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期茶、酸味茶、倉味茶,茶圈飽受爭議的4類茶,究竟能不能喝?《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看視頻時,看到一段關於隔夜茶的『神評』。

有人在一本正經地分析,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黑茶,哪些茶隔夜後還能繼續。

其中,博眼球的奇葩觀點,密集『炸』了出來。

『玻璃杯泡出來的綠茶,蓋好蓋子放冰箱冷藏,隔三天都不會變味,冷泡隔夜綠茶更適合夏天,隔夜泡才能浸透味』

『紅茶是全發酵茶,隔夜後有益菌會增多,喝起來更有益處』

『白茶白毫銀針能夠‘抗氧化’,隔夜後也不會變質……』

接二連三的『雷人雷語』,不僅讓人越聽越無語,更是越聽越雲山霧罩,不知所雲。

從喝茶角度看,對方的觀點明顯是反常識的。

茶,不論如何還是在泡開後趁早、趁新鮮、趁風味正好時,及時喝掉比較好。

隔夜茶就算沒有變質,沒有發出異樣怪味,茶味表現也會走下坡路。

隔夜茶,不單單是隔了一夜沒喝完的茶葉那麼簡單。

從晚八點到早八點算隔夜茶,而一早泡開後,放到晚上八、九點還是沒喝完的茶,本質與隔夜茶毫無二致。

泡茶喝,建議喝多少泡多少,盡量將泡開的茶早點喝完,不要放置時間過長。

早早喝入『五臟廟』,更能避免浪費好茶!

茶圈裡『什麼茶不適合喝』屬於經典熱議話題,除了隔夜茶以外,包括過期茶、酸味茶、做舊茶、倉味茶在內,也是爭議不斷。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喝茶過程才能更安心。

圍繞『能喝』與『不能喝』,這4類飽受爭議的茶葉, 還是早點看清真相為好。

《2》

一、過期茶能不能喝?

站在商品銷售角度看,一款茶只要上架銷售,必然得標註生產日期、保質期限等,否則就是三無產品。

但茶圈內,茶葉的保質期限標註是長是短,自由權在於商家。

比如,同樣是巖茶大紅袍,有人標保質3年、有人標保質5年、有人標幹燥密封狀態可長期保存……

林林總總,不盡相同。

客觀看待茶葉保質期,可視作商家給出的品質承諾,承諾在規范倉儲前提下,本產品在保質期限內可以放心飲用。

而超出保質期限的茶,不在承擔范圍內。

所以,從穩妥起見,過期茶得慎喝。

有不少茶客認為,茶葉沒有保質期一說,只要沒發黴,不論過期多久都能喝。

但一款茶不發黴,僅是我們對喝茶的最低容忍底線。

過期許久,但外觀沒有發黴異樣的茶,在泡開試喝前肯定得多留心眼。

如果擔心浪費,不舍得扔掉過期茶。

那麼,經典不過時的方法是先裡裡外外檢查確認過後再說。

先看幹茶,沒發黴/沒異樣/幹茶手感摸起來幹燥/保留有茶香,才是勉強過關。

再聞茶香,從幹茶、到蓋香,無一遺漏地細細聞過去,看看是否有悶味、怪味出現。

接著看湯色,好茶以茶湯清澈透亮為佳,要是某款過期茶泡出來湯色暗沉、無光澤,甚至湯水渾濁,肯定是不喝為好。

最後是小口試喝,判斷過期茶還能不能繼續再喝,他人的建議未必靠譜,自己能喝得下才是王道!

《3》

二、酸味茶能不能喝?

不久前看到有人留言。

『茶葉發酸很正常,酸味也屬於茶味的一種,茶葉喝起來有酸味不可怕,主要看好不好喝……』

乍一看,這番話似乎很公正。

但轉念沉思,卻經不起深扒。

因為不論綠茶、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茶葉泡開之後,茶味喝起來最好是不酸!

