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中國茶葉行業洞察報告:新動態、新趨勢。《圖+文》

當前,中國茶產業正處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同時處於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階段,業態革新和產業變革亦步亦趨、快速推進。

回顧2019年中國茶葉行業發展的整體態勢,產業內外部環境不斷優化,從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幹意見》到全國兩會均提出了推動茶產業發展的內容,政策利好凸顯,創新活力逐漸迸發,新業態頻出,跨界融合成為常態,茶產業發展穩中有進、質效提升。

與此同時,在快速發展的背後也出現了一些『翻車』事件和負面信息,值得我們反思和警醒,也亟待整個行業規范其良性、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文章從茶文化、茶學教育、茶業技術創新、茶業經濟等方面擇其要者作簡要概述。

1 茶文化學術研究和茶文化事業發展取得標志性、階段性成果

國運即茶運,國強則茶興。

當前,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文化自信的增強,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代表性符號正快速走進大眾視野,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與此同時,茶文化作為一張芳香雋永的中國文化名片,扮演著文化媒介與橋梁紐帶的角色,越來越多的承擔起『茶敘外交』、『茶文化外交』的重任。

同時也在融入『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戰略的過程中快速走向世界,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和平交流的紐帶。

匯編大型茶文化圖書是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茶文化知識沉淀到一定厚度的必然結果,也是當代茶文化自信與自強的集中表現,亦是推動茶文化發展和茶文化普及傳播的重要舉措。

2019年最具史料價值、學術價值、科普價值的茶文化著作要數周國富主編的《世界茶文化大全》,該書對世界茶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世界茶文化概況與概貌、世界茶文化遺跡遺產等涉及世界茶文化范疇的重要內容,作了全面而系統的梳理。

其中,有關世界范圍內的飲茶風情、茶政茶法、茶與世界和諧等內容,大多為首次闡述。

中國茶葉博物館編寫的《中國茶事大典》也是一本具有重要分量和高度概括性的茶文化圖書。

該書的編寫充分利用了中國茶葉博物館豐富的茶文化文獻資料、館藏文物等資源,內容翔實,涵括了古今中國茶事的諸多方面。

此外,李萍編著的《天地融入一茶湯——中華茶道中的儒學精神》從哲學視角切入,力求探尋茶道的學理與本質,為『茶道哲學』這一茶道研究的分支領域的開拓作出了積極嘗試,該書具有較強學術性和可讀性。

茶藝是茶文化的基礎,是茶文化最直觀的表現形式。

國家勞動部於1999年將『茶藝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並於2002年出臺了《茶藝師國家職業標準》,使得茶藝業得以快速發展。

2019年1月,為順應新時代茶藝師行業發展的新變化和新要求,經國家人社部批準,新版《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茶藝師》《以下稱之為《新標準》》正式頒佈並實施。

《新標準》更加註重茶藝師技能水平的提升,對茶藝師在提供茶葉健康服務、推動茶文化發展和國際傳播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培養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

該新規的實施將進一推動茶藝從業人員職業技能水平和業務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推動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傳播與發展,還將有利於茶藝師行業進一步規范化、良性化和創新性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著名茶文化專家丁以壽教授應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之邀撰寫的《中華茶藝70年揚帆之路》一文,被轉載至『學習強國APP』平臺,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該文梳理了建國70年來中華茶藝的發展歷程與現狀,並指出了當前茶藝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思路。

具有相當的建設性和指導意義。

茶文化遺產資源的發掘和保護事關茶文化事業的發展全局。

2019年中國茶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

3月39日,國家文物局發函正式批準將途經中國八個省份的『萬裡茶道』遺產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標志著有關沿線地區『萬裡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向前邁進了實質性一步。

6月1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佈了《第二批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通知》,雲南雙江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等6個茶文化系統位列其中。

充分展現了中國茶文化遺產資源的豐富性及其重要的價值意義,同時也是對各地政府和茶文化工作者對其所做的挖掘、整理、研究、保護工作取得突出成果的肯定。

也將進一步促進中國茶文化遺產與茶文化系統挖掘、保護與申遺工作。

確立以『茶』為主題的節日是當代茶產業和茶文化成熟發展並具有普惠價值的高度體現。

自2009年杭州中國茶都品牌促進會牽頭組織全民飲茶日《每年的谷雨日》以來,已走過10個年頭。

2012年,經過杭州市人大批準,正式確立每年谷雨日為全民飲茶日,這是中國第一個以茶為題的法定節日。

近兩年來,為推動世界茶文化與茶產業的發展,中國又積極倡導設立全球性質的『世界飲茶日』,並多次向聯合國提請方案。

2019年11月,聯合國大會正式宣佈確立每年5月21日為『國際茶日』。

該茶日由中國主導推動設立,凸顯了中國對世界茶業乃至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提升了中國茶在世界茶業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2 茶學教育80載回眸,迎來新的時代利好與機遇

