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某次在直播間,看到一款『新奇特』的白茶,按主播介紹他們的白茶屬於高香型白茶。
欸,不對吧。
白茶怎會有高香型、濃香型之說?
這些奇奇怪怪的噱頭,是打哪冒出來的。
為了一探究竟,待在那個直播間內潛水半小時,收獲如下。
稍微整合一下,按對方介紹,從2013年之後,隨著白茶逐漸變火,帶動了不少周邊縣市的制茶轉型,不少制茶人開始嘗試用高香型烏龍茶品種,加工成白茶。
這倒是大實話。
因為茶圈裡,存在一類機會主義者,擅長跟風。
表現為,哪一類茶熱門,就瞄準時機入場,打算分一杯羹。
當年鐵觀音大火時,各地仿制出來的XX觀音,不計其數。
後來隨著風水輪流轉,之前在替茶友鑒茶時,接連遇到好幾款產地安溪的『大紅袍』,這著實令人哭笑不得。
再到現在,各地跟風湧現出來的白茶,其態勢更是如雨後春筍,如星火燎原,此起彼伏。
雖說,隨著白茶產能的擴大,這種趨勢難以避免。
但接下來的這番話,卻值得深思。
因為對方稱,像奇蘭、梅占、黃觀音等高香型烏龍茶品種,做出來的白茶花香突出,湯感醇厚,在茶香方面遠比傳統白茶有優勢,在湯感上也比普通白茶來得濃鬱味厚。
所以,這類『烏龍白』按照市場化方向,可定義為高香型白茶、
看到這一幕,麻花的腦海裡閃現出無數巨大問號。
並且心裡的第一想法就隻有一個字——亂。
談及巖茶裡的小品種,這3個真相不吐不快。
《2》
一、烏龍茶樹種適制白茶嗎?
按照白茶國標內容規范,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尤其是梅占、奇蘭、黃觀音等,根本不在適制白茶的茶樹品種名錄裡。
即便當這些茶樹品種發出嫩芽嫩葉後,請人采下,再按照白茶的萎凋、幹燥等基礎工藝進行加工。
最終做出來的成品,也實屬不倫不類。
較真來看,這算不得白茶,頂多屬於另類創新茶。
畢竟,它們從制茶源頭上,方向就已經錯了。
以黃觀音為例,在巖茶裡,黃觀音105可謂是我們的老朋友了。
論來源,黃觀音是鐵觀音和黃旦雜交培育出來的後代,誕生時間並不算長,但在一眾新品種裡頗有名氣。
因為它適應性強、易推廣、香氣好、繼承了黃旦的『透天香』屬性、茶樹新梢持嫩性強、經濟效益高……
在巖茶圈內,105可謂小有名氣。
喝茶口味偏好香氣馥鬱的茶客,會愛上黃觀音的高調花香。
但將黃觀音跨界到白茶領域,那就太奇怪了。
因為大夥可以細致觀察一番,黃觀音的芽頭和葉背,橫豎看去,茶毫數量寥寥無幾。
從根源上,它就沒有生成毫香的基因。
做出來的茶,又怎麼會具備白茶的特有風味屬性?
《3》
二、巖茶裡,黃觀音等小品種沒有巖韻?
武夷巖茶圈內,黃觀音、奇蘭、瑞香、金牡丹等以茶香為主打的品種,和主流的水仙、肉桂相比,仿佛是『二等公民』。
很多茶客會覺得,黃觀音這類巖茶,沒有高級感。
比起肉桂和水仙,在黃觀音之類的品種茶身上,根本喝不到巖韻。
其實,此言謬以。
論品種熱度,黃觀音的確不如肉桂那麼有名氣、普及率高、種植面廣。
但論巖韻有無,這壓根和品種無關。
當你需要判斷一款巖茶有沒有巖韻,得看山場。
巖巖有茶,非巖不茶。
產自正巖的,茶地四周分佈較多丹巖,土壤內部含有豐富風化巖碎屑的巖茶,在得天獨厚的正巖山場環境滋養下,巖韻風味突出,湯感醇厚,滋味飽滿,韻味卓然。
咽下茶湯後,浮現在喉間的美妙回味,可供細細欣賞。
不論水仙肉桂,還是黃觀音金牡丹,一款巖茶只要產自正巖,就少不了巖韻。
拿正巖黃觀音VS外山肉桂,談及巖韻突出程度,肯定是前者勝出!