綠茶,註重茶味清鮮。

紅茶,以清甜甘潤爽口為好。

白茶,茶味特點可用『鮮、香、醇、爽』概括。

巖茶,喝起來要有香、有水、有韻味《巖韻》。

普洱茶,茶味要醇要厚,以回味持久舒適為佳。

不論怎麼看,歷來茶圈主流對好茶的評價裡,都不涉及半個酸字。

不能讓茶味發酸,視作為常規化茶湯風味。

對待一杯喝起來酸味明顯的茶湯,還是多加警惕為好。

喝起來酸澀、酸苦、酸味濃烈、臭酸交加的怪味茶,敬而遠之為好!

《4》

三、倉味茶能不能喝?

倉味,通常出現在各式老茶裡。

比如,老黑茶、老普洱、老白茶。

早些年,倉味一說在普洱茶圈內較為常見,但近些年有漸漸轉移到白茶界的趨勢。

到底,什麼是倉味?

茶葉倉味形成和什麼有關?

發出倉味的老茶能不能喝?

是不是『退倉』之後就能喝?

這一系列相關問題,值得逐一扒一扒。

倉味的產生,顧名思義和倉儲過程息息相關,隻有當茶葉存放在倉儲條件差的地方,才會沾染倉味。

否則,在密封、避光、幹燥、陰涼、潔凈的標準倉儲環境下,一款茶哪怕存再久,也不會發散出奇怪的倉味。

它聞起來就像走進一間佈滿蛛網、塵封已久的木屋,推門走進,迎面就是一股『悶味+灰塵味+雜味+陳腐味』綜合起來的怪味。

倉味濃重的老茶,是儲存失敗的見證,不建議多喝。

尤其是倉味明顯的老白茶,它一早就脫離了白茶的鮮香醇爽風味,而是徹底變質變味。

哪怕是通過醒茶,褪去大量倉味後,茶味也不會好喝。

因為,變質茶不論如何,本質難改。

並不是簡單地醒茶『退倉』,就能讓徹底變味的茶葉起死回生般『回春』!

《5》

四、做舊茶能不能喝?

喝白茶,不少茶客有『求老』心理。

表現為,認為白茶新茶不值得喝,隻有喝老白茶才拿得出手,喝起來有面子。

於是在買茶時會過分關注一款茶夠不夠『老』,覺得老白茶不存放8年、10年根本不值得買入手。

但事實上,老茶難得。

年份越老的白茶,市場存量越少,買到做舊茶的踩坑風險就越大。

在買老白茶時,不加細辨,沖動消費,隻看中存茶年份老+價格足夠實惠,就直接爽快下單,大概率會遇到年份造假的做舊茶。

之前就有茶客過來咨詢,他在直播間拍到幾餅七年陳的老白茶,價格倒是不貴,但請教了身邊懂行的朋友後,他們都說這是做舊餅。

奇怪的是,這雖說是做舊茶,但煮出來棗香也是很濃鬱的,茶味不算太難喝。

請問,我如果繼續喝這餅做舊茶,會不會有害?

那位茶友的提問,給我們帶來了一道難題。

從規避風險角度看,喝茶時,千萬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明明知道自己買的茶是做舊的、是造假得來的、年份不是真實的。

如此品質沒有保障的茶,當然是不喝為好!

有道是,寧喝白開水,莫喝做舊茶。

在喝茶這件事上,沒必要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6》

惜物,是傳統美德。

磕裂後的茶盞,用金繕細細修補起來,能增添出不一樣的風味。

普普通通的入門級白瓷蓋碗,泡茶時不小心磕缺了角,也不用太心疼,換上一個新蓋碗繼續泡茶,舊蓋碗裝上水後,養上一枝綠蘿,也是不錯的茶桌裝飾。

一罐茶喝到最後,哪怕再怎麼小心翼翼,剩在罐底的茶葉還是偏碎,將碎茶收集起來,放進植物纖維的茶包袋內,自制幾泡碎茶包,平日上班時可用大杯直接泡,也算不浪費好茶。

但惜物時,要選對方向。

隻有保留有價值的事與物,才值得好好珍惜。

而那些品質惡劣、風味差勁的劣質茶/變質茶,更建議盡早斷舍離。

當斷即斷,才能免受其亂!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