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仙、肉桂,到大紅袍,對於武夷巖茶,我們的標準變了?《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武夷山的快遞最近特別香。

都在收茶樣。

最近,2022武夷巖茶的新茶,正在陸續上新。

武夷山的茶農們也開始忙碌起來。

一邊忙著焙茶,一邊忙著把成品的新茶包成小樣寄給客人品嘗。

於是,快遞站裡,便洋溢著新茶的茶香。

李麻花也收到了大量的新茶樣。

把這些鼓囊囊的樣品袋擺在一處,感覺袋裡的茶香要按捺不住,噴薄欲出。

她看著這些茶樣的眼神,特別像小時候得到喜歡的玩具,驚喜莫名。

挑挑選選,最後達成一致,打算先臨幸三款大家都想喝的茶。

《2》

這回選的三款巖茶都很有代表性,分別是:肉桂、老叢水仙和拼配大紅袍。

先喝大紅袍,茶農給他這款茶起了個很雅的名兒『木蘭香』。

但不知為何,我們隻喝到了木香,而無蘭香。

反復喝了幾水,確實花香不顯。

而此木香也非大家理解的木質香,而是炭火有些焦化葉面產生的木柴味,不難喝,跟焦炭味有明顯區別,但肯定不是老叢的木質香。

喝這款大紅袍的感覺,就像直接跳過一泡茶的前三水,從第四水開始喝——最能出花香、果香的精華部分已經不存在了,剩下的是平淡如水的草本香、纖維香,沒有波瀾起伏,毫無驚喜。

就像從倒數第二集開始看電視,一開頭便是大結局,少了多少懸念和精彩劇情,太不過癮了。

接下來是老叢水仙。

這款老叢的火功不低,應該是焙了兩道火的——如此焙火,大約不是花香叢了。

然而,這款老叢那股子藏在水底若有若無的果香是什麼來頭?

帶了點酸,類似酸梅,是做茶人故意為之,還是工藝出了紕漏?

喝茶便是如此神奇,一旦抓到了某個味道,這個味道便會引起關注,讓你的味覺不由自主地去找尋它——這帶酸味的果香在後幾沖裡不斷放大,甚至蓋住了老叢應該具有的叢香…..

這實在就是喧賓奪主了。

但是,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果香味兒的老叢卻讓幾個不太懂茶的朋友產生了興趣,一直在喝,三款茶面前的審評碗,屬它空得最快。

最後喝肉桂。

焙火比較輕,保了香氣。

桂皮香不顯,全是飄香,而且香氣輕浮嬌艷,感覺是滿口的工業香精味。

這種類型的茶吸引不了村姑陳,但是它肯定會被廣大新茶友所喜歡。

隨後一問,便應了我的猜測,三款茶裡這款肉桂定價最高,茶農定是覺得把肉桂做出了奇異花香而洋洋自得吧。

《3》

喝完這三款茶,心情很沉重。

並非因為自己不喜歡,而是因為,它們的制茶標準,透露了一個風向。

大紅袍作為拼配茶,就應該展現其綜合素質高的一面,通過後期拼配工藝把原本有缺陷的茶調出相對完美的狀態,這是武夷山大紅袍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最能彰顯『巖骨花香』這一特點。

老叢水仙,花香叢鮮爽,木質叢醇厚,這兩種風格都有人欣賞。

但是酸果子味的老叢又是什麼路數,難道是武夷山做茶人新研制出的第三種風格的老叢水仙?

跟猴兒酒似的,是壞果子發酵成的?

還那款肉桂,它還能稱作肉桂嗎!

品種香基本沒有,卻心比天高,使出渾身解數,拿一股子廉價花香味去跟那些一出生就走高香路線的茶一較高下。

醒醒吧,桂皮香難道不是肉桂的最佳荷爾蒙嗎?

『香不過肉桂』說的便是肉桂的品種香,這種高級感秒殺所有,偏有人棄之,用爛香充數。

惜哉痛哉。

《4》

然而,更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即便村姑陳李麻花對這三款茶如鯁在喉、如芒在背,幾位喝巖茶沒一兩年的新茶友,對這三款巖茶的風格卻極盡推祟。

他們對武夷山茶農勇於創新的精神表示贊賞。

他們認為審美疲勞將成為巖茶向上走的桎梏,必須要有所改變。

有人說,『冰淇淋都能做出臭豆腐味的,巖茶完全可以有新的可能,比如今天喝的‘青梅煮酒’老叢、‘妖艷賤貨’肉桂,你們看,茶名我都想好了,一上架,肯定大賣!』

這幽默幽默得我心痛。

不可否認,自二十多年前識得武夷巖茶起,它就一直在變。

工藝在變、風格在變、包裝在變、市場在變……

原本註重焙足火的巖茶,變得如同沒焙過火;原本要醇厚感有骨鯁的巖茶,變得輕飄無骨;原本能在口中翻騰激起水花的巖茶,變得平靜無趣;原本有微苦藥香的巖茶,變得一水的香甜而無個性……

巖茶變得越來越好賣、越賣越貴,老茶客們卻越來越喝不懂巖茶。

隻有新茶友,在一片花香的海洋裡拍手稱快,用顛覆的方式,喝著所謂的創新派巖茶——臭豆腐味,爛泥鰍味,榴蓮味,腐敗味…..

當不管肉桂還是水仙還是大紅袍,都一味走迎合市場的路線,走花香香到悶人的路線,那武夷茶人就不要再搞什麼名叢奇種小品種這些花樣了,幹脆像重慶火鍋,一鍋燉,所有巖茶品種都統稱武夷巖茶,豈不更省事?

到時候就比香,誰家的茶最香,香到沖天,得爆炸,就算是茶王。

嗯,到時候花香王者黃觀音面前,看你的肉桂還有沒有人喝?

《5》

對於巖茶,到底是什麼在變?

歸根到底,是我們的標準變了!

巖茶不再是深藏於武夷山裡的質樸茶飲,它已然成為風靡茶圈的網紅產品。

茶農、商人在看一款巖茶的價值時,註重的不是它是否符合武夷巖茶的加工制作審評標準,而是看它能不能達到市場的要求,是否具備吸引茶客的體質。

有些改變,某種程度上為巖茶打開了新局面,過去濃厚得猶如中藥般的巖茶讓人望而卻步,而現在的巖茶有香氣、有靈氣、有韻感,讓不少喝綠茶、鐵觀音的茶客轉而愛上巖茶。

但是,如果放棄了巖茶的本位,一味地以市場為標準的變,終將讓自己變得面目全非,茶不再茶。

就像一個整容成癮的明星,微微動一下鼻子,眼皮,嘴,那確實是會更加光彩照人。

但如果整得停不下來,一直不停在整,最終隻會把自己整得面目全非,整成一個妖怪。

武夷巖茶的未來,是仙女,還是妖怪,自己選吧。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