《4》
三、包括黃觀音在內的品種茶,統統不值錢?
近些年混跡巖茶圈,常能看到這樣的說法。
『黃觀音就是沒有肉桂值錢』 『像黃觀音這樣的茶,能賣2000一斤已經算到頂了』 『肉桂價高,黃觀音之類的茶,普遍很便宜……』
但和前文主旨一樣,判斷武夷巖茶的品質好壞時,不能單看品種。
前面舉例提到的想法或多或少都太片面。
巖茶論品質高低,和具體品種不相關。
武夷巖茶品種眾多,市面上能買到的品種,估計有近一百種。
一個品種一個味,彼此之間品種特征各不相同。
正是因為品種眾多,可選項豐富,才讓巖茶的風味體系更加健全。
在黃觀音、金牡丹、水仙、肉桂、鐵羅漢、梅占等諸多品種間,眾生皆平等,彼此間隻存在個性差異,不存在品質差別。
如果某一天,巖茶裡隻剩水仙、肉桂可選,而其它品種通通消失不見,在喝茶可選項上未免太單調乏味。
再說了,喝茶口味選擇,本身就是各花入各眼。
對喝慣了花茶,喝慣了花香馥鬱口味的茶客而言,他們在初次嘗試巖茶時,肯定是選黃觀音這類花香高調的品種,更『行銷適路』。
青菜蘿卜,各有所好。
所以,在哪個巖茶品種更加有高級感這個問題上,並沒有定論。
若認為黃觀音這類茶不值錢,說明你之前遇到的品種茶,在山場/工藝方面略有欠缺。
要不然,產自正巖山場的黃觀音,按如今的市場環境看,又怎會不值錢?
在早些年肉桂大火的時候,正巖一帶不知有多少非水仙、非肉桂的品種被其主人砍掉,改種成經濟效益更高的肉桂。
現如今,放眼整個巖茶圈,正巖梅占、正巖北鬥、正巖金柳條、正巖黃觀音等,都是頗為難得的存在。
按照物以稀為貴的市場前景看,若說黃觀音這類品種不值錢,未免為時過早!
《5》
巖茶圈內,黃觀音這類品種茶可謂是背了不少黑鍋。
比如,被人冤枉成,品種茶沒有巖韻。
比如,被人誤解成,黃觀音沒有肉桂值錢。
比如,被人認為這些品種茶僅僅是聞著香,但喝起來湯感沒內容。
空有高香,沒有內涵。
再比如,被人認定成高香品種茶隻能焙輕火……
其實這些想法太狹隘,誠然如今的正巖核心山場裡,種植的茶樹多數以水仙肉桂為主。
迄今能被人保留在正巖山場,沒有被砍掉改種的黃觀音,少之又少。
市面上,擁有大批產自非正巖山場的,沒有巖韻,湯感薄的便宜黃觀音存在。
久而久之,難免會讓人形成類似上文的誤解。
但凡事無絕對。
當你喝到一款真正產自正巖的黃觀音時,事實勝於雄辯,所謂『湯感薄』、『沒巖韻』的誤會,統統能迎刃而解。
在焙茶方面,這些註重香氣的品種,主流上火功的確不會太高。
出於保香的目的,它們大多是焙輕火、中輕火。
但這並非意味著,這些品種茶僅能焙輕火。
早兩年,曾喝到過一泡焙到中火以上的黃觀音,花香混合著果香一同出現,湯感稠滑,回甘裡透著花香。
這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果香黃觀音,完全可以打消那些認為黃觀音僅適合焙輕火、隻有花香的片面想法。
一言概之,在巖茶江湖裡,一款好茶的風味擁有無數種可能。
看待巖茶的品種問題時,千萬別急著盲目下定論!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