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泡好,直接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杯有香味的,有顏色的茶湯。
對於廣大的喝茶人來說,可能是直接拿起就喝了。
但對於專業的茶藝師、評茶師來說,他們會用兩三秒的時間,快速觀察一下,然後拿起杯子聞一聞,心裡就有數了。
他們在幹嘛呢?
這茶還沒喝能看出什麼呢?
今天華祥苑茗茶就要跟大家分享,茶湯的顏色裡,有什麼秘密。
紅橙黃綠,到底是什麼顏色?
通常來說,茶湯的顏色第一可以幫助我們判別濃淡,第二可以告訴我們是什麼風格。
淺→深
淡 濃
濃淡是最容易的,我們天生就可以從顏色的深淺,來告訴自己這杯茶大概的濃度。
但更高水平的,會看出它大概的發酵度,一般茶湯顏色的規律是:
綠→黃→紅→紅褐
發酵度低 發酵度高
偏綠的茶,比如綠茶和清香型鐵觀音、臺灣高山茶,一般發酵度低,很清爽自然,爽口甘甜。
偏紅的茶,比如紅茶、老白茶,一般發酵度高,走向溫和醇厚的風格。
加上細嗅茶香,這款茶的類別、可能的口感等初步印象就有了。
後面入口品嘗,也就對它的全面形象有了基本的構建。
是明亮還是暗沉?
這一點會比較微妙,我們上面說的茶湯的顏色,其實是茶葉內含的天然色素表現出來的,這和茶葉制作的工藝有很大關系。
如果一些比較明亮顏色的物質多,比如葉綠素b、茶紅素、茶黃素,茶湯無論是什麼顏色,看起來都會很鮮艷。
但反之暗色物質多,比如茶褐素,茶湯看起來就會很暗沉,這是一種工藝的缺陷。
是清澈還是渾濁?
我們看到清澈的湖水,心情都會變好,可是看到一灘渾濁的水可能就不會了。
對茶來說,一般以清澈為好,這樣視覺效果也會賞心悅目,但有兩種情況除外。
第一,茶葉較嫩,茶毫多
比如綠茶中的碧螺春,白茶中的白毫銀針,都因為采摘的是細嫩的茶芽。
茶芽上的毫毛一般會比較多,這是氨基酸含量高,滋味鮮爽的表現。
但茶毫在沖泡的時候會在熱水的激蕩下,脫落到茶湯裡,看起來好像略有渾濁,其實是正常的現象。
第二,是冷後渾現象
茶裡的茶多酚和咖啡堿會溶於熱水,但溫度下降之後會凝結成絮狀的沉淀。
對健康無礙,如果溫度升高則會恢復原狀。
想必看到這裡,茶友們會驚訝一杯普普通通的茶,竟然蘊含這麼多細節。
也正是在這些細節上努力做好,一款茶才會成為大家鐘愛的好茶哦。
也許你還沒有完全記得這些評判的標準,但喝茶時只要多幾秒鐘觀察,可能會收獲茶裡更多有趣的現象。
喝茶,就是如此樂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