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巖肉桂,是武夷巖茶肉桂的天花板?這3個謠言,是時候披露了。《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很早之前,行走在各大正巖山場裡,麻花常問茶農朋友一個問題。

每次只要一看到有特點的巨大丹巖,免不了要停下來問問路,『這塊巖茶的名字是什麼?

當然了,那些有特色、有名氣、廣為人知的丹巖,都是有取上名字的。

武夷山那些七十二峰、九十九巖就是這麼來的。

比如,看起來像老鷹嘴巴的,叫鷹嘴巖。

比如,坐竹筏時,那個姿態曼妙的細高丹巖,是武夷山景區的標志物,是有名的玉女峰。

再比如,那片整面山巖都平平整整,像是切西瓜那樣被從中剖開的山巖,叫曬佈巖。

話題再扯遠些,曬佈巖的來歷還有故事可講。

據說舊時有神仙路過武夷山,不巧在九曲溪裡弄濕了衣服,然後就平攤衣物進行晾曬,那曬佈巖上的條條褶皺,正是衣角皺痕……

但除了這些造型凹得有特點的山巖外,很多時候,就算問當地茶農,這塊巖叫什麼名字。

他們也說不上所以然來,有的是尷尬一笑,表示自己不知道。

還有的直脾氣的茶農,立馬就開始傲嬌抱怨——『哎呀,我們從小生活在這裡的,就沒聽過有名氣,或許在你們眼裡看著覺得稀奇,但在我們看來,也就那樣,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山巖罷了』

這話在理,武夷巖茶的山場分類裡,但凡以XX巖和XX峰為後綴的山場,地形條件有不少類似處。

四面開闊,光照充足,巖壁高聳,丹巖聳立。

就像大名鼎鼎的馬頭巖,站在開山坪的高處望去,能看到馬頭巖的標志性地標。

提到馬頭巖這個山場,很多人都不陌生。

馬頭巖的名字由來,據說是這裡聚集著五個山峰,遠望過去像五馬奔槽。

因為形象好,所以得名。

嗯,看起來就像馬頭?

怎麼去了這麼多次,都沒看到呢?

好生奇怪。

後來才知道,得用鳥瞰的視角……

原來如此,這也太抽象了!

總之,對著一處造型凹得別致的山巖,聯想它的名字,需要具有想象力!

《2》

上禮拜看直播,看到有人介紹『馬肉』。

直播間裡,主播接二連三往外拋出來的廣告詞很是浮誇。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話。

『馬頭巖肉桂,是武夷巖茶肉桂的天花板!』

偶買噶,這真的是太敢說了。

雖說,馬頭巖的山場環境的確不錯,是正巖核心山場,名氣不小。

但提到山場優勢,在諸多正巖核心山場裡,肯定是牛欄坑的排名更靠前。

畢竟在三坑兩澗裡,牛欄坑才是冠絕一眾山場的翹楚。

論名氣,牛欄坑肉桂的名頭更響亮。

想當年,在廣大茶客不知有肉桂,隻知大紅袍時,天價茶葉蛋的橫空出世,一舉帶火了肉桂,帶火了牛欄坑肉桂,帶火了三坑兩澗概念。

不論如何,馬頭巖的山場優勢和知名度都不可能越過牛欄坑,爭得肉桂天花板的稱號。

畢竟,用武夷山胡歌的話來解釋——世界上隻有兩種肉桂,一種是牛欄坑肉桂,另一種是其它肉桂。

馬頭巖肉桂的江湖地位,並不比『牛肉』。

更何況,拋開山場優勢不談,某款巖茶肉桂是否頂級,也不能隻看山場。

在其背後,制茶工藝也很重要。

山場頂級+工藝一流,才能做出天花板級別的好茶!

《3》

之前有茶友特意過來了解。

開門見山,直指重點——聽說馬頭巖不屬於三坑兩澗的范圍?

嗯,這是從哪裡『聽』來的流言。

茶友表示,他特意查了資料。

武夷巖茶裡,三坑兩澗包括有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澗、悟源澗。

白紙黑字,一目了然,哪裡有馬頭巖之類的字眼?

先別急,這不過是一場誤會。

武夷巖茶的三坑兩澗核心山場,並非是字面意義上的三條坑,兩條澗那麼簡單。

而是以三坑兩澗為軸心,劃出來的范圍圈。

這一切,得從地形環境說起。

坑,指天然凹陷,中間低、四面凹,接近於小盆地,整體環境相對陰涼清幽。

澗,指天然水域,在巖茶山場裡,澗流通常穿坑而過,形成獨有的坑澗小氣候,為其補充水分。

坑與澗,可謂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畢竟,以澗命定的山場,發源自高大山巖的罅隙處,建立在『坑』的基礎上成型。

在緊緊相挨的兩山之間,流出潺潺溪流。

巖茶的三坑兩澗裡,悟源澗和流香澗的水域,肯定不止連接三坑那麼簡單。

期間還有經過馬頭巖、水簾洞、九龍窠、天心巖等眾多正巖核心山場。

再說了,就跟水簾洞與慧苑坑《章堂澗》緊緊相鄰那樣,站在馬頭巖開山坪,沿著小路走去,穿過磊石巖就能到達悟源澗。

馬頭巖和悟源澗之間,堪稱緊密相連,沒有距離。

按照行政劃分,悟源澗歸馬頭組所有。

又怎能認為,馬頭巖不屬於三坑兩澗的核心山場?

《4》

最近新聽到一段關於馬頭巖的八卦。

據說,馬頭巖的肉桂,普遍容易出大桂皮風格?

先簡單介紹一些大桂皮。

大桂皮,就是以桂皮香為主打香型的肉桂,整體風味相對更『剛猛直』,辛香犀利,風格突顯。

在早兩年,大桂皮肉桂是茶桌上的寵兒。

但從今年的巖茶風向標看,將肉桂的香氣、滋味做得協調、均衡,才更受歡迎。

話說,巖茶要做出大桂皮風格,要有什麼前提?

馬頭巖肉桂是不是更容易出大桂皮風格?

從大桂皮的風格描述來看,不難理解,正巖一帶巖上、崗上的茶,更容易做出這種高調、高揚的風格。

而馬頭巖是一個大山場,裡面大大小小涵蓋有無數山場。

不能一刀切的認為,馬頭巖的茶,一定是『巖上茶』的風格。

畢竟,馬頭巖裡除了有貓兒石、開山坪、磊石巖等相對地勢環境開闊的山場外,還有涵蓋桃樹窠、蟠龍澗等。

大山場裡,套著小山場。

既有地勢開闊,光照充足,日照時間長的巖上地形。

又涵蓋有坑澗一類的清幽細膩,漫射光多,日照適中的坑澗山場。

所以,不能以為馬頭巖的茶都是霸氣高調,容易出大桂皮的款型!

《5》

正巖核心山場的肉桂裡,『牛肉』和『馬肉』的話題度是最高的。

在不少茶客眼裡,牛欄坑肉桂的產量少,價格高企,一年之內能喝到兩三泡『真牛肉』,已屬奢侈。

相比下,馬頭巖的地盤比牛欄坑大多了。

和『牛肉』相比,馬頭巖肉桂產量高,價位相對親民不少。

不少巖茶老茶客平日在喝肉桂時,喝到馬肉的幾率遠比牛肉更高。

論觀眾緣、論親民度,馬肉顯然更有優勢。

但不適合盲目將馬頭巖肉桂高捧成巖茶肉桂的天花板。

畢竟,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脫離實際,盲目吹噓,捧得太高,無疑太影響觀眾緣!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