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季的一天,艷陽高照而又清風徐來,我們相伴采白牡丹去了!。《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今天醒得特別早。

不是因為陽光曬在窗戶上,刺醒的。

畢竟,李麻花大小姐關不嚴窗簾,也不是天天常有。

今天是被院子裡采茶工嘈雜的聲音吵醒的。

才六點,就因為天氣過於晴好的關系,被老S趕到山上去采茶了。

她們一人吃了一碗冰凍水餃,帶上幹糧,便浩浩蕩蕩地出發茶山去也。

這樣的艷陽天,采下來的白牡丹茶青一定特別香。

大家都得趕早起來,上茶園去采上一整天,收獲多多的白牡丹茶青,才甘心。

所以,一刻都不敢耽誤,一點都不能松懈。

三下五除二,就上工了。

我上後山的小茶園看了一下,橘子樹竟然開花了。

小小朵的白色花瓣,隨著微風,在搖曳,飄揚出清幽的花香。

折下來兩枝,準備帶回廠裡,插在茶桌了。

一路上,花香盈盈,充滿了鼻端。

突然間想起,白牡丹加工時,廠房裡那高高飄揚的花香,跟這橘子花的香味,還挺接近的。

都是微微的小黃蕊,發出清幽微甜的,花香。

《2》

去茶山的路,有一些是泥濘的,有一些是幹的。

路的兩旁,有高高的雜草,和長大了的蕨菜。

前幾天它還是一根根紅紅的粗粗的莖幹,掐下來可以炒雞蛋吃。

現在,它已經是一枝蔥鬱的新綠,有纖細的脖頸,挺拔的身姿,有嬌嫩的葉子。

當然,現在它已經不能炒著吃了。

它的導管,變粗了,也變堅硬了,吃起來,口感是相當的不好——那個詩經裡的男子,估計也是想到蕨菜長大了不好吃,才改成送女生一隻狍子的吧….

在那個年代,想吃上一口肉,還真不容易。

於是,李麻花總結說,這個男生還蠻大方的。

幾千年之後,詩經裡的男女早已經作古。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早晨,兩個閩越國後裔,談論著他們的故事,行走在通向茶山的路上。

隨手采下一根蕨菜,扭成自己想要的形狀,這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見證了無數的滄海桑田,見證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也見證了無數的,愛恨情仇。

它不能言,但它卻道盡千言。

《3》

行到更高一些的山路上時,已經可以見到梯田狀的茶園。

這些年,福鼎白茶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市場容量一擴再擴。

映射到茶山上,最大的變化便是,茶園越來越多了。

從前的茶地,當然繼續種著白茶。

從前的菜地,也有一部分改種了白茶。

從前種黃梔子的地,更是大部分都砍掉,改種了白茶。

於是我們便可以看到,在各個村子周圍,茶園越來越多了,田間地頭,觸目所及,皆是白茶樹。

所不同者,有的是新樹,有的是老樹。

新樹苗小,新樹芽多,新樹芽不夠硬,但勝在產量高,更勝在消費者分辨不出來。

老樹筋骨粗壯,老樹枝冠寬大,老樹湯水稠滑,但,老樹若不臺刈,則產量不太高。

於是,市場上新老混雜,這才有了年年更多的總產量。

《3》

茶園邊的小路,是泥巴路。

沒有修葺過的,原生態的,一下雨就泥濘難行的那種。

但今天是晴天,這路,便顯出它的質樸風情出來了。

黃黃的泥土路,當中夾雜著小石塊,小石子,還有雜草和自然繁殖出來的野茶樹間雜其中,實實在在,便是一副茶山生態的折射圖。

土壤,爛石,植被,茶樹,都有了。

路的一側,是高高壘起來的,不知道已經經歷了多少年風雨的,老茶園。

這種倚山而建,壘石成臺的茶園,我們習慣性喚它——盆栽式茶園。

盆栽式茶園,是最能判斷一個茶園新舊的。

新的茶園,石塊整齊仿佛刀切,一塊一塊,像磚頭一樣擺放齊整。

而舊的茶園,石塊圓潤,按形狀堆砌起來,雖然力求縫隙不大,但仍然不能讓石塊與石塊之間,達到刀削斧鑿一般的契合度。

兩種外觀,一目了然,一看便知。

當然,無論是新茶園還是舊茶園,隨著時光流逝,在這些人工壘起來的石塊上,照例會爬滿了厚厚的青苔,掩蓋住了它本來的面目。

而在青苔邊上,石頭縫裡,還生長著一叢一叢的狗尾巴草。

這時節,狗尾巴草生長得極為茂盛,細細高高,站得筆直。

仿佛這山中,它便是主人一般。

聳立在山間,有縱橫睥睨之態。

《4》

太姥山上的狗尾巴草,我發現的,就有三種。

一種是長穗的,一種是粗穗的,一種是細穗的——請原諒,沒有什麼植物知識的文科生村姑陳,隻能從穗子的外形,來區分這三種狗尾巴草。

在春天的時候,它們雜生在一起,生長在茶園邊上的石頭縫裡,或者茶園路邊的田梗上,綠油油一叢,分不出品種來。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到了秋天,它們結籽了,梗也變黃了,葉也變黃了,便極容易分辨出來了。

長穗的狗尾巴草,它的籽黃黃的,穗尾下垂,像極了四月間的麥穗。

粗穗的狗尾巴草,它的籽是紫色的,一顆顆飽滿又分明,李麻花說這完全不像是狗尾巴,摸上去油順短滑,倒像是貂毛的樣子。

細穗的那種狗尾巴草,就比較常見了,山下城裡也常見得到,普通的樣子,到了秋天,結出來的籽,淡淡地黃,搖曳在秋風裡,存在感也是淡淡的。

有點像林妹妹放走的那隻風箏。

飄搖而去,也不知道落在了何處,徒招來瀟湘妃子的幾滴眼淚。

《5》

一路走一路停。

終於來到了S師傅奶奶留下來的茶園。

這一路上,經過了他叔叔家的茶園,他表哥家的茶園,還有,他堂弟家的茶園。

誰說中國人喜歡辦家族企業的?

還真說對了。

一起做某個行業的,通常,都是沾親帶故的一家人。

那一片茶園,連綿廣大,幾乎占有了一個山頭,後來被幾家人分了。

右側是一條通往深林的路,那裡面,是一片荒野茶園。

目前僅存的,稍微成規模一點的,荒野茶園。

生得很雜亂,在裡面采茶,爬高下低,左伸右屈,如同練瑜珈的那種。

李麻花說,我們明天去采荒野牡丹。

今天,我們先把一級白牡丹再采一拔。

然後,她就竄到茶園裡,跟一個奶奶采茶沒人照顧也帶來茶園的小男孩玩起來了。

玩的是她新買的無人機。

隻有村姑陳,乖乖地陪在S師傅的媽媽身邊,一邊采白牡丹,一邊聽她講當年沒通電的時候,發動全村男人抬木頭上山牽電線的故事。

這位樸素的畬族婦女,基層幹部出身,在貧困山村裡,實幹扶貧。

太姥娘娘膾炙人口的救死扶傷故事裡傳導的樸素精神,也無非就是這樣了吧。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