中國茶學高等教育肇始於1939年重慶復旦大學設立的茶葉專修科和茶葉組《後遷至合肥安徽農學院,現為現為安徽農大茶業系》。

2019年逢值茶學學科成立80周年,同時也恰逢陳椽、王澤農兩位中國茶學學科奠基人逝世20周年之際,安徽農業大學茶業系於12月下旬舉辦了『陳椽王澤農茶學思想研討會暨安徽農業大學茶學專業創建80周年紀念大會』。

7月13-14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茶學學科組主辦的以『全面振興茶學專業本科教育』為主題的201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茶學學科組會議在重慶北碚成功召開。

這兩次盛會均對中國茶學學科發展歷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專業發展等內容作了交流探討。

建立茶學高等教育學科,構建中國茶學教育體系,培養茶業專業人才是振興祖國華茶事業的根本方策,也是吳覺農茶學思想的一大核心要旨。

2019年6月,教育部公佈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修訂結果,在46個新增專業類中,旅遊服務類的茶藝與茶營銷專業也作為新增專業入圍,專業《技能》方向包括茶藝服務與管理、茶營銷與管理、茶道養生。

這標志著中國已構建集茶學高等學歷教育、茶藝高等職業教育和茶藝服務類中等職業教育的完整體系,對推動中國茶學教育內涵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設立茶學專業是培養茶業人才,推動茶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2019年,為促進地方《硒》茶產業的發展,湖北民院大學科技學院硒茶學院新增了茶學專業;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分別新增了茶藝表演專業,這是中國首個藝術類茶藝專業,對於推動現代茶藝創新和茶演藝業的發展以及茶文化傳播具有全新意義,同時也意味著中國茶學教育正朝著垂直細分領域邁進並趨於完善。

5月,浙江樹人大學等5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國際茶文化學院——浙江樹人大學國際茶文化學院,旨在加強中國茶文化的國際教育與傳播,培養面向未來的復合型、國際化茶文化人才。

可喜的是,11月,以『中華茶文化+非遺文化』為主線的《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子庫—中華茶文化傳承與創新》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獲教育部正式立項。

該項目由全國26所高職院校和行業企業共同建設完成,旨在探索『互聯網+職業教育』的發展新路徑。

茶學教育與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首先值得慶賀的是,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成果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繼2003年陳宗懋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來,中國茶學界新增的第二位院士。

這可謂是新時代中國茶學教育與科研領域取得的矚目成就,『一片樹葉鑄就了一個學科,誕生了兩位院士,推動了‘三產’發展』。

同時,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指南中,『茶學』正式歸入『園藝與植物營養學』,基金申請代碼為『C1504』,成為園藝下設的二級學科之一,並設立茶樹生理生態與栽培學、茶樹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學、茶葉加工與品質三級代碼。

這為促進茶學基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另外,貴州省農村信用社向貴州大學捐贈1000萬元設立『貴州大學農信茶學教育基金』,助力該校搭建茶學教育平臺,推動其學科發展。

3 技術創新助推茶業現代化、智能化、新零售化

科技創新是推動中國茶產業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隨著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演進,人工智能、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技術、大數據等一大批新技術、新模式正逐步向茶產業領域滲透,推動茶葉技術和經營模式的變革。

2019年8月,科技部等6部門印發了《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對促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提出了戰略部署。

茶文化與茶科技融合的趨勢也在不斷增強,茶文化傳播普及方式、茶業經營模式和茶葉消費方式也在隨之變革。

2019年5月,在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杭州『易路茶香』公司推出了自助原葉泡茶機,消費者僅需掃描二維碼,選擇想要購買的原葉茶,完成支付後即可獲取一杯現泡的原葉熱茶。

該發明將極大拓展傳統茶葉消費的新場景,推動茶飲消費的新零售化,同時也有利於推動茶葉消費的年輕化和便捷化,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9月,雲上茶館自助售茶機亮相湖南茶博會,推出了無人零售茶葉的模式。

