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一個著名的故事。
某天,發表了新作品並收獲了無數好評的小仲馬,到大父親大仲馬跟前去炫耀。
說,你看,這就是我的作品,你有什麼作品能超得過我呀?
大仲馬笑了笑,慈祥地說,兒子,你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這件事的真偽已經無從考證。
但,它的邏輯原理,卻很清晰。
用DNA作為最簡單又最直接的論據,立馬就能打敗無數的詭辯,奇辯,巧辯。
讓一切的辯論技巧,都在這最有效最直接的證據面前,蒼白無力,一無是處。
就像獨孤九劍的破劍式,一劍致命,能從武當沖虛道長幻化出來的千百個劍圈裡當中直破,瞬間就把所有花巧的技法,一一攻破。
所以,對付那些奇談怪論,用最直接的辦法就好。
這茶是不是從母樹大紅袍上面采下來的?
驗DNA啊。
《2》
我曾經以為測茶樹的年份,可以用考古界所廣泛使用的碳-14年代測定法。
比如那些動不動就號稱自己家的老叢水仙有一百年、兩百年、五百年樹齡的茶樹,比如那些動不動就說自己祖上五代都是茶農的茶人。
要想證明它們的真偽,是不是可以使用碳-14來測?
活的生物體體內,碳元素的含量一直很穩定;而一件古老物體的各個部分,碳元素的含量也一直很穩定。
可以通過對碳-14含量的測定,來驗證茶樹年齡的真偽,以及驗證某一件制茶工具的真實年份。
然而,985211的理工男武夷山胡歌告訴我,碳-14的測定,是有誤差的。
李麻花在一邊撇嘴:一點點誤差,還是可以接受的。
武夷山胡歌笑了笑,說,這誤差,將近100年。
李麻花聞言,嘴張大成了一個鴨蛋。
而村姑陳,默默地選擇了閉嘴。
所以,茶樹的樹齡,還真的是無法用工具精確測算得出來的。
於是,直到現在,各種百年老叢,幾百年茶茶樹的概念,仍然滿天飛。
弄虛作假若沒有懲罰機制,並且還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自然,就屢禁不止。
《3》
近日,有人言,水仙出桂皮香,是因為工藝好。
這引發一片嘩然。
水仙是喬木,肉桂是灌木,喬木裡出現了灌木獨具的香氣,這是經歷了骨髓移植麼?
村姑陳想到了大仲馬的DNA邏輯與碳-14測定法。
想來,這種出桂皮香的水仙,是不是也可以去驗一下DNA呢?
碳-14測不出來品種屬性,但DNA可以啊。
用DNA一測,不就可以知道,這究竟是水仙還是肉桂了麼?
水仙裡是不可能有桂皮香的,除非,這茶原本就是肉桂,是喝茶的人不識貨,拿混了,喝錯了,誤認了,又覺得水仙當中喝到桂皮香很稀奇,遂迫不及待公告天下。
看到這裡,可能有茶友會疑惑,咦,水仙是蘭花香,肉桂是桂皮香,兩個品種區別如此明顯,為什麼還會有人把它們彼此喝錯呢?
這很正常。
很多時候,一泡個性特征不明顯的巖茶,放在一個外行面前,確實是會傻傻分不清楚它是水仙還是肉桂的。
不信?
可以現場測試。
拿一泡工藝不好的水仙,加一泡工藝不好的肉桂,不要寫上名字,給一些自認為喝茶很多年資歷很老的老茶客喝,他們未必就能分得清誰是肉桂誰是水仙。
原因嘛,就得武夷巖茶復雜的工藝來背這隻鍋了。
《4》
武夷巖茶的工藝,是現存的六大茶類裡,最復雜的。
它跟白茶一樣要攤晾,跟綠茶一樣要殺青,跟黑茶一樣要揉捻,跟紅茶一樣要發酵。
這還不算完,它還有一道獨屬於自己的工序——焙火。
在朱元璋的時代,產自崇山峻嶺裡的武夷巖茶,要想從福建運到南京去,是路途非常遙遠的。
宋朝皇帝吃的是茶餅,茶餅經過了壓餅定型,還經過了烘幹,確保了不易受潮不易返青,不遠萬裡從建甌運到開封去,也是好好的。
而明朝流行喝散茶,就是我們今天喝的這種條索狀的幹茶。
這種茶如果也按宋朝壓餅前散茶的工藝來做,那都不要到南京,到杭州就壞了。
於是,武夷巖茶開始了發酵與焙火之路。
自明朝之後,它漸漸變成了一種需要半發酵以及焙火定型的新型茶。
而這新加入的兩道工序,發酵與焙火,尤其考驗制茶師的技術,輕了或者重了,都會讓同一款茶,生出天差地別的兩種味道出來。
並且,焙進去的火還會褪火,同一款水仙,褪了一點點火,和褪了一半的火,以及全部褪火,喝起來的口感都是大相徑庭的,對於新人來說,就是判若兩茶。
所以,我經常說,懂不懂巖茶,嘴上說了不算,拿一泡水仙一泡肉桂一泡拼配大紅袍,盲喝。
能分得清楚它們仨,那才算是真懂。
否則,把理論講得天花亂墜唾沫橫飛,都不算是懂武夷巖茶。
《5》
還有一種情況,在水仙裡能喝到辛辣感——請注意,不是桂皮香,隻是辛辣感。
但是,這種情況隻在年份真實的老叢水仙裡出現。
並且,它不是桂皮香,隻是一種令喉嚨微微刺一下下的辛辣感。
畫重點:它不是苦味,也不是澀味。
這種情況是有的,但也並不多見,多出現在正巖坑澗裡的老水仙茶樹的茶湯裡——不是在蓋香上聞到。
原因嘛,就八個字:薑桂之性,老而彌辣。
水仙是喬木,年份真實的老叢水仙,是老喬木,這老喬木樹幹當中的角質層、韌皮部和木質部都很厚實、很粗壯。
同樣的,老水仙茶樹葉片中的葉脈,也延續了這種厚實性和粗壯性,當它制成成品茶之後,不但木質味很豐腴,它的韌皮部還會散發出一種物質,讓茶湯過喉的時候,感受到一種辛辣感。
這是老樹老纖維老葉脈獨有的,身份的象征。
是滄桑歲月賦予它們的,無上風華。
但這種情況絕不多見,畢竟,年份真實的老叢水仙,那麼少,那麼少。
少到你想象不到。
《6》
水仙不會出桂皮香。
桂皮香也不是辛辣感。
它們是兩種感覺,當然,一般人分不出來,要想成為二般的,請勤加練習。
水仙與肉桂,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品種,它們的香氣滋味大相徑庭,但也要看工藝,工藝如果不好,走水不透、發酵過度或者儲存不好導致受潮,這茶也會生出異味,這其中,就包括苦味澀味。
而人類總是最聰明的,為了美化這種工藝導致的苦澀味,把它形容成桂皮香,也是有可能的。
畢竟,現在的市場上,肉桂的身價遠超水仙,把一款水仙的缺點美化為可以轉化為巨大商業價值的優點,這本身,就是一出極好的營銷表演。
身為一個普通人,喝茶便喝茶,少聽這些古怪的言論吧。
事出反常必有妖,看好錢包才最要緊。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