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和獨立泡袋包裝的巖茶不同,散裝茶的保存要麻煩一些。
畢竟,單獨泡袋密封的茶,一次一袋,直接泡完。
而散裝的巖茶,拆封之後,剩下來的茶葉還得另尋『有效密封』的存茶法子。
不然,拆開泡來喝了一、兩次後,剩餘在袋內的大半茶葉易跑氣變味。
一旦存壞變質不能喝,就太可惜了。
近期遇到有茶友提問:『有些巖茶買的時候,是鐵盒內另有獨立小包裝,將原先的茶葉喝完後,可不可以將買來的散裝肉桂,放進這種密封盒長期保存?
』
上網查了查,說法各異。
有人說茶葉會吸味,會染上金屬味。
也有人說這樣完全沒影響,過去的月餅盒、曲奇盒等,都可以專門留下來放茶葉。
麻花倒是覺得,這個問題不是明面上『是』或『不是』那麼簡單。
在其背後,有不少存茶細節值得再次細說。
《2》
一、散裝肉桂,能不能放進密封罐?
長話短說,可以是可以,但要看清前提。
適合存茶的茶葉罐,要確保潔凈、避光、密封。
經常喝茶的人家裡,買茶頻率一多,家裡總能積攢一堆茶葉罐。
逢年過節收幾盒茶後,更是能攢下不少禮盒、禮品罐、陶瓷茶葉罐等。
買入散裝茶葉後,將這些剩下來的精美茶葉罐二次利用,想法出發點是好的。
但從實用角度出發,存茶要確保幹凈、潔凈。
要是一個舊茶葉罐內,此前裝過氣味明顯的物體《比如茉莉花茶等》,肯定不適合再去存巖茶,不然100%會串味。
諸如陶瓷罐《罐口難以嚴實封口》、紫砂罐《密封效果差》等,防潮性能堪憂,不適合存茶。
當你動了將這些舊茶葉罐進行二次利用的念頭時,要檢查一兩遍。
先篩去那些密封性差的、有雜味殘留的再說。
在一眾茶葉罐內,鐵罐存茶的實用性更高。
不過,在將散裝巖茶放進鐵質茶葉罐前,不建議『裸罐裝茶』。
鐵罐與茶葉之間要套上食品袋,加一層食品密封袋防護。
這樣能有效避免茶葉裝入密封罐後,染上所謂金屬味的可能性。
裝入茶葉,綁緊/夾緊塑料袋口,再合蓋密封,存茶效果更穩妥!
《3》
二、散裝肉桂,能不能放進密封罐內長期保存?
講一句車軲轆話——散裝巖茶能放進鐵罐內密封保存,但不能長期存放。
起因是,鐵罐存茶的密封性有限。
常見的馬口鐵罐,看似密封,但實際上還真的不夠密封。
特別是遇到三伏天等高溫悶熱鐵罐,待在罐內的茶,既不透氣,又不散熱。
長期久存,還真的不適合。
之前,有武夷山的朋友給我們寄來茶樣。
有雀舌、有奇蘭、還有黃觀音,清一色裝進密封袋內,拿起袋子掂了掂,少說也有近二兩《100克》。
拆開密封袋後,先試茶。
後來,擔心這些樣品跑氣,特意找了平日常用的黑色圓罐裝茶。
將這些巖茶樣品分裝進入罐內後,放在櫃子裡。
再然後,就開啟了試十二釵,以及大量試其它新茶,這批巖茶一放就過去了三、四個月。
某次再拆開,發覺湯感明顯比之前變薄。
作為輕火茶,原先馥鬱的花香『嚴重掉線』,香氣變淡不說,茶湯喝起來還隱約帶有雜味。
這無一不在說明,這茶跑氣了。
轉念想了想,將散裝茶葉放入鐵罐內,原本就是為了短期、臨時存放。
從大方向看,並不適合久存。
趁早盡早喝完,才是上選。
《4》
三、大袋散裝巖茶,拆封後宜盡早喝完。
武夷巖茶裡,山場正、工藝出色的正巖茶,除非特意定制,一般少有大袋散裝的情況,獨立泡袋密封才是主流。
