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名叢雀舌,武夷巖茶裡香氣zui具辨識度的那朵,白色曼陀羅花。《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說起雀舌,你會想到什麼?

是鳥兒的嘴,還是長頸鳥喙者可共患難不可同享樂?

我,會想到烈日,暴曬,汗流浹背,以及,看到雀舌茶青終於長得像尖尖鳥嘴的驚喜。

前幾天去看雀舌茶園了。

想知道它們在這烈日下倒底過得好不好。

一看,驚喜莫名。

隨著驚喜,就是頂著下午兩點最盛的艷陽,在茶園裡蹲了半天,代價是整件旗袍貼在身上,外加小腿上一片荊棘劃傷的紅痕。

驚喜的原因,是雀舌的葉片形態,終於正常了——符合了它的名字特征——尖尖似鳥嘴。

在春茶季,列位看官看到過我發的雀舌茶青的照片,想必跟我一樣,有著深深的疑惑:這葉片跟襲人似的容長臉,哪有半分鳥嘴或者鳥舌的影子?

到現在這個季節來看茶青,便大大放下了心。

這季節的茶青葉片,深綠色,有蒼老的蠟質層,小葉尖細,根部略寬而尾部略細,葉沿鋸齒尖尖,怎麼看,都是鳥嘴殼的樣子——尖,細,硬,還略有勾。

終於名符其實了。

《2》

查了羅盛財老師的名叢錄,發現,他記錄下來的雀舌這個品種的照片,同樣是兩張,同樣是兩個季節拍的。

一是春茶季,拍的茶青照片,葉片略寬,油嫩。

二是深秋或者冬季的照片,茶樹開始開花了,葉片間遍佈白瓣黃蕊的小燈籠似的花朵,彰顯著季節特征。

這開花季節的雀舌,葉片便似今次村姑陳拍到的這般,微向內卷,葉片細尖,蠟質層粗硬,整體造型似張開的鳥嘴,而最頂心的那顆小芽,嬌小細小尖似鳥舌。

可見,在不同的季節,雀舌這款名叢,是會煥發著不同的生物性特征的。

就像白雞冠和北鬥,隻有在發芽的季節才能找到它們明顯的品種特征——一個是嬌嫩的鵝黃色,一個在樹頂上鋪了一層帶紫的紅色嫩葉——在茫茫茶山樹海裡,遠遠的,僅憑茶樹的顏色就能找到它們。

雀舌亦是如此。

在這個初秋季節,葉片寬泛的茶樹極易曬傷曬焦的季節,它聰明地把葉片卷了起來,像花朵一般收了起來,面積變小,防曬性能便增強了許多。

這樣的雀舌,適應性更強了,外觀上,也更像鳥嘴了。

更具備名叢應有的外觀優勢。

更有范兒了。

《3》

今年的雀舌,品質高的並不多。

天公不作美。

采茶的那幾天,雨水太多。

晚生種的雀舌,在5月中旬開始采,那幾天,采到一半,下雨了。

第二天接著采,采到一半,又下雨了。

第三天早晨下雨了,到下午兩點多,才可以開始采一波。

欲哭無淚。

挑啊挑啊挑啊,才挑中了一桶青。

做了這一批雀舌。

焙了一道火,又燉了一道火。

第一次喝的時候,覺得清新淡雅,有人淡如菊之感。

第二次喝,隔了一星期,變了。

變得稠滑,變得溫潤,變得像一杯加了妖嬈花香的老白茶。

內斂而深刻,卻又嬌俏可人富有情趣。

是人群中,不可多得的那朵解語花。

是名叢裡,香氣最具辨識度的那朵,白色曼陀羅花。

武夷名叢雀舌【品鑒筆記】

第一沖:

微微的焦糖香,是蓋香的前調。

許是剛燉過火的關系,焦糖香紛擾在蓋上,以致於雀舌那聞名遐邇的妖嬈脂粉香,也聞得不那麼明了,隻是細淡的幾絲,仿佛雪白的山茶花瓣上,若隱若現橫著的那條細線。

須臾再聞,大約是三分鐘後,蓋上的香氣轉為了蜜餞般的幹果子香氣,有點甜,有點發酵後的李幹梅餅式的果香。

這果香伴著焦糖香與淺淡的藥香,十分地渾厚,十分地舒適好聞。

有一種食物的豐腴之美。

湯水細膩而柔滑,仿佛絲絹拂面,仿佛山溫水軟的江南,隻一口,便能墜入那溫柔鄉中,隻認他鄉是故鄉。

水中焦香盈盈,花香溫婉,不似往年那樣嬌媚,而是溫柔入骨,細滑曼妙。

就像韋小寶在眾人中一眼望見阿珂。

一眼,便是萬年。

第二沖:

濃鬱的焦糖香與果香,是蓋香的前調。

隨著熱汽的蒸騰,它們噴薄而出,甜美迷人。

蓋香略涼,木質香顯現了出來,像是薄霧散去之後,凸顯出來的山巒輪廓——黛青色,甚為俊秀。

再聞,蓋香上終於出現了清盈的花香,這花香來得太晚,太遲,卻獨具特色,是婉孌柔順的,是清香撲鼻的,是嬌憨俏麗的,是清鮮甘醇的。

是集秦淮八艷的美麗於一身的。

李香君是香艷的,董小宛是清麗的,柳如是是剛毅的,顧橫波是秀雅的…..

湯水細滑,香濃。

水初入口,是香,是軟,是絲絹。

繼而,水在口中化開,生成一層細細的水膜,這膜又香又滑,像一塊沉香木,持續散發著幽幽的花香,清淡又雅致。

湯水咽下,之後數十分鐘,口中花香猶存,鮮香猶存,焦香猶存,是落日餘暉中的晚霞,映著金光,映空千裡。

第三沖:

木質香成為了這一沖的前調,氤氳直上,沖鼻而香。

這是老樹的標志。

緊接著,蘭花香,桂花香,梔子玉蘭米蘭含笑七裡香……等等花的香氣紛至沓來,仿佛一個芳香分子搭成的舞臺,你方唱罷,我登臺,熱鬧極了。

焦糖香隱於幕後,成為了第三層。

像一個隱士,安靜地作著諸般紛紜花香的陪襯。

最後的最後,是一層聞上去微微有點辛辣感的木質香。

薑桂之性,老而彌辣。

老樹雀舌,果真不同凡響。

湯水略有加深,是深深的琥珀原石的顏色,橙黃,明亮,透著光,有微微的光暈。

湯感細滑,香,軟糯,輕盈地滑過舌面,滑下肚腸,留下香湯一線,在喉間,在舌邊,在咽部,緩緩香來。

這湯水像極了一層細細的薄霧,又像一座輕盈的瀑佈,飛流直下三千尺間,芳香分子早化作水珠,碰撞飛濺入我們的鼻息。

美,唯一個字而已。

第四沖:

木質香仍然是前調,花香是中調,焦糖香是尾調。

以濃度而言,花香最濃,木質香次之,焦糖香弱化到成為了哈雷彗星的尾巴似的,一條淡淡的星雲,劃過夜空。

以層次變化而言,花香層次最豐富,僅揭蓋聞香的一瞬,鼻間便能感受到近十種能叫得出名字的花香,仿佛十數位嬌娥,穿紅著綠,巧笑嫣然而來。

嬌嬌俏俏,美麗動人。

尾調上仍然是淡淡的辛辣感,是老木頭的味道,微微的辣,展現著粗老的木質層,蒼老的表皮層的歲月風味。

是普通雀舌,所不具備的成熟與老練。

湯水中的辛辣感明顯加強了,像是水膜破後,銀瓶乍破水漿迸那種撕裂感。

然而,水中的細滑度,並未下降,可見,這辛辣感與蓋上的木質香一樣,是這款雀舌樹齡蒼老的標志與見證。

啜在口中,茶湯仍然是柔軟的,細膩的,香濃的。

回甘裡,生津甜絲絲,配著花香盈盈,焦香陣陣,木質香悠長,這種湯感,甚少在雀舌這般以香氣取勝的巖茶當中喝到聞到,真真是意外極了。

稠滑又花香豐腴的茶湯包裹在舌面,持續性散發著,芳香。

這感覺,美好極了。

【後記】

這款雀舌,火工會比往年要重一點點。

但花香仍舊保留得極佳。

最可圈可點之處,在於它的辛辣感,那種老木頭的叢香,極為舒適,也極少極少在雀舌茶湯中喝到。

稀罕極了。

這款雀舌,村姑陳很喜歡,也希望,列位看官能喜歡。

喝水的,可以從中感受到它的細滑茶湯;喝香的,可以從中感受到它繽紛似落英的花香。

像是兼美。

大家都愛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