無獨有偶,在12月的深圳茶博會上,定位於茶葉新零售運營服務商的深圳市火後工夫科技有限公司,也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智能泡茶機器人』設備、茶葉自助零售櫃、『茶主題電商社交APP』——火後工夫APP等產品,旨在為茶人、茶商、茶企等提供產品、信息、交易等一站式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好茶倉公司早在兩年前便開始探索『B2B電商+新零售+倉儲服務』的新模式。

隨著系列新技術、新模式在茶行業的探索與運用,不斷推動著茶產業的轉型與變革。

△全球首個普洱茶+數字科技體驗館

7月,中國茶行業第一個以現代數字技術來展示普洱茶科技及茶與健康的展館——大益奧秘廳開館。

該館采用全息投影、AR、VR、雷達、互動投影、遊戲、動畫等技術或呈現方式來展現普洱茶歷史、制茶方法、茶健康知識等內容,寓教於樂、互動科普。

8月,北京小罐茶有限公司與世界智能制造企業IBM聯合開發的『AI挑茶機器人』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出。

該款機器人可通過認知視覺檢測(Cognitive Of Visual Inspection Analytics)技術智能化的識別茶葉中的各類雜質,並自動完成包括上茶、輸送、拍照、分析、挑揀、復檢、收集等在內的全程序,可從全面實現茶葉篩揀工作的自動化與智能化,大幅提高加工生產效率和精準度。

這將有助於帶動傳統茶行業乃至農業行業向現代智能工業轉型發展,提升茶產業的現代化、工業化、智能化、標準化水平。

11月,浙江大學浙大機械工程學院學生團隊研發的一款『谷雨春』茶道機器人亮相第十三屆『三菱電機杯』全國大學生電氣與自動化大賽,並一舉斬獲大賽一等獎和唯一企業特別獎。

該研發將傳統茶道文化與現代科技《人工智能自動控制技術》完美結合,可實現根據使用者需求,自動完成泡茶流程,同時還能表演傳統茶藝。

數字技術正賦能傳統茶產業,驅動產業轉型與升級。

2019年8月,雲茶研究院成立暨雲茶大數據中心啟動發佈會在昆明舉行,雲茶產業投姿集團與雲茶研究院將共同打造雲茶大數據中心,推動雲茶產業數字化轉型與變革。

4 茶業經濟領域的險象與逆增並存,創新活力迸發,跨界創意營銷出新意

2019年對於整個中國茶葉行業來講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它不單單表現為在國家宏觀經濟增長乏力、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茶業經濟發展在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的驅動下獲得了持續增長,茶葉經濟領域的新業態、新消費和新內容也在不斷爆發,進一步推動著茶產業的升級與變革。

與此同時,產業內部的險象與困境也顯露無疑,破產倒閉、遭遇外界質疑等事件也在頻頻發生。

可以說,2019年中國茶行業即充斥著焦慮與不安,也迸發著創新、創意、創造的活力和銳意進取的勇氣。

4.1 茶業經營的險象與困境凸顯

茶產業是比較效益較高的行業,同時也是機遇、挑戰、風險並存的行業。

茶業經營成功與否不僅在較大程度受氣候、自然地理條件、加工工藝、產品品質等因素的影響,也與資金實力、商業模式、經營策略等有著莫大關系。

茶行業進入門檻低、行業內部競爭大,在當前復雜的商業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黑天鵝』事件頻發的態勢下,時有茶企業陷入困境或破產倒閉,也不乏因過度營銷而陷入輿論的『泥潭』和消費者的質疑者。

2019年1月,北京小罐茶公司因過度營銷、涉嫌虛假宣傳而遭到質疑,被批收『智商稅』,一時間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該事件對小罐茶的品牌聲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嚴重影響了其銷售業績和品牌形象。

12月,安徽一笑堂茶業公司因資金鏈斷裂、經營不善而陷入破產境地,並被爆『跑路』。

在此之前,安徽省茶業集團及其關聯企業均因資金鏈斷裂等原因而陷入困境或破產倒閉。

此外,茶企經營效益和利潤率低下,多數企業靠政府資金扶持而艱難生存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

4.2 新式茶飲逆勢增長,打破原有產業格局,獲資本市場持續青睞

自2016年以來,以喜茶、因味茶等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得到了爆發式發展,受到了廣大年輕消費群體的普遍歡迎,逐漸成為茶葉消費新趨勢和茶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2019年,盡管面臨著復雜嚴峻的產業內外部形勢和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及經濟形式下行的態勢,茶行業新興細分領域——新式茶飲業依然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能,依靠持續的創新力、內容創意和營銷創意逆勢增長,成為整個茶產業中增速最快、前景被廣泛看好的業態之一。

