黑茶的二十分之一,但瀟湘眼依然相信,後期有著劉仲華院士等專家及團隊的指導與助推,獲得『湖紅之源』稱號的新化縣,在茶產業發展上不難成為下一個安化。
新化也順勢而為提出了茶產業目標:到2025年全縣標準化茶園達到20萬畝以上,將新化紅茶打造成100億元產業。
一言以蔽之,新化紅茶盤子不大,潛力大。
此前有坊間傳言,在『湖紅之源–新化紅茶』專題聽證討論會上曾明確表示,『湖紅之源』不是唯一性,而是代表性,希望新化茶人用好這塊金字招牌,以紅茶帶動全省茶產業發展。
如此看來,『湖紅之源』的結論或許並沒有那麼重要。
新化率先摘得『湖紅之源』招牌,更需要站在湖南紅茶乃至中國紅茶的戰略高度,從大局出發去撐起整個湘茶門面,從而振興『湖紅』產業。
以安化為鏡,安化依托『黑茶之源』的傳播推廣,從一片蕭條變成了中國產茶百強縣第一,帶動全縣40餘萬人就業。
『黑茶之源』的招牌就是真金白銀,『湖紅之源』的招牌也必然如此。
區別於同儕安化,新化可擁有自己的一套打法——在茶產業上培育『紅茶為主、黑茶為輔』優勢,通過進一步挖掘新化茶文化,加快推進茶旅融合建設。
目前,新化已培育出天鵬生態茶旅休閑農莊等7個茶旅示范基地,渠江源村、渠江源茶園成為湖南省唯一的茶主題文化公園,以及吉慶青文茶旅遊樂園、天門香寒茶野荷谷、大熊山茶馬古道等茶旅融合基地與景點不斷壯大。
茶旅產業融合逐漸成為新化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茶農真正實現在家門口發家致富,圖源於湖南日報
另一邊,茶產業政策也在不斷加碼——新化縣委、縣政府將新化紅茶產業列入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每年將整合投入茶產業的各類資金不少於1億元,專項財政資金不少於2000萬元,並擬培育1—2家茶產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
渠江薄片茶業已成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圖源於湖南日報
政策澆灌下的新化紅茶,市場有規模、品牌有價值、產業有張力,無疑將為湖南紅茶創造新的品牌增值。
瀟湘眼也呼籲,希望湖南能積極整合全省種質資源、技術資源和文化資源,在帶動新化茶產業經濟崛起的同時,加快打造品質穩定、特點鮮明、功能凸顯的現代『湖紅』產品,促進千億湘茶高質量發展。
後記
新化紅茶作為『瀟湘眼看湘茶』系列的最後一站,為『五彩湘茶』主題落下圓滿句點。
前期,瀟湘眼通過深入觀察安化黑茶、長沙綠茶、桑植白茶、嶽陽黃茶、新化紅茶五大茶系產業發展狀況,各自提出相關建議,力圖從傳播角度為千億湘茶產業賦能。
在最後一站的新化之行,瀟湘眼實地走訪了新化紅茶生產基地、相關政府機構和企業,既感嘆於新化脫貧後的建設新貌,又難免產生一些新思考:手捧『湖紅之源』招牌的新化,在湖南茶葉新一輪市場爭奪中究竟有幾分勝算?
首先,我們對比一下新化的鄰居,也是湖南茶葉大縣的安化,從公開數據來看,新化區位條件、交通狀況等等都要優於安化,但人均經濟總量和茶葉產量,和安化都還有一點差距。
新化在交通上是有起先發優勢的。
當下,新化境內湘黔線、滬昆高鐵、婁新高速穿城而過,滬昆鐵路途經境內60.05公裡,滬昆高鐵則有35.398公裡屬於新化段,鐵路運輸正成為新化聯通外界的大動脈。
而相比之下安化鐵路資源聊勝於無,目前僅在縣內最西南處的平口鎮設有安化站,對安化交通的輻射力相當有限;另一邊,新化也在規劃建設春田機場等支線機場,而安化目前仍隻佈局通用機場。
春田機場通航小鎮項目,圖源於新化縣投資促進事務中心
在水運方面,安化也不具優勢,目前安化柘溪水庫資江幹流共計60公裡水運裡程,但整體航道等級不高。
而新化境內大小通航河流8條、通航裡程達179公裡,其中資水幹流87公裡為VI級航道,其餘92公裡為等外級航道。
新化手握如此諸多優勢,按理在產業上應當有底氣甩開安化一大截!但據2021年數據,新化縣GDP總量是309.81億元,119.65萬人口,人均GDP25893元;安化縣雖然GDP總量隻有260.91億,但平均到78.01萬人口頭上,平均GDP比新化足足高出近5000元/人,達到33407元。
同為雪峰山北麓地理條件復雜的山區縣,安化縣通過在茶產業上的力爭上遊,2019年4月成功脫貧摘帽,而新化坐擁比安化更優勢的交通與資源優勢,卻趕在全面奔小康的尾巴,在2020年3月才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這不免讓關心新化的人們擔心——對照歷史與近鄰,觀鏡自省,新化能寫好這篇近二十年未動筆的紅茶文章嗎?
再加之,安化在培育茶業市場主體方面本就已搶先新化一步。
過去,新化依賴脫貧攻堅難免滋生出一種『等靠要』心態,茶產業整體水花不大。
瀟湘眼通過此次走訪,發現自2021年新化縣委縣政府提出『復興千年茶鄉』口號以來,相關的傳播動作十分頻繁,新化紅茶的曝光度也在指數級上升,領導層們打響新化紅茶品牌的思路還算清晰,但在實際落地過程中,無論是政府層面的執行力,還是茶業企業的積極性,似乎都還與湖南其他縣市區有些差距。
若新化紅茶產業無法實現自我突圍、主動爭取優質資源,在五彩湘茶全面開花的格局中,僅靠政府造勢,而無法實現有效的產銷落地,恐怕是很難在一眾兄弟縣市中博出天地,就更別提與省外的強勁對手在市場上正面PK了!
總的說來,我們期盼在新化縣委縣政府思路清晰的同時,新化的茶產葉相關領導層、茶企、茶人都能更加積極主動作為,創新傳播思路,紮紮實實苦幹,如此方能不負新化紅茶多年盛名!
期待新化百億紅茶夢早日實現。
更期待湖南茶葉產量、產值和品牌繼續更上層樓,讓五彩湘茶成為湖南一張更加靚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