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茶界泰鬥張天福老先生 請默默哀悼。《圖+文》

沉痛悼念茶界泰鬥張天福老先生《享年108歲》

於今天上午九點二十二分在福州仙逝。

願茶仙張老一路走好,吉祥如意!

中國近、現代十大茶業專家之一,當代茶界泰鬥。

張天福從事茶業八十年,精研中國茶學,探究中國茶道、茶禮。

提倡儉、清、和、靜的中國茶文化精神。

人物簡介

張天福,茶學家,制茶和審評專家。

長期從事茶葉教育、生產和科研工作,特別在培養茶葉專業人才、創制制茶機械,提高烏龍茶品質等方面成就斐然,對福建省茶業的復興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晚年致力於審評技術的傳授和茶文化的倡導。

被中國茶葉學會授予『中國茶葉奉獻獎』,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堪稱國寶級的專家,被尊為中國茶界泰鬥。

1910年8月18日 生於上海

1911年,一家三口遷回故土福州

1916-1922年就讀於福州宮巷私立塾本小學

1923-1927年就讀於福州格致中學

1928年轉學於上海持志中學

1929—1930年 在福建協和大學學習,並畢業

1930—1932年福建協和大學助教

1934—1935年 赴日本與中國臺灣省考察茶業

1935—1939年 福建省立福安農業職業學校校 兼福建省建設廳福安茶葉改良場場長

1940—1942年 福建示范茶廠廠長兼蘇皖技藝專科學校副教授

1942—1946年福建協和大學副教授、教授兼附屬高級職業學院校長

1949—1950年 福建省人民政府農業廳崇安茶廠廠長

1950—1952年 中國茶葉公司福建省公司技術科長

1952—1950年福建省農業廳茶葉改進處、特產處茶葉科科長、副處長、享受教授級待遇

1956—1957年福建省茶葉學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

1980—1981年 退休、因病修養

1982—1989年 福建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技術顧問,主持烏龍茶作青工藝與設備研究

1989—至今 福建省茶葉學會名譽會長

茶王千千萬,泰鬥唯他

2005年8月拍攝的關於張老的專題片《茶界泰鬥張天福》,講述了他與茶結緣、以茶報國的人生歷程。

當看到字幕上打出『張天福,中國現代十大茶葉專家唯一的健在者』的字眼,張老百感交集——『隻有我還健在』,且不說他同時代的朋友,就連他的學生有的也早已仙逝。

(附:中國現代十大茶葉專家:吳覺農,王澤農,陳椽,莊晚芳,胡浩川,方翰周,馮紹裘,李聯標,蔣蕓生.》有位朋友曾掐算出人的一生隻有3萬天,而真正能做事的時間當屬中間的1萬多天,因為人類的壽命太短,並且太容易衰老,太容易生病。

可是,張老真正被媒體關注並推上巔峰,應該是80歲以後的事。

正因為張天福身體力行,以茶業實踐貫徹始終,老來才能享用美德之果,心境平和;才能回顧過往,事事光明磊落;才能擲地有聲:『我不是茶王,茶王有千千萬萬個,我是泰鬥,泰鬥隻有一個』人到了如此境界,豈能不輕松、常樂?

回顧過去,張天福一直從事茶業教育、生產、科研、制茶、機械研究和名茶審評,成就斐然。

他視茶為生命,從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的一名助教,到為福建省創辦了第一所茶葉學校、第一個茶葉改良場和第一個茶科所,為推動茶葉生產、教學、科研、茶文化的共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生命由茶組成,人生為茶

在張老的私人評茶室,臨窗的桌上常年擺著紅、綠茶、烏龍茶的標準評審杯具,面對慕名而來的茶人,張老常常一邊沖泡不同的名茶,一邊面授術語:需要多少克茶葉、多少毫升過濾水、多少溫度、多少時間、多少比例進行沖泡,或熱聞,或溫聞,或冷聞,或嘗滋味,或看湯色,或看葉底……便知這茶是什麼樣的制茶工藝做出來的,做出來的時間有多久了,是哪個區域生長的茶樹,品質特征如何,給多少分,價錢幾何,一一報出這些指標。

張老的味覺、嗅覺堪稱一絕,但他卻淡淡地說:『我學了幾十年還沒有學好』

面對年輕一代的求教,張老還樂於傳授評審技藝,手把手傳幫帶。

但他不能接受的事實是,有許多人沒有經過他的同意,都說是他的徒弟。

常有人說,張老品評茶都品評得『成仙』了,且不說僅僅福鼎同一區域的茶樹就有好多種,諸如有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之分,就說同一塊茶園,只要是中間有一條田埂分成兩邊的園子,兩邊接受的灌溉和陽光照射有點區別,制出來的茶葉味道就有所不同。

能品評出這個區別來,就是『茶仙』。

豁達,儉·清·和·靜

張天福深入研究中外茶道、茶禮,集古今茶文化之大成,1996年提出儉、清、和、靜的中國茶禮,他說:茶尚儉、勤儉樸素;茶貴清,清正廉明;茶導和,和衷共濟;茶致靜,寧靜致遠,以此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他還把4字飲茶禮儀升華到為人處世之道,認為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提倡的高尚品格和處世哲學,在當今市場經濟發展的新時代尤為寶貴。

風雨滄桑近百年,在張天福超然曠達的外表裡,跳動著一顆奔騰不息的『中國心』。

他生在福州名醫之家,青年違背父母之命不學醫而學農,矢志興茶為報國;老年退職不退休,利用各種場合宣揚茶文化,獨尊『以茶為國飲』,提倡『中國茶禮』,為的是國人養生健身,牽掛的是中華民族素質的增強。

我們一定會深深的記得您的教誨和指導。

願張老一路走好!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