新式茶飲的持續爆發和擴張,也使得茶飲行業內部競爭不斷加大,原產業競爭格局得以打破並重塑。

『喜茶』和『奈雪的茶』等頭部品牌依托其強大的品牌力、產品力和營銷創意持續輸出,分別開設了喜茶Lab和奈雪.夢工廠全球產品研發中心,並在全國各地擴張門店數量。

據公開資料統計,2019年全年『喜茶』共賣出茶飲1億杯。

而主打高性價比的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則將線下門店擴張到了7000家。

新茶飲市場的爆發也吸引了不少傳統企業《茶企、藥企等》、明星的入局。

『大白兔』奶糖生產企業——上海冠生園公司順勢推出了大白兔奶茶,北京同仁堂推出了以健康為主的草本茶飲新品牌『彥悅山』。

乒乓球運動員張繼科憑借其知名度推出了針對中小城市消費者的高性價比茶飲品牌『猴子的救兵』,知名主持人馬東則依托個人明星IP推出了『謝謝茶』品牌。

此外,各類新茶飲品牌也在層出不窮如雨後春筍般的誕生。

如果說傳統企業和明星網紅的入局進一步拓展了茶飲市場規模和擴大了新茶飲的競爭,那麼咖啡飲品巨頭對新式茶飲市場的佈局則進一步加劇茶飲乃至整個飲品市場的競爭。

2019年4月,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在國內推出了全新的冷杯造型的茶飲產品,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7月,中國本土咖啡品牌瑞幸咖啡也宣佈進入茶飲市場,推出小鹿茶系列,並邀請明星劉昊然擔任品牌代言人。

不久,小鹿茶宣佈獨立運營,並推出了小鹿茶APP,開始在全國快速擴張門店,截止11月份門店數量突破50家。

新式茶飲市場的巨大潛力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持續追逐。

2019年4月,茶飲品牌『樂樂茶』宣佈完成近2億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由祥峰投資領投,多家投資機構跟投;新中式茶飲品牌『煮葉』也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達晨創投。

8月,新中式茶飲品牌『茶顏悅色』運營主體新增蘇州元初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為股東,持股6.32%。

據悉,新茶飲頭部品牌『喜茶』也將完成新一輪融資。

新式茶飲市場火熱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茶葉消費和大眾對茶與茶文化的關注,也較大程度推動了整個茶飲料市場的發展。

傳統茶飲料公司如康師傅先後推出了多款含茶或萃取原茶的茶飲料,抱兒鐘秀茶業公司首次推出了具有減脂降糖的『黃大特茶』飲料,茶飲品牌『鹿角巷』則推出了適應商超快消市場的固體新茶飲。

具有健康便攜、時尚快捷、冷熱皆宜等優點的即溶茶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allyoh公司還聯合研發的即飲茶飲料新產品『蓋以外』,消費者隻需旋開蓋子、按下按鈕,然後搖晃瓶身即可成為瓶裝茶飲料,實現『即摁、即溶、即飲』。

4.3 新消費、新需求驅動新產品誕生

為應對日益激烈的茶葉市場競爭和滿足消費者對美好茶生活的多樣化需要,各大茶葉企業《經營者》紛紛通過工藝創新、技術創新推出了系列新產品。

例如,為滿足北方茶客冬季的飲茶需求,祥源茶業公司創新性的推出了茉莉祁紅,同時還推出了面向年輕消費群體的陳皮白茶。

打破茶樹品種本身的適制性,用其他茶類工藝或創新工藝試制新產品也足漸成為茶企破局的重要舉措。

黃魁茶業公司用『黃魁種』試制黃魁紅茶,所制茶葉花香濃鬱持久、茶湯橙紅明亮、滋味醇厚,受到消費者的極大認可;黃山地區茶人用適制黃山毛峰的群體種制作白茶,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果。

從茶葉深加工與茶資源綜合利用角度出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冬茶研究團隊利用冬季采摘的茶鮮葉,通過系列技術創新,研發了富含茶多糖的冷泡型『冬茶』,還開發了冬茶含片和冬茶啤酒。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則通過生物萃取技術和釀酒工藝將茶與酒融合,推出了健康養生型白酒『茗釀』。

