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一眼假』的水仙巖茶,名頭有多大,坑就有多深,別上當了。《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巖茶圈裡,肉桂的爆紅已經成為現象級存在。

但水仙的發家史,同樣很輝煌。

用阿Q的話來說,水仙在茶圈也是闊過的。

從資料上看,閩王王審知《公元862-925年》的時候,他的禦茶園裡就有種水仙、矮腳烏龍等古老品種。

但水仙的正式人工栽培卻是康熙年間,從建陽大湖村逐漸往外擴展,四處開花,種植面遍及閩南、閩北一帶。

等到現代,水仙被列為首批『國家級茶樹良種』,早在肉桂還沒定種,還沒正式推廣之前,七、八十年代那會武夷山還流行過一陣『水仙熱』。

當年種下的那批水仙,算一算樹齡,達到30年以後剛好構成了今天各大山場的高叢水仙主力軍。

回顧巖茶發展史,不難能看出一個有意思的『梗』。

雖說今天的巖茶圈內,肉桂和大紅袍更高調、更有新聞熱度。

但論老茶客的心裡排名/論巖茶起興發展史,提到巖茶裡的三劍客,大家更習慣的說法是水仙、肉桂、大紅袍。

水仙,首列其首!

巖茶圈內,哪怕肉桂再火,也難以動搖水仙的根基。

新手入門巖茶,水仙和肉桂是繞不開的基礎課。

能將水仙肉桂大致喝明白,喝出哪個是水仙?

哪個是肉桂?

是新茶客入門的關鍵。

上禮拜在文章裡,寫過一篇新手買肉桂的防坑秘籍。

今天這篇是水仙版的姊妹篇。

當你要買巖茶時,這3類一眼假的水仙,千萬別輕易相信!

《2》

一、源源不斷的160年老叢水仙。

給一款茶樹確定具體樹齡,是非常困難的事。

最直觀有效的方法,是將這棵樹砍了,數樹輪圈圈。

但沒有茶農舍得這麼幹。

砍樹容易種樹難,隻為了測樹齡就犧牲掉一株老叢,太不劃算。

當然,參考文物測定年代的方法,可用碳14測定年代。

但這種測法,上下誤差據說有百來年。

對考古來說,可以大致斷代,但對做茶來說,這百年來的誤差就太不靠譜了。

因為從實際情況看,證明茶樹栽種年份的實物憑證《文字資料之類》極少。

畢竟當年的做茶行情,不像現在那麼好。

畢竟當年在種茶時,沒人預見到巖茶老叢發展行情。

畢竟當年做茶可是一門苦行當,茶農裡能找出識文斷字的少之又少。

所以,大多數茶農在介紹自家的老叢樹齡時,會給出一個大致范圍。

具體樹齡說不準,但自打爺爺輩開始,這批樹就已經在這了。

目測過去,水仙作為半喬木,樹齡越老,主幹越粗壯。

從主幹粗細,也能大致猜出樹齡不淺!

像盲猜一個人的歲數,二十幾歲的人和四十多歲的人,肯定看著不一樣。

之前看到過一條廣告,介紹自家百年老叢水仙,樹齡足足有160年。

聽到這一句,麻花就直覺不妙。

試問,這有零有整的160年樹齡,到底有沒有憑證?

再說了,假設某款老叢水仙剛新品推出時,標160年樹齡。

隔一年、隔兩年、隔三年過去了,還是沒有更換包裝。

沒有參考某椰汁品牌的嚴謹做法,相應改正161年、162年、163年,這是不是在『此地無銀三百兩』?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貨真價實的老叢水仙歷來都是稀罕物,要說三、四年前做出來的老叢,大批積壓多年,還是沒有售空。

這樣的說辭,對外說出去可沒有可信度。

如此源源不絕的160年老叢水仙,顯然是一眼假,做戲沒有做全套!