從市場情況看,大罐/大袋的散裝巖茶,以口糧茶為主。
這些口糧巖茶的共性之一是包裝份量大。
一袋裝半斤、八兩,甚至一斤,也是常事,能滿足部分日常茶葉消耗量大的老茶客的飲茶所需。
但這種大份量的茶,在拆開之後,接近小半年時間還是沒能喝完。
一旦放到最後存壞變質,整袋茶喝一半扔一半,那就太浪費了。
這種大份量的散裝茶,建議針對性存茶。
首先,包裝份量不要盲目求大。
根據自己日常喝茶頻率,如果做不到平均下來,每天喝3-4泡左右的茶。
沒必要買入那些份量高達1-2斤,甚至份量更多的散裝茶。
其次,日常取茶需要細心。
假設一袋剛拆封的巖茶,拆封後過了大半個月,茶香明顯發生跑氣。
這種情形很多時候是取茶細節沒做到位。
比如,每次在取茶前,哪怕手上還殘留有水漬,也顧不上先擦幹凈手,就直接伸手抓茶。
比如,取茶後,密封袋內的散裝茶沒有及時捏緊封口,或者沒注意將鐵罐內的茶葉原樣密封。
比如,日常取茶頻率太高,幾乎每天都要打開取茶。
取茶時,巖茶的幹茶條索直接暴露在外,如果剩在最底下的茶葉沒有及時泡開喝,放到後面或多或少會變味。
最後,適當分裝。
為避免頻繁取茶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妨將散裝茶自行分裝。
按80-150克左右的份量,裝入幹凈的密封袋或鐵罐內,捏緊/合緊袋口後,最好再套一層密封袋,加上雙層保護。
按這樣,將前一袋80克裝的散裝巖茶拆開喝完後,再拆開下一袋。
及時分裝能避免頻繁取茶產生的存茶幹擾,更能有效預防跑氣、存壞等糟糕局面。
《5》
四、什麼樣的巖茶,才能長期保存?
往大了去說,做青做透,焙火到位的巖茶,才能久存不易返青。
反觀那些放了一段時間後,就返青生出青味,需要再次復焙的茶,肯定難以久存。
對普通茶客而言,長期存巖茶是一件投入大、風險高的事。
因為,做青做透、焙火焙透的優質巖茶,入手成本並不便宜。
因為,長期藏茶,最好要有一定規模。
少量的半斤八兩茶,且不說批量存茶更能讓茶香聚集,單從多年存茶付出的成本就劃不來。
因為,哪怕茶葉本身品質再好,也得提供足夠優秀的專業存茶環境,才能為巖茶的後期保存保駕護航。
近些年,麻花參觀過很多地方的茶農倉庫。
從巖茶,到紅茶,再到白茶,甚至於雲南易武等地的茶農,他們在建倉庫時都是很有講究的。
在裝修設計時,時常會鋪木地板防潮,做好墻體防水。
在日常維護上,需要用抽濕機與空調等,提供適宜存茶的溫濕度。
總之,達到商業化規模的存茶,成本支出不低。
如果僅是為了滿足日常所需,沒必要盲目久存!
《6》
存茶這件事,註重術業有專攻。
買入散裝巖茶後,家庭存茶的首要出發點,不是將茶葉天長地久地儲存下去。
口糧級的散裝巖茶在拆封後,確保這袋茶從頭喝到尾,沒有返青變質,才是重點。
要不然,喝到一半後,發現剩下來的茶葉已經變味,那就太可惜了。
日常存茶,為的是避免茶葉跑氣、變味。
至於那些動輒存10年、藏20年,期盼藏茶升值的念頭,對口糧級別的散裝巖茶而言,根本不現實。
盡量做到密封、防潮、幹燥、避光、陰涼儲存。
趁著巖茶風味正好,及時飲用,才是務實之選!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