為滿足特定年輕群體的需要,北京小罐茶公司推出了0酒精的大紅袍.味士忌瓶裝茶飲。

通過不同程度的工藝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理念創新,不斷滿足市場新的消費需求,同時制造新需求,即是應對復雜市場變化和面對激烈商業競爭的重要舉措,也是提振茶葉消費、降低茶葉庫存的有效方法。

4.4 明星代言、網紅直播帶貨成主流

邀請明星代言是近年來具備一定實力的茶企進行品牌形象塑造和營銷宣傳的重要手段。

例如,明星景甜、林志玲、李連傑、張鐵林等曾分別為滇紅集團『鳳牌』紅茶、『貴天下』、坪山茶業公司、安溪鐵觀音集團做過代言。

2019年3月春茶上市前夕,北京小罐茶公司邀請明星陳喬恩為其在浙江安吉茶旅遊園做了一場春茶采制、品飲的拍攝活動,引起了較大關注;12月該公司在新品《大紅袍.味士忌茶飲》發佈的快閃活動中,邀請演員陳學冬為其新品代言;10月雲南龍潤茶業公司正式簽約明星陳寶國作為其品牌代言人。

2019年是直播電商、網紅帶貨成熟發展的一年。

無論是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還是騰訊視頻、優酷視頻、抖音、快手、微視、喜馬拉雅FM等音視頻平臺,均把在線直播作為吸引粉絲注意力、促成消費和推動增長的重要戰略。

而網紅直播帶貨也成為常態。

11月15日當天,直播網紅薇婭在2019全民消費扶貧公益活動期間,在其直播間為湖南安化白沙溪黑茶做推介、代言,僅用30秒便賣出12000份茶葉;而在『雙十一』期間,同為薇婭推薦的謝裕大牌黃山毛峰某款產品銷售額高達132.9萬元,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可以說是傳統茶企擁抱直播電商的典型。

此外,一大批茶企也紛紛加入了『直播大軍』,開啟了直播賣貨之路。

直播賣貨《直播電商》、內容電商也正在成為傳統茶企轉型和品牌營銷宣傳的重要戰略。

與此同時,短視頻電商也正在成為茶葉營銷和企業品牌傳播的新風口。

4.5 IP跨界營銷、聯名快閃出新意

IP跨界聯名是品牌營銷的新方式、新潮流。

品牌商可以選擇與自身品牌調性、定位相似的IP進行不同層面的合作,達到資源整合、共享的目的,同時有助於借助超級IP打造爆款產品,實現品牌傳播和營銷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與知名IP的跨界聯名、快閃也成為2019年茶企營銷的新時尚。

其中,跨界合作最為成功的要屬六安瓜片茶國家非遺技藝傳承企業、知名茶品牌『徽六』與擁有600年歷史的超級文化IP故宮在茶葉包裝設計、產品形象、文化內涵等多方面的合作,極大的提升了『徽六』茶產品包裝的檔次、品牌形象、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茶具品牌『泊喜』與故宮宮廷文化合作推出了聯名款禮盒裝『富貴吉象』茶器,武夷星茶業公司則與故宮聯合推出了『故宮貢茶.養心花香茶』。

此外,蘇州博物館也與天貓新文創聯合茶業品牌八馬、盧正浩、藝福堂、樂品樂茶等推出了一明代蘇州詩人唐寅為主題的聯名茶盒設計。

除了與知名博物館聯名合作以外,與相關行業的頭部品牌跨界合作也成為潮流趨勢。

2019年端午節期間,北京小罐茶與『五芳齋』聯合推出了茶.粽子禮盒。

茶飲品牌『樂樂茶』先後與多個品牌開展了跨界合作,與糖果品牌『阿爾卑斯』跨界聯名,並在上海環球港開設了阿爾卑斯果然好嚼快閃店;與茶飲料『東方樹葉』聯名創制了限量款飲品『東方烏龍酪酪』;與恒順公司聯名推出了『醋醋鮮果茶』;與網易嚴選聯合開設了『不南茶舍』茶飲店。

快閃活動作為一種創意營銷新方式,以其高參與感、強話題性、強傳播性得到了品牌商的推崇。

2019年9月28日至11月5日,茶文化主題沉浸式交互藝術展『ROOM FOR TEA茶無此地』在上海展出,期間人氣火爆,吸引了2萬多粉絲。

9月,知名新茶飲品牌『奈雪的茶』攜手人民日報新媒體主辦的『中國正當潮』大型快閃活動在北京王府井apm亮相。

活動圍繞『有為青年 看報喝茶』這一定制主題展開,為大眾展現了新中國70年來飲茶方式的變遷歷程。

12月,北京小罐茶公司邀請演員陳學冬為其在恭王府發佈的新品大紅袍.味士忌茶飲代言,整個發佈會則是以快速活動的進行。

4.6 跨界融合,催生茶業新業態、新模式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各行業各領域的界限逐漸被打破,跨界融合、異業聯盟大勢所趨。

