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兩天去逛書店。
書店裡人滿為患。
細看一下,竟然有大爺大媽級的人物也在裡面呆著。
想來,是天氣太熱的緣故。
呆書店裡,呆商場裡,有空調可吹,豈不比呆在家裡省電?
我看的是文學類的書籍,李麻花看的是專業類的書籍。
翻了半天,我買了一本新版的脂硯齋點評紅樓夢,而李麻花取了一堆書,又放了回去。
那些書的封面上,赫然寫著:《IP打造》、《如何進行新媒體銷售》、《百萬IP從何而來》….
看名字都是極有高度的書籍,然,打開一瞧,字體非常之大不說,頁邊距還非常大,這也就罷了,行間距還寬得上下兩行字要害相思病。
至於內容,嗯,怎麼說呢,一言難盡。
就是如果李麻花不寫巖茶了,去寫如何打造互聯網IP,也能狠狠出個十本八本書來。
水分太高的書,真真是不學也罷。
然而,書店的工作人員說,這是這半年賣得最好的書。
看來,想從事新媒體的人,都想到了買書學習這一條出路。
病急亂投醫之下,許多浪費紙張的書籍,也能賣得非常之好。
一嘆。
《2》
由此想到了那些想學習茶知識的新人們。
想必是真心茫然的。
網上的茶葉資訊多如牛毛,各茶各類,各門各派,該聽誰信誰?
估計有點暈。
想起香菱學詩。
滿院子都是會作詩的,但她也隻找薜林二人請教,可見,並不是每一個比你學識高的人,都適合當老師,尤其,尋到名師,學起來更加事半功倍。
果然,在黛玉的經驗分享之下,香菱很快就成了半個詩翁。
可見,找到對的人來學習,進度條會加速2倍多。
那麼,如何找到對的人呢?
當然是茶界那些頭部的人,那些對茶葉有細致研究的人。
就像黛玉,是大觀園裡寫詩數一數二的高手,香菱找了她,才成就了名師出高徒的一段佳話。
在茶圈裡,活躍著大師,傳承人,專家,意見領袖等等人物,這些活躍在茶圈的大咖裡,身為新人,該聽誰信誰呢?
《3》
有人喜歡聽大師,聽傳承人的。
覺得大師和傳承人,在行業內深耕多年,有經驗,有技法,有地位,有號召力,跟他們學,肯定沒錯。
這個想法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在實際操作上,便極有難度。
大師、傳承人,這些在茶葉領域有建樹的人,他們是很忙的,忙得分不出時間來帶徒弟,除非是跟他們同吃同住,除非是自己子侄。
有大師就會有門派,就會有派系之爭,就得拜師門,就得有利益共同體,這樣,方才穩定,這樣,大師這一派的『武功秘笈』,才不致於落入外人之手。
一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僅僅靠一個兩個朋友引薦,怎麼能得大師和傳承人的青眼,招下麾下,著力栽培呢?
不可能。
當然有人要說,大師和傳承人,他們在網上有許多采訪視頻,有許多教學視頻,免費的,可以去看,去學。
這當然是一種思路,但並不是最優方案。
采訪也分很多種,人物采訪,內容大多是個人故事和成長經歷,這並非專業知識范疇,了解了解可以,但當成專業知識來學,就不太合適了。
也有其它的采訪,偏重學術類的,但在短短的采訪片子裡,時間如此短,篇幅如此小,哪能把大師平生所學盡數囊括?
學一點皮毛,蜻蜓點水,似是而非,也並不是上策。
尤其,到了大師和傳承人這個階段,他們平時講的一些茶葉理論知識也好,個人經驗也罷,基本上,都屬於高段位的知識,而於一個新入門的新人來說,恐怕連六大茶類都分不清楚,又如何能聽得懂這些高端內容呢?
隻怕仔細聽個半天,仍是雲裡霧裡,聽了跟沒聽,沒太大區別。
這些東西學了,拱個趴可以,真正要用來吃飯討生活賣茶,估計不成。
(早些年拍的圖片,真是醜啊~~~)
《4》
還有人喜歡聽意見領袖的。
在每個行業,都有意見領袖,無關學歷,無關專業,無關對錯,隻是敢說能說,自會擁有自己一票粉絲。
就像某音現在的那些牛鬼蛇神。
這樣的一幫人,硬是把自己個人的喜好,當成了行業的規則。
好嗎,不太好。
不好嗎,一個行業如果沒有民間的意見領袖,凈是專家學者,那也太無趣了。
就像電視上的節目全是新聞和紀錄片,沒有電視劇,沒有綜藝,那將多麼無聊。
所以,意見領袖得有,但要不要盲目祟拜,要不要全部聽信,還得掂量著來。
得有自己的分辨能力。
就像某某老師,我們時常討論她的作品,統一的認知便是,她的團隊,服化道無一不強,隻有她最弱。
意見領袖發表的觀點,有一些極具個人主觀色彩,卻沒有科學依具的,便不一定可信。
而有一些,是多少代茶人智慧的結晶和經驗的總結,便極值得牢牢記錄下來,整理成冊,時不時拿出來看一眼,倒是可以成為正式課程之外的補充部分。
《5》
餘下就是專家了。
國內幾大農大的幾位茶學教授,他們的論文,他們的講課視頻,是可信的,可看的,可保存下來反復學習的。
他們的著作,也是可以買回來,放在書櫃裡,時時反芻的。
尤其,有許多的普通學者、年輕學者們寫的論文,在某網都有,花點錢當下來,存在電腦手機裡,日日學著,比什麼都強。
這些論文,都是基於某些觀點,某些學術方面的研究而生成的,是經過科研小組的研究,實驗,有詳實的論據支撐而寫就,並發表在專業刊物上面的,可信度,那是五顆星級別的。
這種文章,比意見領袖們拍的花裡胡哨的視頻,講得天花亂墜的理論,更加的可信,更加地有含金量。
學會了這些基礎級別的茶學理論,新人們才能打下堅實的茶學基礎,在這個圈子裡,有一席之地,說出來的話,有的放矢,不至於得一個『不學無術』的名頭。
這些專家的論文,也是村姑陳多年來最喜歡學習的著作之一,打印了厚厚的幾大本,認真研讀過,寫過筆記,現在,閑時還翻一翻,強化與鞏固。
這樣認真的態度,才可以令新人們在茶界迅速站穩腳跟,開門納客。
《6》
新人學茶,買書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方式,但一定要買對書,專業著作是最好的選擇,各種花裡胡哨的書,就不建議看了,浪費腦容量。
其次便是聽專家學者們的課。
免費的視頻有好多,一搜一大把。
先去搜各大茶學系的專家名字,再去搜他們的論文和課程視頻,存下來,一天一點,開始認真學。
重要的地方要做筆記,不懂的地方,要找人提問。
這樣不出三月,定有小成。
且,是科班的專業學識,不是旁門左道的歪理邪說。
討論時分,一言祭出,便賽過多少枉學多年而走馬觀花的茶圈混子們。
假以時日,三年五載之後,更將大成。
集得好茶,尋得好友,坐享客似雲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