《3》

二、喝了回澀的水仙。

很多人愛水仙,愛的是它的湯感醇、回甘快、生津持久。

山場正、工藝好的正巖水仙,頗能體現出『巖骨花香』這四個字的精髓。

論花香,哪怕普通樹齡的水仙,花香也是很有清幽、雅致、有穿透力的。

喝茶時哪怕沒有特意聞香,隨便啜一口茶到嘴巴裡,唇齒間也能留下陣陣香氣。

伴隨著茶香上揚,從舌面,到喉間,再到口鼻相連處,能從茶湯裡喝出陣陣幽香。

幽深的蘭香,相伴相隨。

給人感覺就像穿過一片幽深的密林,穿花拂葉,山間野蘭般的清幽香氣,盈盈而綻。

論巖骨,水仙素有『醇不過水仙』的說法。

茶味豐沛的正巖老叢,哪怕快出水沖泡,茶湯質感表現也不俗。

茶湯入口喝起來是細滑綿柔、漿感綿柔的。

嘗入茶湯的第一時間,隻感覺在喝一碗老福州人做得極細膩綿柔的花生湯,入口即化,異常地『順』,異常地『滑』。

但用舌頭掂一掂茶湯,又可以感覺出,這杯茶和白開水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非常醇厚、有份量感。

茶水落入喉間瞬間,更是能體察到巖茶裡的『茶骨』,渾厚勁道。

這份有力量感的勁道風味,出現在醇厚茶湯裡,好似畫龍點睛之筆,讓這泡茶充滿了閃光點。

從喝茶感受到,但凡品質過得去的水仙,在飲茶全程感受裡,都是異常舒適、美妙的,喝完茶之後,喉嚨會非常放松、舒爽。

回甘陣陣,生津舒爽。

要是一泡水仙,喝起來湯感不醇,並且喝完茶之後還會澀口。

像周末時,有位新茶友提到。

某次他在外面喝茶時,遇到一泡喝了『回澀』的水仙,這是怎麼回事?

毋庸置疑,喝完茶之後沒回甘,反而越喝越澀口、卡嗓子的巖茶,品質表現太糟糕。

《4》

三、條索粗糙的老叢水仙。

熟悉巖茶的茶友都知道,老叢的『老』,老在樹齡。

水仙作為半喬木型大葉類茶樹品種,按樹齡高低劃分,有三個檔次。

普通水仙、高叢水仙《30-60年》、老叢水仙《60年以上》。

但網上卻有這樣的聲音,將老叢水仙的特征,描述成葉片寬大粗老。

水仙隨著樹齡變老,茶樹主幹會變得粗大,能長到三四米、五六米高,真正的百年級老叢,生出來的茶樹青葉都賽巴掌大。

理所當然的,做出來的成品茶,幹茶條索會比其他品種茶看起來要更粗壯。

這番話乍一聽,仿佛有合理之處。

水仙作為大葉類的茶樹品種,和肉桂比起來,葉片的確會更寬大、葉脈更突出,風姿更虯髯。

和普通水仙相比,老叢水仙的葉脈的確會更突顯,葉片看著更寬大。

不過要說老叢水仙的葉片,普遍看著像成年人手掌那麼大,未免涉及誇張。

再說了,大家在買巖茶時,可不能弄錯重點。

老叢水仙幹茶條索相對粗大,不等於外形看著條索粗壯,就一定是老叢。

萬一這背後,是人為故意采老來冒充,怎麼辦?

萬一你遇到的老叢水仙,幹茶粗糙,挑揀不精,甚至有葉片粗老、揉捻不緊的跡象,又該怎麼辦?

去年在武夷山就曾親眼目睹過,有人在收茶時收到一批從老叢水仙裡篩出來的『二口茶』 。

倒出幹茶一看,粗老葉明顯,品相很一般。

雖說,老叢二字在巖茶圈內自帶光環,但我們在買老叢時,不能隻看外觀。

還是那句話,認準茶香《叢香有無》、茶味《湯感是否醇厚》、韻味再去入手,才能少吃虧!

《5》

麻花見過很多老茶客,他們的口糧巖茶大多選水仙。

水仙湯感醇,蘭底《蘭花香》清新悠長,符合老茶客『重水路』的飲茶偏好。

再說從情感價值看,水仙已經在烏龍茶的圈子裡火了很多年。

從閩北烏龍《巖茶為主》到閩南烏龍,再到廣東的鳳凰水仙,水仙一脈,枝葉繁茂。

據老一輩的茶友回憶,以前買茶還要憑特供票/茶葉票的年代,當時能買到的,常是裝在牛皮紙袋或者鐵罐密封的『水仙茶』。

到現在,巖茶口味是越來越豐富。

品種花色、山場范圍、火功高低、樹齡長短有了更進一步的細分,買茶選項變多。

不過在很多老茶客眼裡,喝了這麼多年水仙後,早已經習慣成自然。

選口糧茶時,自然更青睞於水仙。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果然不假!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