國家先後出臺了《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幹意見》《2014》、《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2019》等文件,為產業跨界融合創新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

在2016年農業部出臺的《關於抓住機遇做強茶產業的意見》中,也為茶業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伴隨著新技術、新模式的運用,共享經濟、社交電商、在線金融等新興經濟模式逐漸在茶行業落地。

例如,共享茶館模式的領導者——6茶茶館、茶文化創意經濟的探索者——茶合人意APP、新零售+社交模式的試水者——火後工夫、茶行業M2C《茶農直銷》平臺——茶知了APP、以『茶人』為核心的線上茶事社交綜合平臺——茶悅APP、茶葉倉儲交易平臺——好茶倉APP、茶文化與茶健康垂直領域『玩家』——吃茶去APP、茶業社交電商的探索者——好茶鏈APP、新內容+新茶飲+新式茶空間的頭部品牌——喜茶,等等。

此外,商業部茶館管理辦公室還於2019年推出了中國茶館APP。

隨著茶和茶文化與各行業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將會更多的新模式、新經濟業態產生。

5 總結

立足全球化和國際視野,茶作為惠及全球160多個國家30億人口的『世界之飲』,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追捧和喜愛。

以『國際茶日』為契機,以飲茶為主體,以茶藝禮儀、茶道理念、茶德思想、茶文化核心價值等茶文化內在精神為聯結,已然成為溝通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人民的橋梁紐帶和特殊的情感寄托,所彰顯出的普遍認同感,深刻詮釋著『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茶文化和合精神,將有力的推動中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和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以宏觀視野透視中國茶產業和茶文化發展態勢,『茶為國飲』早已納入政協提案,倡導『全民飲茶』已成為業界共識,『全民飲茶日』更是被設立成了杭州市的法定節日,中國正在迎來『人人飲茶,人人學茶』的時代。

而茶和茶文化也在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產業興旺、生態美好、健康中國、文化中國等重大戰略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前,中國茶文化各項事業穩步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果;茶學教育層次分明,茶學科研迎來新機遇;茶產業技術創新推動產品創新,新消費、新模式、新技術推動茶業經營模式創新、營銷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中國茶葉行業發展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創新發展的機遇期。

同時,中國茶葉行業也面臨著技術水平不高、創新乏力、同質化嚴重、商業模式較單一、抗風險能力薄弱等問題,此外還存在急功近利、過度營銷、誇大其詞、偽造或串改歷史事實等不良現象。

為推動中國茶葉行業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和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方面,需要廣大茶企、茶業經營者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準確把握市場發展動向和產業需求,順應並主動擁抱技術變革,積極推進茶葉技術創新,不斷優化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營銷創新,深化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另一方面,需要相關政府管理部門、行業組織積極倡導行業自律,出臺相關管理措施、政策,引導和規范整個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此外,廣大茶業經營者還需要防范於未然,做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和突發狀況的準備,以應不時之需。

參考資料

[1] 范海燕.一部將茶道上升為哲學的書——評李萍《天地融入一茶湯——中華茶道中的儒學精神》

[2] 丁以壽編著.中國茶文化

[3] 朱哲,蔡祖峰.萬裡茶道獲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4]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 聯合國確立『國際茶日』

[5] 安徽農業大學新聞網. 陳椽王澤農茶學思想研討會暨我校茶學專業創建80周年紀念大會成功舉辦

[6] 車軼嫿. 全國首個國際茶文化學院在浙江樹人大學成立

[7] 廣西茶業職業教育集團. 眾志成城抗疫情:『中華茶文化傳承與創新』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學習與傳承不斷線

[8] 陳靜,袁輝. 雲南首個『雲茶大數據中心』啟動建設

[9] 唐雲. 蜜雪冰城旗下超 7000 家門店入駐餓了麼

作者:蔣敏| 本科碩士均為茶文化專業,四川省茶文化研究會理事、茶文化科普作者;章傳政|茶文化博士後、安徽農業大學茶文化副教授,茶文化專家

•文章轉載自: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年第2期

•排版編輯✎ 兮淺

•圖片來源:弘益大學堂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