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放得越久越好嗎?
越老的茶越香是為什麼?
這類問題其實並不復雜,但對於喝茶新手來說,又是一個容易誤解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凡事無絕對,所以肯定不是所有的茶都越陳越香,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茶葉都放得越久越好。
有的茶葉之所以能『越陳越香』,主要是因為其內含物質發生轉化,包括香氣物質和滋味物質,促進這些物質轉化還需要生物酶等微生物的參與,轉化得好的茶往往酶的活性都比較強。
如果這些物質和生物酶被破壞掉了,那麼發生陳化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因此經過高溫殺青和高溫幹燥的綠茶、黃茶以及烏龍茶,鮮葉中含有的氧化酶基本已經滅活,因此在後期存放中基本是不會發生轉化的,隻會被空氣氧化或受潮發生黴變。
還有就是全發酵的紅茶,在萎凋過程中增強了酶的活性,後面紅茶發酵工序的本質其實就是其多酚類物質的酶促氧化反應。
紅茶常見的發酵度在80%~90%之間,即使紅茶後期還會發生轉化,但轉化的空間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
剩下就是後發酵的黑茶、微發酵的白茶以及再加工的普洱茶餅了。
黑茶和普洱熟茶,都經過了人工幹預的渥堆發酵,加速了物質轉化,相對於沒有經過高溫殺青和渥堆發酵的生普和白茶來說,陳化空間更小。
因為制作普洱茶的曬青毛茶使用的是低溫殺青,白茶沒有經過殺青工序,保留了部分酶的活性,更有利於後期陳化。
但茶葉的陳化遠不止這麼簡單,除了茶葉中的內含物質不被破壞以外,茶葉的鮮葉原料和儲存方式也同樣重要。
一般來說,純正的原料有利於茶葉陳化出更好的效果。
比如說鮮葉等級的純正、山頭產區的純正等等。
就香氣物質而言,在後期轉化過程中,茶葉中的氧化沉香醇會主導香氣往單一方向演變,使得香氣更加純正,不會出現過雜的氣味。
就滋味來說,純正原料的茶葉內含物質的比例相近,後期再發生有氧和無氧反應時,轉化就會更加均勻好把控,也不會出現雜味。
『放得越久越好』的前提在於『放』,要先儲存得好,茶葉才能正常發生轉化。
參與後期轉化的微生物,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才能更好地存活,一般在常溫下,避免陽光直射,環境不潮濕,不完全密封就可以了。
這時肯定有茶友想問:『這麼說散茶不是轉化更快,為什麼還要做成餅茶?
』
散茶與空氣接觸更多,轉化確實會更快,但也存在很大的風險。
因為散茶容易因受潮、吸附異味而變質,沒等感覺到轉化的差異就得將茶葉喝完。
而緊壓茶則可以保存得更久,對環境的要求也沒有散茶那麼高。
陳化一餅茶是需要時間的,『越陳越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物質、時間與空間的共同作用。
反過來說,一餅放了許久的老茶,有可能出現陳香,也有可能出現黴味。
喝老茶就像『拆盲盒』,在喝到之前你根本不知道它到底香不香。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